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真讀書的樣子,真的很好看
前兩天在京東上買了500人民幣左右的書,同事幫我簽收的。面對又重又大的箱子,我說我買的是書,同事都很震驚,還以為裡面裝的是電器。然後拆開看的時候,他們更震驚了,因為裡面都是類似於《深度工作》《運營之光》等等工作方面專業書。
很多人對讀書有一種誤解,他們覺得所謂讀書就是讀讀文學類的作品,像《紅樓夢》《平凡的世界》《傲慢與偏見》《月亮與六便士》這些。但其實書的種類非常多,有社科類,有文化類,有經濟類,還有教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提高閱讀效率,管理時間,教你如何與人溝通類的專業書。當他們看到別人看這些書的時候,他們通常想到的不是「啊,原來讀書還可以這樣……」而是「天啊,讀書明明就是一件很放鬆的事,這些人讀書怎麼這麼功利。
讀書沒有高低之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看書的目的。平時習慣性看一種類型的書,可以嘗試看看其他類似,或許你會發現一個新天地。
下面這四本書是我看完讓我對世界,對生活了有了一種更深刻的認識。希望可以對你們有幫助。
01
《 超 越 時 空 》
如果你早點遇到了這本書,也許對《三體》就不會那麼驚艷了。
在這本書之前,我很少思考世界是什麼,世界之外又是什麼組成。生活里,我就像井底之蛙,看到的格局很局限,這本書用很簡單的方式把世界之外的那些表達出來,給你一個更大更寬廣的世界。
暴雨下睡蓮搖擺不定,而對水裡的魚兒來講,睡蓮似乎是自己在動,魚兒不像我們人類,看不到他們賴以生存的水,看不到洶湧不息的水波,對於睡蓮的運動困惑不解。 宇宙這麼大,是不是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我們也像睡蓮下水裡的魚兒。
時空有多大,人類就有多渺小。
這本書的簡介充滿了「物理」「空間」等字眼,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但我內心是拒絕的,我雖然是個理科生,但是對物理絕對是深惡痛絕的!後來發現,我們很容易因為這些字眼給自己設限,而一旦你默認這很難,很痛苦,搞不定,你最後就真的搞不定了。
當你對未來充滿迷茫,對自己的生活戾氣滿滿,不妨讓自己放空一下,看看這本書。你會發現,世界那麼大,空間更是寬廣的無法想像,你生活中那些雞毛蒜皮的事,你糟心的職場社交,婆媳關係真的沒那麼重要。
你會產生一種「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感覺。
最後,在這本書里你還可以看到牛頓,愛因斯坦這些牛人的八卦,也還蠻有趣的,絕對會顛覆你對他們的刻板印象。
02
《 霍 亂 時 期 的 愛 情 》
他們之間的感覺並不像新婚燕爾的夫婦,更不像相聚恨晚的情人。他們彷彿一舉越過了漫長艱辛的夫妻生活,義無反顧地直達愛情的核心。他們像一對經歷了生活磨鍊的老夫老妻,在寧靜中超越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的無情嘲弄和醒悟的海市蜃樓:超越了愛情。因為他們已在一起生活了足夠長時間,足以發現無論何時何地,愛情始終都是愛情,只不過距離死亡越近,愛就越濃郁。
——加西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
書中講了很多種愛情。有一種就是相伴到老,經歷平凡而又瑣碎的生活,直到一方去世。也有一種就是心坎里的人已經嫁為人婦,一邊混跡於各種喧囂的場合,一邊心心念念的等那個心坎上的人恢復單身。到最後我也沒辦法了解這到底是一種沒得到的執念,還是真的就這麼念念不忘。
前者愛情細水長流,瑣碎的生活小事可以帶來無盡的摩擦,相依為伴可以渡過一個又一個艱難的歲月,從最初的愛情到最後升華成親情,友情亦或是生活中的革命情意。第二種執著, 或許到最後如願以償。或許就那樣渾渾噩噩。
愛情這回事,從來都是一個人的事,沒有道理可言。
只是由於我們身處的社會,受到的教育,女生很容易把愛情放在很高的位置。除了愛情,生活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自我實現,友情,有趣的生活,事業,都很重要。
如果真的要愛一個人,最值得愛的,就是你自己。
03
《 成 功 心 理 學 》
初看韋特利這本《成功心理學》,書名會讓人誤認為是一本「成功學」或是「雞湯」,其實完全不是。它主要從心理學這個層面,詮釋了什麼是成功,也就是獲得成就,快樂,幸福的關鍵。
成功是什麼?很多人誤以為就是在你20歲的時候,讀著好大學;30歲的時候,有車有房,有妻有子;40歲的時候,有錢有勢;50歲的時候,生活無憂;老的時候,有人照顧……這些更多的側重在了物質,以及被外人所能看到的生活,而不是側重在一個人內心的快樂,幸福感。
在這本書中,作者定義成功意味著一生的個人成就。個人成就來自你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創造的一種有意義的感覺。這種成功不是由其他任何人所賦予的,也不會被其他任何人所剝奪。它需要你冒險、克服挑戰,並讓你的最佳資源——你自己——發揮最大的潛能。從這個層面, 鑒於能讓人開心,快樂,有成就的東西,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側重,所以也不能完全統一。
我有一個朋友做事很糾結,每次約出去都要糾結很久吃什麼,去哪吃。
也有朋友很善良,遇到事情,習慣性先自責。有一次她約我出去逛街,結果出門的時候下暴雨,本來也沒什麼關係,她還是會自責約到了不好的時間點,儘管天氣這東西實在是跟她沒啥關係。
大學時期,我是個老好人,不會拒絕別人,逼著自己做了很多內心根本不想做的事情。
或多或少,隱隱覺著這事不對,不應該這樣,但問題出在哪裡,該如何認清這些,怎麼解決,真的是一頭霧水。
後來看了些心理學方面的書,很多事情就清晰了。
就拿《成功心理學》這本書來講,這些問題都可以歸結到自我意識不強,過於在意對方對自己的看法,習慣性取悅他人,把自己放在一個很低的位置,也是自尊那一章,低自尊的表現。相同環境下,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那麼大,很大程度上因為「自我意識」。擁有自我意識的人,了解自己的真實需求,有自己的價值觀跟主見,心理方面的問題會少很多很多。也不會把自己的能量耗在這些負面情緒上。
講真,你是怎樣看待自己,也意味著別人也是用這種方式看待你自己。把自己放在第一位,這並非自私。尊重自己真實的想法,就是在尊重自己。你是如何對待你心中最重要的人,也請你這樣對待自己。
成功並非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了解自己,能真實表達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自己的一生,這就是我眼中的成功。
04
《 一 九 八 四 》
《一九八四》是奧威爾的傳世之作,堪稱世界文壇上最著名的反烏托邦、反極權的政治諷喻小說。
這本書很出名,之所以提出來是因為覺得這本書值得多讀兩遍。
奧威爾在小說中構造了一個新世界,世界的規則都是老大哥來定,他說什麼就是什麼,所有的人都敬畏他。你沒辦法相信自己的妻子或丈夫,甚至連自己的小孩都時時刻刻在監視著。看看他都做了什麼:
1、創造新話,也就是打造語言。
語言是一種表達工具,語言的使用可以影響人民的思維。把任何異端思想所用的詞語完全給摒棄掉,將政治自由以及思想自由這些概念都摒棄掉,人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這些,當然就不會產生任何這種思想了。
比如「自由」這個詞,從字典刪掉,久而久之,沒有任何用語可以表達它,於是人們趨向於忘記它,漠視它。就像李笑來曾經在《財富自由之路》裡面提到定義的重要性。因為如果我們腦子裡沒有一個概念的話,我們的腦子就傾向於不去想那個事情;如果一個名族的語言空缺了某個概念,那麼這整個民族就傾向於從未想過那個事情。比如中國人會說上火了,但是美國人不會,因為他們那邊沒有這個概念。
2、禁慾,性壓抑。
把他塑造成一個可恥不被支持的形象。另外家庭無法在事實上被消滅,於是將孩子有系統的改造得與父母為敵。
3、教育,把民眾塑造的比較無知,以及沒有自己想法的群眾。
社會有等級,上等階級,中等階級和下等階級。每種階級的目標都不一樣,而且不可調和。如果絕大部分的人都能識文斷字,能夠獨立思考,早晚會意識到享受特權的少數人是尸位素餐,於是會處之而後快。長遠而言,等級社會只有建立在貧窮和無知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存在。
4、財富:財富具有毀滅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過多的財富足以毀滅社會等級性。
如果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只需要工作很短的世界,就能夠填飽肚子,可以隨心所欲的生活,那麼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將會越來越近,等級也會被削弱。如果財富不能帶來差別,那麼權力也就無法只把持在一小部分人手裡。等級性當然會被削減。
而如何讓人民忙碌起來,產生價值,輸出產品,又不增加世界財富。那麼只有通過不斷戰爭才能達到這一目標。
有人說直接把輸出的產品銷毀,這樣確實從經濟上可以保持財富,但是從感情上,發展不利。戰爭可以毀滅民眾的勞動產品,還可以讓民眾產生生存都有問題了,還在乎什麼階級,特權等等。
以上四本書主要是從世界觀,愛情,成功,認知這幾個方面對我產生非常大的幫助,甚至可以說改變了我的生活。分享出來,或許對你也有所幫助。
讀書大概有三種目的,一是為了消遣,二是獲取信息,三是學會判斷。
消遣顧名思義就是好看的故事,有趣的文章帶來的樂趣跟放鬆。獲取信息是大多數人閱讀的理由,得到更多的知識。學會判斷 大概就是你讀的那些書,得到了不同人對於類似事情的想法跟意見,從而形成了你自己的意見。
讀的越深,你越能夠判斷別人提出的論點是否有偏差,是否意圖利用情緒化的論點左右你的想法。這些都會加強你的自我意識,形成獨特的你。
願你早日成為那個想成為的自己!
end
TAG:Amanda碎碎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