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聚雅》——魯迅、《月界旅行》及其《辨言》

《聚雅》——魯迅、《月界旅行》及其《辨言》

魯迅和他的書籍是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面旗幟,魯迅的書籍價格也曾是中國近現代小說拍賣中的一面旗幟。蘇馬曾在《京城舊書商:故紙堆里的草根富翁們》一文中指出:「2007 年,北京某舊書拍賣會上,一本由魯迅與周作人合作編譯的《域外小說集》在以 29.7 萬元成交,創下當時中國近現代小說拍賣的最高價。」《域外小說集》出版於 1909 年。這本書之所以拍出這樣的「天價」,一是因為這是魯迅和周作人的翻譯作品;二是緣於「稀缺」,數量極少。後來該書又出現過一些,山東中國文學藝術博物館就藏有一本魯迅簽名的毛樣本《域外小說集》。在《域外小說集》之前,魯迅其實還出過一本翻譯著作——1903 年日本東京出版的《月界旅行》,這應該是魯迅最早的一部翻譯作品(筆者見到的這本為朋友在 8 年前偶得),甚至可以說是魯迅最早的一本著作,此書存世數量更為「稀少」。

《月界旅行》封面

《晦庵書話》中的《科學小說》一文對《月界旅行》有過這樣一番介紹:

《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因為出版較早,在魯迅譯著單行本中,很不易得到。我尋找多年,一直沒有獲睹廬山真面目。1954 年冬,上海書商從浙江鎮海鄉下覓得《月界旅行》一冊,攜來求售,索價奇昂,躊躇再四,終於還是把它買了下來。不久,上海魯迅紀念館也購得了《地底旅行》一冊,為了使兩書能夠相映成輝,1956 年魯迅逝世二十周年紀念時,我就把這冊《月界旅行》送給了新建的魯迅紀念館,使魯迅先生所譯的儒勒·凡爾納的作品能夠同時展出,合成全璧,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心愿。

晦庵即我國著名藏書家唐弢先生,浙江鎮海人。通過唐弢的敘述,我們可知上海魯迅紀念館藏有一本《月界旅行》,這也是後來最早面世的一本。對於這本書的「奇昂索價」,「魯迅藏品研究」博客中的《魯迅著述版本收藏快樂》一文有過描寫:

唐弢說過:「《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因為出版較早,在魯迅譯著單行本中,是很難得到的。我尋找多年,一直沒有獲睹廬山真面目。1954 年冬,上海書商從浙江鎮海鄉卜覓得《月界旅行》一冊,攜來求售,索價 70 元,令人望而卻步。當時躇躊再四,終以 30 元現鈔,再賠上一些零星書籍,才算成交。

可1995 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唐弢文集》10 卷本和 2016 年林偉著、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唐弢年譜編年》等書都沒有提及該書的價格,此博文關於該書的價格顯然有「臆造」之嫌。《月界旅行》存世稀少,筆者看到的這本應該是被發現的第二本。目前關於《月界旅行》的研究也相對較少,僅有欽鴻、聞彬的《試談〈月界旅行〉的魯迅詩歌》(載於《遼寧師院學報》1983 年第 2 期)和陳紅的《魯迅早期翻譯理念及策略辨析:以魯譯〈月界旅行〉為例》(載於《東方翻譯》2014 年第 5 期)等。

該翻譯作品曾被收入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3 年版《魯迅全集》第十一卷。1981 年版和 2005 年版《魯迅全集·10》收入《〈月界旅行〉辨言》一文,該文也是《月界旅行》的前言。對於這部譯作,不同的「魯迅全集」給出了不盡相同的介紹。

《魯迅全集·10》關於《月界旅行》的注釋是:

法國小說家儒勒·凡爾納著的科學幻想小說(日譯者誤為美國查理士·培倫著),原著出版於 1865 年,題為《自地球至月球在九十七小時二十分間》。魯迅據日本井上勤的譯本重譯,1903 年 10 月日本東京進化社出版,署「中國教育普及社譯印」。

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1828—1905)的小說具有一定科學性和超前性,富於幻想,是全世界兒童喜愛的讀物。主要作品還有《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浬》《神秘島》《八十天環遊地球》等。

2008 年北京魯迅博物館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魯迅譯文全集》第一卷對此作品的介紹是:

《月界旅行》,法國科幻小說,魯迅據日本井上勤譯本轉譯,1903 年由日本東京進化社出版,署「美國培侖原著,中國教育普及社譯印。案原著者為法國作家儒樂·凡爾納(Jules Verne,1828—1905)」。

2009年王世家、止庵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魯迅著譯編年全集》第一卷說明,《〈月界旅行〉辨言》一文「最初印入 1903 年 10 月東京進化社版《月界旅行》」。

2011 年李新宇、周海嬰主編,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魯迅大全集·11》中的導讀是:

《月界旅行》,科學幻想小說,原題De la Terre à la Lune,法國作家儒樂·凡爾納著,1865 年出版。魯迅據日本井上勤 1880 年譯本《自地球至月球在九十七時二十分間》轉譯,日本東京進化社 1903 年 10 月出版。因日譯者誤以為作者是美國作家查理士·培侖,魯迅譯本亦署「美國培侖著,中國教育普及社譯印」。

儒樂·凡爾納(Jules Verne,1828—1905),法國科幻小說家,主要作品有《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等。

從這四個收入《〈月界旅行〉辨言》或《月界旅行》的全集中,我們可以發現其中的介紹,在書籍名稱、作者、出版時間、出版單位等方面存在可商榷之處。出現問題的根源在於以《魯迅全集》為樣本及後來學者沒有深入探究,當然核心問題是該書的「稀少」,沒有可供參考的樣本。《魯迅大全集·11》中所說,「魯迅據日本井上勤1880年譯本《自地球至月球在九十七時二十分間》轉譯」存在混淆,該書名是原著名字的意思,「書名原屬《自地球至月球在九十七小時二十分間》意」,而不是井上勤翻譯該書的名稱;至於出版時間,根據筆者所見該書版權頁, 《月界旅行》於「光緒二十九年十月十一日印刷,光緒二十九年十月十五日發行」「定價大洋五角」。光緒二十九年即1903年,但是問題出在陽曆和陰曆的差別上,「1903年 10 月」的寫法容易使人認為是陽曆,而不是陰曆。實際上應該是 1903 年的陰曆十月。「光緒二十九年十月十一日」指的是 1903 年 11 月 29 日,「光緒二十九年十月十五日」則是1903年12月3日;該版權頁的其他信息還有「版權所有」「美國培倫原著 中國教育普及社譯印」「印刷者 野口安治 日本東京小石川ク谷町百卅三番地」「印刷所 翔鸞社 日本東京牛璻區神樂町一目丁二番地」「發行所進化社」。這些信息中沒有出現具體的翻譯者。唐弢先生對此是這樣解釋的:「當時採取賣稿的方式,所以只混稱『中國教育普及社譯印』,沒有具上譯者的姓名。」關於原著者姓名翻譯錯誤,唐弢先生也做了解釋:「魯迅先生是從井上勤的日譯本重譯的,看來日譯本也是根據美國出版的英譯本重譯,所以把作者當作美國人;又因日本人念齒唇音的『V』為唇印的『B』,把 Jules Verne 譯成為查理士·培倫,越來越像一個美國人的姓名了。」但版權頁明確指出了該書的印刷者、印刷所及發行所,從而「日本東京進化社出版」一說是有待探討的。

在核對《〈月界旅行〉辨言》一文中,筆者也發現幾處與原著不符的地方。「遞有刳木剡木之智,乃胎交通;而槳而帆,日益衍進」中的「而槳而帆」,原文是「而漿而諷」。1973 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的《魯迅全集》第十一卷,收入《月界旅行》全文,該版本就是「而漿而諷」,但是編者對此有一注釋是「漿字疑是槳字之誤,諷字疑是颿原注為簡體,筆者注)字之誤」;1981 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和2005 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魯迅全集》第 10 卷僅僅收入了《〈月界旅行〉辨言》一文,並沒有《月界旅行》全文。從 1981 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魯迅全集》開始出現「而槳而帆」,從而 2005 年版本也就沿用「而槳而帆」。出現這種情況還是源於 1973 年版本的這個注釋,導致後來把正確的改為錯誤的內容。「漿」與「槳」可能是因為字形,而「諷」「颿」與「帆」中,「諷」與「颿」是因為字形,「颿」與「帆」是因為字意。「然人類者,有希望進步之生物也,故其一部分,略得光明,猶不知饜,發大希望,思斥吸力,勝空氣,泠然神行,無有障礙」中的「泠然神行」,原文是「冷然神行」。1973 年、1981 年和 2005 年版本都是「泠」,而不是「冷」。「癸卯新秋,譯者識於日本古江戶之旅舍」其中的逗號和句號,原文中沒有。1981 年和 2005 年版本中該書名《月界旅行》和《〈月界旅行〉辨言》之前都沒冠有「科學小說」字樣。而 1973 年版本中有「科學小說」

四個字。隨著對原書內容的閱讀,我們可能還會有新的發現。

高龍彬:黑龍江大學任教

文章來源於《聚雅》第十期

《聚雅》訂閱方式

1、從雜誌社直接訂閱

國內統一書號:ISBN 978-7-5386-5848-4

郵發代號:24—282

雙月刊 16開本 132頁全彩精印

35元/期 210元/年(包郵)

2、微信轉賬

3、郵局訂閱

郵發代號:24—282,可通過郵局直接訂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文圖書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文圖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