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方巨龍的衰落——大唐王朝的衰亡

東方巨龍的衰落——大唐王朝的衰亡

唐朝由盛轉衰始於唐玄宗天寶年間,原因是多方面的。

唐玄宗統治後期,政治十分腐敗,他寵愛楊貴妃,不理政事,重用奸臣李林甫、楊國忠。755年,范陽(今北京)節度使安祿山及其部將史思明先後起兵叛亂,攻佔洛陽、長安,史稱安史之亂。後來,叛軍出現內亂(安祿山和史思明先後被其子安慶緒和史朝義所殺),加上回紇出兵協助唐軍平叛,幾經反覆,直至763年,叛亂才被平定。安史之亂歷時8年,使農業生產受到極大破壞,人民流離失所。洛陽周圍幾百里內,許多州縣成為廢墟。經過這場戰亂,唐朝由強盛轉向衰落。

唐玄宗開元年間,為鞏固北部邊防,在邊境重要地區設置軍鎮,稱為藩鎮,藩鎮長官叫做節度使。安史之亂以後,各地節度使乘機擴大地盤和軍權,他們不但掌握了管轄區的軍權,還掌握了財政權和行政權。他們不向中央交納賦稅,自己委派官吏,軍隊不聽從中央調動,節度使死了其位置由兒子或部將繼任。節度使管轄的地區,名義上是藩鎮,實際上是獨立的,它們之間為爭奪權利和地盤不斷戰爭,故稱「藩鎮割據」。藩鎮割據連續了100多年,它的存在嚴重地削弱了中央的力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和滅亡。

宦官專權與朋黨之爭,安史之亂後,唐朝中央政府出現了宦官專權的局面。宦官把持朝政,執掌禁軍,權勢顯赫。官吏的升遷賞罰,甚至連皇帝的廢立,宦官都有權決定,唐後期的皇帝順宗、憲宗和敬宗皆死於宦官之手,唐憲宗以後的9個皇帝,有7個是由宦官立的。朝綱不治,官場腐朽,政治極其黑暗。安史之亂後,還有所謂朋黨之爭,這是指官僚結黨樹派,或因政見不同,或因私利彼此爭鬥,其中規模最大的是牛僧孺(玄宗時宰相牛仙客之後)和李德裕(武宗時的宰相)兩派之間的鬥爭,史稱牛李黨爭。牛黨當政,擠壓李黨;李黨得勢,則壓制牛黨。黨爭的後果是加速了唐朝的衰落。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是唐朝後期走向衰落的突出表現。

唐朝後期,土地兼并日益嚴重,水旱災害連年發生。875年,王仙芝在長垣起義,黃巢在冤句起義響應。後來王仙芝戰死,黃巢繼任義軍領袖,稱「衝天太保均平大將軍」,領導起義軍「避實擊虛」,開展大規模流動作戰。起義軍轉戰大半個中國,於881年攻佔了唐都長安,建立了大齊政權。但由於黃巢流動作戰沒有建立鞏固的根據地,且避實擊虛並沒有有效地殲滅唐軍主力,所以,883年,長安被唐軍圍困時,義軍內無糧草,外無救兵,黃巢黃巢(?-884年)被迫突圍。884年,起義軍將士終因寡不敵眾,犧牲殆盡,黃巢最後退守山東泰山狼虎谷,自刎身死,起義最終失敗。黃巢起義奮戰近十年,行程幾萬里,由幾千人發展到60餘萬人,沉重打擊了地主階級的統治,摧毀了魏晉以來腐朽的士族勢力,使唐朝名存實亡,推動了歷史的前進。

904年,大將朱溫殺死唐昭宗,立昭宗第九子13歲的李梘(音cha)為傀儡皇帝。907年,廢掉李祝,自立為帝,國號梁(史稱後梁),唐朝歷時289年由此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