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蔡元培:問心無愧,於我何損?

蔡元培:問心無愧,於我何損?

故居丨蔡元培

提起蔡元培,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是賦予北京大學「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神髓的校長。在《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中他曾說道:人譏我腐敗,而我不腐敗,問心無愧,於我何損?而這句「問心無愧,於我何損」也真真正正伴隨了蔡元培的一生。

1918年,蔡元培(前排中)、陳獨秀(前排右二)參加北京大學文科畢業合影

起於紹興,終於香港,北京、上海都有蔡元培的足跡。這位出身望族、科舉時代高中進士入了翰林、執掌北大時月薪高達600銀元的蔡元培,在他72年的人生里,一直都是賃屋而居, 「房無半間、地無半畝」,四處奔走,他甘之如飴。

蔡元培

上海這座城記錄了蔡元培16年的人生,從白克路(今鳳陽路)登賢里到泥城橋福源里,從武定路鴻慶里833號到昇平街243號,從極司菲爾路(今萬航渡路)49號到愚園路884號,再到華山路303弄16號,蔡元培為教育事業和革命事業不斷奔走漂泊。

蔡元培華山路故居

華山路303號,成為他在上海最後一處居所,也是他在滬停留過的住所中保存最為完好的一間。

這是一棟英式風格的假三層小樓,遠看柴扉掩映、綠窗紅瓦、環境雅緻、鬧中取靜。屋前南側的小花園,庭院深深、綠意濃濃,幽靜中透出一份閑適。

蔡元培華山路故居

二樓的會客廳有畫家劉海粟和蔡夫人周峻為他作的油畫肖像;三樓被辟成新的實物展廳,民國年間上海中西合璧的桌椅櫥櫃,蔡先生用過的藤編旅行箱、打字機、硯台、細瓷茶具與肥皂缸,以及藏書等一一陳列,加上壁間蔡先生從年輕至晚景的大幅照片,靜謐之中一片恍惚,遠去斯人的日常行止與精神氣韻,又宛然近了。

夫人周峻為蔡元培所作油畫畫像

一套描花漆制茶几,是參加1934年芝加哥世博會的福建惠兒院贈送的禮品:那一屆世博會,蔡元培是中方參展的審查委員會主席。一套寫有「蔡院長志存」的典雅玻璃檯燈,是上海音樂專科學校師生送來的70歲壽禮:原來,這座歷史悠久的國立音樂學府、作為上海音樂學院前身的上海音專,是由蔡元培力主建設並擔任首任院長的。也是由於蔡元培的努力和開拓,中國才有了「中央研究院」,也就是我們現在的「中科院」的前身。直到臨終,他留下的遺言仍是「科學救國、美育救國」。

蔡先生用過的藤編旅行箱

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日軍進攻上海,華界淪陷。蔡元培一家被迫遷入租界「孤島」避難。通過一家名叫溢文銀的公司租得華山路303弄內的一棟房屋,作為暫時棲身之所。

但自10月搬入居住以後,蔡元培的心情卻沒有絲毫愉悅。日寇侵略,各地文教機關悉數遭到破壞更讓其心痛不已,才搬進來不到一個月,他就連同交通、浙江大學等學校的校長,一道聯名致電九國公約會議,呼籲對方採取有效措施遏制日本對中華的侵略,希望對方能夠嚴懲日本違反國際公法、摧毀我國文教機關的暴行。然而,即便是一群才華橫溢的大學校長,最終也只是文弱書生,敵不過日軍刀槍火炮的進攻,眼見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相繼淪陷,滯留「孤島」已非長久之計,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他於當年年底前往香港養病,永遠離開了這裡。

蔡元培與夫人周峻

雖然真正居住的時間未滿兩個月,但華山路上的這棟小樓見證了蔡元培與上海的不解之緣。

而上海,還記錄著蕭伯納和蔡元培的友誼。

1933年2月16日下午,77歲的蕭伯納乘坐英國「不列顛皇后號」由香港抵達上海吳淞口。次日宋慶齡接蕭伯納從楊樹浦碼頭上岸前往宋慶齡寓所。途中,蕭伯納繞道亞爾培路(現陝西南路)的「中央研究院」造訪蔡元培。當時蕭伯納是國際筆會的重要成員,而蔡元培是國際筆會中國上海分會的會長。

談到創作,蕭伯納說:「前些年,有人說我老了,不必看我的作品了;現在,又覺得我老而益壯,要看我的作品了。」

蔡元培笑著答:「中國有句古話,叫『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先生的作品素來是美的,上海喜劇舞台老是演你和莎士比亞、易卜生的戲劇,你的小說《黑女求神記》正在《申報》連載呢!」

魯迅、蕭伯納、蔡元培

作為教育大家,他曾在這裡實踐著自己教育救國的理想;身為社會名流,上海又是他發揮個人魅力、追尋社會正義的最佳舞台;作為思想者和文化人,上海的文化氛圍也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如今,小樓已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並建成蔡元培紀念館,毛澤東題詞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故居陳列館

毛澤東題詞

原創才是生產力,原創才能高逼格,期待您的留言,鞭策取走進步。

版權聲明

本文版權歸「取走」所有。

轉載請通過後台與「取走」取得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取走 的精彩文章:

TAG:取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