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全家老小都抗清,一百多人寧死不降,為何還說他毀了大明?

此人全家老小都抗清,一百多人寧死不降,為何還說他毀了大明?

孫承宗,字稚繩,號愷陽,北直隸保定高陽(今河北)人。既是明末軍事戰略家、愛國者,同時又是一位教育家、學者和詩人。曾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明末的文壇領袖 。曾任兵部尚書、遼東督師、東閣大學士等。

在明與後金作戰連遭敗績、邊防形勢危急的情況下,孫承宗代替王在晉成為薊遼督師,修築關寧錦防線,統領軍隊十一萬,收復失地四百餘里,選拔培養了如馬世龍、袁崇煥等一批文武將領,修築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餘座,屯田五千多頃,安置戰爭難民近百萬,逼迫努爾哈赤後退七百里功勛卓著,後遭到魏忠賢的妒忌,辭官回鄉。

崇禎元年(1628年),皇太極繞過關寧錦防線,進入長城以內,京師告急,又是在危殆時刻,孫承宗蒙詔起用,起家陛見,議守京師,出鎮通州,調度援軍、追還潰將,重鎮山海,襲擾敵後,迫敵出塞,收復四鎮,再整關寧,卻遭權臣掣肘,告老回家。在家高陽縣住七年。

在崇禎十一年(1638年),當時多爾袞率領眾人開始進攻明朝,明朝此時危在旦夕,孫承宗是明朝時期的功臣,孫承宗此前因為已經年邁,所以就向朝廷提出要告老還鄉,而此時明朝在遇到外患的時候,孫承宗已經七十六歲了,這在中國古代來講已經算是高壽的老人家了,但是孫承宗在知道清軍要打來之後,沒有帶著家眷逃亡,而是希望可以繼續為朝廷賣力,孫承宗對於明朝忠心耿耿,他不希望看到明朝的江山落入清政府手中。

在同年的十一月清朝軍隊已經浩浩蕩蕩來到來高陽附近,當時孫承宗就開始將家人和高陽當地的百姓組織起來,並準備和清軍決鬥。當時孫承宗的手下人數很少,可是他們對於當地的地形特徵很了解,所以清軍在進攻到高陽之後就遇到了難題,清軍後來準備好雲梯企圖突破防守,但是這個時候孫承宗卻向清軍開炮來打擊敵人,當時孫承宗採用猛烈的炮火攻擊作戰方式,最終清軍慘敗,在這次作戰中清軍勢力被大大削弱。

可是畢竟孫承宗所率領的軍隊人數很少,在後來的作戰過程中,孫承宗被清軍抓捕,清軍知道孫承宗是一個人才,將他抓住之後就開始勸降,但是孫承宗卻視死如歸。清朝政府就用孫承宗的家人來威脅他,可是孫承宗卻說自己的家人沒有怕死的,全家一百多人都一直參與抵抗清軍的戰爭,而後孫承宗的全家人被清軍殺死,只有少數女眷逃走。可以說孫承宗雖然沒有取得最終的勝利,但是他卻誓死效忠明朝。可是有人卻認為明朝之所以會走向滅亡,其實和孫承宗有密切的關係。

孫承宗在為明朝效力期間,其實做了很多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孫承宗此前在攻打後金的時候,為了可以保證軍隊的供給就向朝廷申請撥款,可是當時的天啟皇帝卻因為國庫吃緊為由沒有同意撥款,最終孫承宗只能拖著殘兵敗將去偷襲後金,可是因為兵力不足,最終這場戰爭沒有獲勝,而孫承宗所率領的軍隊最終只剩下了幾萬人。

孫承宗在戰敗之後已經對朝廷失去了信心,帝王也對於戰爭的慘敗感到失望,所以同意孫承宗告老還鄉,但是孫承宗本人對於明朝是很忠心的,否則他不會後來率領全家來抵抗清軍,只是當時皇帝昏庸不識人才,最後還將明朝滅亡歸於孫承宗的錯失,而孫承宗為明朝效力一生也實屬冤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風暴 的精彩文章:

皇權在握,祖制在前,明孝宗朱佑樘為何只有一個張皇后?

TAG:歷史大風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