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政園裡的詠春武者

華政園裡的詠春武者

實習記者:嚴文豪

編輯:易仟仟

責任編輯:崔英

主頁按:吳浩然,許多人對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他是校園十大歌手,是網易雲獨立音樂人,是大學城創業者,而少有人知的是,他還是一位詠春武者,是華政問界詠春協會創立者。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11月12日,吳浩然在上海市大學生武術聯賽中獲得了詠春組冠軍,同時他帶領的華政詠春人也都在該比賽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今日的故事,從他少年時代開始,鮮為人知的習武心路。

邂逅詠春

記者:當初為什麼習武?

吳浩然:第一個原因是我家鄉長久以來有尚武傳統,很多人都會去練一些那樣的東西。第二個是因為我當時很胖,想通過鍛煉讓自己形體變好一點,後來確實瘦下來了。第三個是我覺得現代的人們都應該掌握一門實用的競技技術。最後,我覺得每個人都要找到一個生活的精神支點。習武就像是一種修行,比如我們詠春,在練拳的時候,常在武館裡泡泡茶,打打木樁,把生活節奏慢下來,能夠在忙碌之中得到放鬆,得到沉澱。這其實就是習武最大的意義,一種心靈的修行。

記者:和詠春相比,跆拳道、散打之類的武術似乎更加流行,你當初為什麼會選擇傳統武術,選擇詠春呢?

吳浩然:首先在我的觀念里傳統武術是蘊含著豐富的中國文化底蘊的,這對我有很大的吸引力。作為中國人,我們有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我覺得每個中國人,有機會的話都要去接觸一些蘊含傳統文化的東西,畢竟這些都是老祖宗們傳下來的智慧。現在大家都強調面向世界,那樣很好,但是我們的根也是絕對不能斷的。你不能都是去學別人,然後把自己的好東西丟了,甚至更可悲的是自己的武術在某些地方靠外國人開館去傳承第二是因為我最初習武接觸的就是傳統武術,之後收到了師父和師兄師姐們的影響,慢慢地對傳武就產生了濃厚興趣。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在學習中發現傳武真的很有用,比如我們詠春,它的實戰性是非常強的。

記者:都說名師出高徒,你的師父是個怎樣的人呢?有沒有師徒交往間難忘的回憶?

吳浩然:我特別佩服我的師父。他現在年近60,拳齡很長。他說話和處理事情的方式,都很有武道的風範。他經常和我們強調要尊師重道,與長輩的相處很有講究。當我們練拳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師父會用一些詠春的內涵思想開導我們,這也令我很印象深刻。另外我師父特別有才華,會寫文章,會彈古琴,現在還是室內設計師,傳統文化的底蘊很深厚。

坎坷歷程

記者:眾所周知習武不是件易事,你有沒有遇到挫折而想放棄的時候?

吳浩然:那就是和師兄過招而被追著打的時候。學傳武到一定程度在技術層面就會有一個瓶頸期,很難熬,那時你甚至會覺得那些學得晚的都比你強。有時你的長輩,比如師兄,和你過招,你打不過,心態就會變得急躁,變得急功近利。看見別人都能打,就覺得自己一定也要學一個好招式。經常動作太快的卻做不好,對自己的能力、對自己的所學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瓶頸期時受傷也很多,因為浮躁的時候人不會很好地保護自己。當你克服不了某個困難,你就會非常失望,覺得練不下去了。

記者:有沒有流血、流淚的時候?

吳浩然:流血很正常,流淚從來沒有。為了自己喜歡的東西,流點血不算什麼。我知道這個東西對我是有益的,而且對這個東西有著很純粹的喜歡。同時習武這段時間下來以後我個人得到了沉澱,這對我的發展很有幫助。所以慢慢的我就堅持了下來。其實所有事情都是這樣的。

記者:在堅持下來之後收穫了什麼?

吳浩然:最大的收穫,就是膽識得到了歷練,做事情不會畏首畏尾。人也變得更有自信,說話的中氣都更足了。人能從習武之中領悟一種止戰而不怯戰,備戰而不求戰的道理。習武有益於讓我們消除自我與外界的隔膜衝突,學會尊重自己的內心,也更加學會尊重別人。

沉澱反思

記者:學習了多年之後你對詠春有什麼理解和體會?

吳浩然:練詠春,你要跳出很多表面上複雜花哨的形式,去追求最直接最有效果的東西。詠春的很多招式,都是很簡單、很直接、很有效的。追求返璞歸真的境界,需要技術上的回歸,也需要精神上的回歸。我也不喜歡太花哨的東西。

記者:它與其它傳統武術相比有什麼特點?

吳浩然其實傳統武術的根都是相近的,招式、理念都很符合中國人特點。要說特點的話,第一,詠春在化力,也就是以小博大、四兩撥千斤這一方面做得很好。第二就是我們很注重實戰,尤其是現在的詠春。黃系詠春十年前在歐洲就已經很火,甚至一些特種兵也有學習詠春的東西,老外看中的自然就是詠春的實戰能力。當然,其他的傳統武術也各有各的特點,都很強,起碼我接觸到的那些傳武都是有真東西的。

記者:談談你對傳統武術現狀的看法吧。

吳浩然:近年傳武在質疑聲中慢慢變好。比如你看這幾年,詠春在國內就發展的越來越好了,當然這其中肯定有電影等文藝作品的帶動作用。雖然質疑的聲音很多,說傳統武術不能打之類的,但我看這些質疑聲恰恰證明了人們在給予傳武越來越多的關注,如果人們把傳武遺忘了放旁邊都不管,誰會去質疑呢。其實傳武需要這種質疑,這樣的質疑能推進傳武的發展。每個門派都應該讓人們認識一下自己有用沒用,並且都應該對此有反思,這樣的反思對傳武來說是一種好事。我們中國人對自己的傳統文化就應該有這樣的關切,當然也不能一味地捧或者一味地貶。我還是那句話,自己老祖宗的東西總不能最終都是讓外國人傳承去了。

記者:你對詠春未來的發展有什麼看法?

吳浩然:我希望以後人們對詠春能夠給予更多的關注,能夠真正地了解詠春。因為現在一問大家你知道詠春嗎,很多人都說知道,問他是怎麼知道的,他就說是電影里看來的,再問你知道有什麼招怎麼用的嗎,就都說不知道了。詠春的名聲已經傳出去了,但很少有人真正體驗過。現實中人們都缺少一個和真實的詠春連接的橋樑。傳統武術和音樂、相聲小品之類的傳統文化是不一樣的,它是硬東西,是難以用某種媒介傳播的,沒有親身接觸的契機你就很難願意去進一步地了解。所以我希望以後人們能有更多機會去真正接觸詠春。另外,我希望今後能夠有更多的詠春人走上拳壇,向大家證明詠春。其實我師公那一輩人是有拿過拳王金腰帶的,只是沒有一個領導性的人物出現,這是很可惜的。

打出招牌

記者:你前段時間有在校外地比賽拿了獎?當時什麼心情?

吳浩然:對,上海大學生武術聯賽的詠春冠軍。很高興,但是也比較平和。主要是因為能代表華政詠春走出去拿到榮譽了。我們華政詠春社這次派出參加聯賽的選手在詠春比賽中佔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也都取得了不錯的名次,除了我還有第四、第五名。

記者:介紹一下華政詠春社吧。

吳浩然:2012年的時候在李偉藝、王恆俊等學長們的組織下成立了華政武術協會的詠春部。說到這裡我真的很感謝他們為華政詠春做出的努力,也很為此而感動。今年的三月我們就獨立創建了華政問界詠春協會,在松江大學城這一塊,我們的詠春協會是華政武術的一張代表性名片。

記者:為什麼會想要建立獨立的華政問界詠春協會?

吳浩然:我們希望讓詠春文化、讓中華傳統武術文化在華政更好地落地生根。讓更多的華政學子能體會到傳統武術的無窮魅力,學到能夠保護自己的實用技擊技術。希望以獨立社團的形式,對詠春做力所能及的傳承。這是前輩和我們共同願望,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眼前的吳浩然言語平靜,深色的鏡框和圍巾散發出溫和的氣息,讓人很難想得到他還有武者的身份。採訪結束後吳浩然加入到正在進行的詠春協會日常訓練中去,開始帶領學弟學妹練拳,他在晚輩之間穿梭指導,出手動作快得令人難以分辨。訓練時,詠春道館中沒有吶喊,沒有「殺氣」,只是牆上因浸透汗水而發黃的沙袋又悄然地凹陷了幾分,記錄下華政詠春拳手們的不懈努力。我們有理由相信,華政詠春會越來越好,詠春拳會越來越好,中華傳統武術會越來越好。

END

源||華政青年本科生記者團

圖源||受訪者

為吳浩然以及華政詠春社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政青年 的精彩文章:

TAG:華政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