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家四代人辛苦打江山,果實卻讓司馬懿子孫摘了
原標題:曹操一家四代人辛苦打江山,果實卻讓司馬懿子孫摘了
國家強大和皇權強大是兩回事。國家強大不等於皇權強大,皇權強大也不等於國家強大。有時候國家強大,皇權也強大,有時候國家很弱,但皇權反而比較強大,有時候國家很強大,皇權反而比較弱。
魏國的國力當然是三國中最強大的,人才輩出。但是,因為從曹丕開始,就對宗室進行了嚴密的控制,以防範他們對皇權構成威脅。
為此,甚至不惜重用血緣關係更疏遠的曹氏外圍宗親和曹丕信任的外姓大臣,也就是曹丕臨死前指定的四位輔政大臣,曹真,曹休,陳群和司馬懿。
等到曹叡去世的時候,曹真,曹休和陳群都已經去世了,只剩下了司馬懿還在,加上曹真的兒子曹爽,組成了曹叡指定的繼位的曹芳的輔政大臣。
而曹操和曹丕的子孫中,並沒有更好的選擇。唯一考慮過指定為輔政大臣的燕王曹宇,因為長期不接觸實際的政治運作,在朝廷也沒有什麼勢力,所以他本人考慮以後主動放棄了這個機會。加上劉放和孫資在曹叡面前說司馬懿好話,所以曹叡臨終前還是指定了曹爽和司馬懿輔政。
曹爽當權後,排擠司馬懿,大肆啟用在浮華案中受到打擊的當時所謂的名士,包括夏侯玄,何晏等人。並且,在這些人的主導下,曹爽對曹魏元老進行了打壓和排擠,包括高柔,蔣濟,王凌在內。同時,又對曹魏的政治和軍事體制進行了很多變更,想以此來加上自己對政權的控制。
所以,在元老們的支持下,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一舉剷除了曹爽勢力。元老們本來只是希望能夠通過政變打壓曹爽,之後形成由元老們共同主導的政治格局。但司馬懿在政變後並沒有讓元老們分享權力,而是由他自己完全掌控曹魏的權力,由此開始了司馬氏篡奪曹魏政權的過程。
之後,雖然王凌,毋丘儉和諸葛誕先後發動叛亂,試圖阻止司馬氏篡權的進程,但都被鎮壓下去了。通過這幾次鎮壓,司馬氏基本上清除了曹魏政權內部的異己力量,完全控制了曹魏政權。
實際上,曹叡去世後,無論曹爽專政的時候,還是高平陵之變後,皇權就已經很弱了,因為皇帝很孤立,而大臣之間也缺乏必要的制衡和分權,權力很容易集中到權臣個人手中。所以,在曹爽和司馬懿專政的時候,皇權就已經旁落了。即便是沒有沒有高平陵之變,曹爽篡權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司馬懿掌握曹魏政權後,廢除了曹爽時期對制度的變更,恢復了以前的制度,盡量保持曹魏政權內部的穩定。吳蜀雙方雖然也試圖利用曹魏政權內部的變亂帶來的機會,淮南三叛都向吳國遣使請降,但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吳蜀雙方也未能利用這個機會來改變南北方之間的實力對比形勢。
同時,司馬氏在篡魏成晉的過程中,也一直在努力保持曹魏政權內部的穩定,盡量讓權力轉移過程能夠平穩進行。所以,這個過程中雖然出現了淮南三叛這樣的內部變亂,但並沒有打破北方綜合實力繼續積累和提高的過程。總體而言,魏晉之際的權力轉移是比較平穩的,基本上實現了政權的平穩過渡。
從這個角度上說,曹魏雖然滅亡了,但作為繼承人的司馬氏的晉朝完整接收了曹魏政權的全部綜合實力。最後,也是司馬氏消滅了吳蜀兩國,重新建立了大一統的政權。
但也正是因為這個政權過渡過程一直比較平穩,司馬氏建立的晉朝從一開國就已經不是一個開創時期的朝代,而是一個以守成為目標的政權。為了防止曹魏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司馬氏對自己的宗室進行了大規模的分封,並且給予兵權,從而為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八王之亂後,就是永嘉之亂,西晉也在內亂中分崩離析。
TAG:蕭武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