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胡慶余堂紅頂商人解說詞
這就是清末著名紅頂商人胡雪岩於清同治十三年創建的胡慶余堂國葯號。「紅頂商人」?這個稱呼聽起來就怪怪的!「紅頂」就是權,「商人」就是錢,權和錢這兩個東西碰在一起會產生什麼火花呢?這葯堂主人一生經歷的故事告訴了我們發生的一切。
胡慶余堂飛檐高挑,雕樑畫棟,是國內最大的晚清商業古建築;這裡參茸銀燕,丸散膏丹,集數百餘種傳統名方成藥;它有著是乃仁術,真不二價,誠心戒欺的職業道德。百年慶余歷經滄桑,近二個世紀來,在悠悠歷史、緩緩長河中,歷代慶餘人繼承傳統、弘揚中醫中藥、濟世救人撰積了豐厚的中藥文化,為社會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被老百姓譽為「江南藥王」。
不過問題來了,這「江南藥王」的胡雪岩是什麼人?他是怎樣成為「商人」的?後又怎麼「紅頂」了?為什麼還開了這「葯堂」?
我們來講一個,從草根農民開始一步一步迅速走到掙大錢的成功商聖;再到頂戴花翎、身穿蟒袍的清朝的官老爺;最後又迅速敗落、生意四處碰壁、家產就此煙消雲散的真實的胡雪岩傳奇故事。
而今中國發展經濟就是鄧爺爺所說的硬道理哈,落在我們老百姓身上就是兩個字:賺錢。可怎麼才能賺錢呢?怎麼才能實現自己的小目標一個億呢?呵呵,一個億哪能那麼容易掙啊?不過呢,胡雪岩賺大錢的傳奇告訴我們:一切皆有可能。
當年胡雪岩,憑藉自己的才能,不僅問鼎中國首富,更以商人的身份,第一個獲得朝廷賞二品頂戴,賜黃馬褂加身,甚至紫禁城騎馬的殊榮。他橫跨官商兩界,被後世尊為「商聖」和「紅頂商人」。紅頂商人其實就是「官商」,通俗來講就是政府里的官員,同時以商人的身份出現,是兼具公務員和商人兩重角色的人。
有一句話你可能聽過:做人要做杜月笙,經商要學胡雪岩!嘿嘿,即使你做不了杜月笙那樣的人,也經不起胡雪岩這樣的商,那胡雪岩的傳奇生涯也值得你去尋根問底哈!這又是為什麼呢?
不貪財的放牛娃
紅頂商人胡雪岩在成名之前只是一個窮小子,他出生在安徽績溪縣,胡里村的一戶普通農家,父親早逝,早早輟學的他只得以幫有錢人家放牛為生,第一份職業也就是大家口中的「放牛娃」。按照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放牛娃的正常人生軌跡,放牛、種田、或做小工...直到終老。但他最後卻從一個小小放牛娃華麗變身為大商人,擁有錢莊與諸多產業,富可敵國。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事情使得他走向了經商之路呢?
呵呵,這要說道11歲那年,那天跟往常一樣,他趕著牛去村口的一涼亭邊吃草,胡雪岩把牛一放,自己就在涼亭裡邊去玩了,這一玩不得了,在涼亭的石凳上他居然發現了一個包袱,一打開他就驚呆了,裡面全是金銀珠寶。不過,他很快就平靜下來,把包袱原樣紮好,坐在涼亭里等,直到失主找回頭找他把包裹奉還。這本來是極普通的一件事,但正是這件小事,改變了他的人生。
當時丟包袱的這個人非常激動,立馬抽出了兩個金條,要謝胡雪岩,而胡卻說,先生,我要是圖這些東西的話,我早就全拿走了。東西是您的,我不能要。聽胡雪岩這麼一說,丟包袱的人是大為感動,他說,我一定要好好謝謝你。要不這樣,我是績溪縣城糧行的掌柜,我那正好缺個夥計,你要是不嫌棄就跟著進城吧。自此,胡雪岩結束了放牛的生涯,從這裡踏上了商道。
想想吧,如果他拿走了包袱,或者接了那兩根金條,他還會有進城的機會嗎?所以,要想賺大錢,你必須具備一個素質:不貪財!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不被眼前利益所誘惑,這樣的人往往才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從一個糧行小夥計到錢莊大夥計
胡雪岩勤勞肯干,雖已是一個糧行小夥計,但他在崗位上仍然一絲不苟。進城之後胡雪岩雖說小小年紀就背井離鄉,可是他卻顯示出了不同與其他孩子的沉穩。掌柜要他掃地,大夥計讓他倒尿壺,他從不抱怨。跑腿辦事,待人接物,那更是勤快的很。嘴巴還甜,老闆和客人都喜歡他。不過呢,他最留心的卻是觀察老闆是如何交談行事的。就這樣,他迅速的成長了起來,沒過幾年,杭州成立的一家銀號的老闆看中了他,他由此搖身一變,成了銀號的大夥計。銀號又叫錢莊,就是現在的銀行。不用說在銀號工作肯定比當糧行小夥計的前途大多了。是金子就會發光,他從最基礎的夥計做起,再到外出收賬,得到大家的一致信服,而錢莊,也變成後來胡雪岩事業的起點,而正是在錢莊工作的這段經歷,他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經驗,為後來的事業打下了基礎。
時來運轉,敢於風險投資,尋求靠山,建立強大的人脈為自己的事業保駕護航
胡雪岩在錢莊工作時經常去茶館談事,在那,他經常看到一個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年輕人,此人相貌堂堂,但是衣衫襤褸,氣色很差,好像家裡很困難的樣子,就覺得很奇怪。後來得知,他是一位落魄書生,叫王有齡,出生官宦世家,但如今家道中落窮困潦倒。人最需要幫助的,就是落魄的時候,胡雪岩非常懂得這個道理。他覺得王有齡並非等閑之輩,雖然現在落魄,但如果能幫他補得實缺,認定其前途不凡,胡雪岩此時感覺人生遇到了貴人。於是胡暗下決心,只要有機會,一定要幫他一把。說來也巧,不久,胡雪岩幫銀號收賬,收到了一筆五百兩銀子的死賬,呵呵,幫人心切,因不忍見一有志之士因無錢進京而就此埋沒,胡雪岩居然橫下一條心,把這筆錢先塞給了王有齡。不過問題來了,這筆錢可是銀號里的呀,這不是挪用公款嗎?萬一老闆知道了,除了砸了飯碗,弄不好還要吃官司。一個放牛娃,好不容易混到銀號里的大夥計,冒這樣的風險值得嗎?可是,胡雪岩就是幹了!有人說,這是胡雪岩慧眼識珠,提前進行的風險投資。呵呵,還真就好似押寶押中了一樣,王有齡在胡雪岩的幫助下,官越做越高。從一個海運局的坐辦一路升到江浙巡撫,胡雪岩有了王有齡這個靠山,生意越做越大,王有齡在哪做官,胡雪岩就在哪開錢莊相隨,兩人一個在官場,一個在商場,都混的順風順水。財富往往就藏在風險中,憑著自己的眼光和靈感,短短的幾年時間,胡雪岩不僅從一個錢莊夥計變成一個老闆,而且很快成了杭州城裡的大富翁。
接下來,王有齡死後左宗棠繼任浙江巡撫,胡雪岩又遇到人生的第二個貴人。不過,一開始左宗棠並不待見胡雪岩,為了贏得左宗棠的信任,胡雪岩經多方打聽,得知左宗棠正為籌措軍餉發愁。急於尋找到新靠山的胡雪岩又緊緊地抓住了這次機會:他雪中送炭,在戰爭環境下,出色地完成了在三天之內籌齊十萬石糧食的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左宗棠面前一展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左的賞識並被委以重任。取得左宗棠的信任後,胡雪岩繼續墊錢為左宗棠的湘軍配備軍餉,協助左宗棠收復了經歷了戰亂的杭州城。滿目瘡痍,百廢待興,這一切對於商人來說,正是發財的好時機,但胡雪岩卻自掏腰包,為所有在戰亂中死亡的人義葬,為全城的老百姓施米施粥賑災。胡雪岩的另一大成就就是幫助左宗棠收復了新疆,可謂沒有左宗棠就沒有當今的新疆,而沒有胡雪岩就沒有左宗棠。在國家民族大義和自己的商業利益面前,胡雪岩先想到義,後想到利。在和平年代商人可以以利為重,但不知到了戰亂年代有幾個人能像胡雪岩一樣做到民族大義為先,個人利益在後呢?胡雪岩因此名聲大振,信譽度也大大提高。這樣,財源滾滾來也就不在話下了。自清軍攻取浙江後,大小將官將所掠之物不論大小,全數存在胡雪岩的錢莊中。胡以此為資本,從事貿易活動,在各市鎮設立商號,利潤頗豐,短短几年,家產己超過千萬。
權和錢二者不可兼得,最後落得「通官、通商、通匪、通夷!」
胡雪岩在50多歲時走上了人生巔峰,成為一名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然而,在晚清時代,有兩位重臣左宗棠和李鴻章,他們之間的明爭暗鬥卻愈演愈烈。左宗棠、李鴻章可謂一時瑜亮。左宗棠起家於太平天國動亂時期,從浙東殺入,收復杭州,克定湖州,南下追擊太平余部,在閩南徹底剿清洪楊之亂。接著揮師西北,克定新疆,西北重入中央管轄。如此大功勞,僅僅封了二等恪靖侯。李鴻章呢?拿下蘇州,剿殺太平軍,後又平定二十年的捻亂,封了一等肅毅侯。功績上,左宗棠毫不輸給李鴻章, 更是壓了一籌。同為晚清名臣,左宗棠為什麼搞不過李鴻章?呵呵,我想主要原因應該是李鴻章在京城,而左宗棠放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離開權力中心,政治人物離開了政治中心,就是流放!
李鴻章怎麼斗左宗棠的呢?那時李發現,左的功勞都是因為胡雪岩的支持,所以提出「倒左先倒胡」的鬥爭口號,1883年左宗棠被派到越南抵禦法國入侵,李鴻章和他的小弟盛宣懷趁左宗棠不在兩江,準備向胡雪岩下手,「倒胡」計劃分五步走:一槍、二扣、三催、四擠、五截,一步一步將胡雪岩逼入絕境。
一搶:盛宣懷競價搶胡雪岩的客戶,導致胡雪岩生意吃緊。
二扣:扣下本應由清廷出資還款的胡雪岩為左宗棠打戰所籌集資金。
三催:盛宣懷向外國銀行放風,造謠說胡雪岩的資金告急,造成銀行焦慮。
四擠:盛宣懷帶著一批大戶,到阜康錢莊提款擠兌,風潮蔓延到各地,全國各地阜康錢莊均是人山人海。
五截:截下胡雪岩向左宗棠求救的電報,胡雪岩只好把地契和房產押了出去,傾家蕩產。
就這樣,也正是因為胡雪岩與政治走得太近,可謂「官」和「商」扯在一起,讓他迅速敗落。隨著左宗棠與李鴻章的爭權不斷實施,他開始被朝廷排擠;隨後,對手盛宣懷也不斷從總作梗,使其生意四處碰壁。最終,當左宗棠逝去後,他也悲憤而亡,家產就此煙消雲散。
而後,落得台灣作家高陽的小說《胡雪岩全傳》里所說的「通官、通商、通匪、通夷!」其實,胡雪岩發家的「四通」秘訣:通官通商,當無疑義;通匪指與江湖勢力勾結,此或當有,未見實據;至於通夷,那是肯定的。胡與洋人有很深交情,人稱「同治間足以操縱江浙商業為所外人信服者,光墉一人而已。」赫德也說他是「滙豐銀行的老朋友」。但胡雪岩的一生仍留給現代人很多啟發。其誠實守信,重情重義的人格品質值得敬重。是當之無愧的現代商人的財富偶像。胡雪岩臨終前曾對兒子說:白老虎可怕,意即白花花的銀兩害人。經商是最有風險的事情。於是在胡氏後人中幾乎無人經商,也無人入仕。但在文革時期頂著大資本家後代的帽子,仍逃不了被炒家的命運。
北有同仁堂,南有慶余堂
胡慶余堂坐西朝東,大門面東而開,但其主體建築店堂仍然採用坐北朝南的格局。大門與店堂之間通過曲折的「鶴頸」長廊相連。胡慶余堂主體建築為三進式結構:第一進是營業廳,二、三進分別是藥材加工場和庫房。兩進之間的馬頭牆高低錯落,抑揚起伏,體現了徽派民居的獨特韻味,這種裝飾形式民間俗稱為「五嶽朝天」。與「五嶽朝天」並稱的「四水掃堂」也是徽派建築的主要特徵。胡慶余堂建築群中,寬敞的天井發揮了採光、通風、排水的作用,成為人與自然相互聯繫的樞紐空間。
胡雪岩除了官商事業的成功,在民間生意場上,他的經營謀略和理念也有獨到的地方,這就是要說到他在杭州創辦的這片胡慶余堂葯號了。不過問題又來了,胡雪岩創辦胡慶余堂是在1874年,當時他的身價已經超過一千萬兩銀子,對於這麼有錢的大富豪為什麼要投資一個國葯號呢?呵呵,這還真是個大謎!現在只能用兩個字解釋:任性。估計「有錢就任性」是從這裡來的吧,哈哈。不管怎麼說,開這民間藥店倒是給杭州當地的百姓留下胡雪岩經商和為人的不少佳話,傳播著「江南藥王」長盛不衰的故事。
店開了,就要面對競爭,當時他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誰呢?是當時杭州第一國葯號種德堂,怎麼辦?胡雪岩一調查,發現種德堂之所以生意好,除了名氣大外還有一個原因,他的店開在錢塘江邊上的望江門大街。當時錢塘江沒有大橋,來杭州買葯的人都得坐擺渡船進城,而擺渡船就在望江門,上岸的人第一眼看到的葯號就是種德堂。發現了這個秘密,胡雪岩動腦筋了,他掏錢在錢塘江邊上辦起了義渡,讓過江的人免費坐船。不過,這義渡的船靠岸地點就改了,改在經過胡慶余堂的地方。老闆很仁義,葯又好,買起來也方便,胡慶余堂自然就成了買葯人的首選,這就是胡雪岩做大胡慶余堂的生意經。面對競爭,看清問題的關鍵,那肯定是一擊即中。然而,競爭當中難免還會遭遇危機,而危機的公關意識也是胡雪岩必不可缺。說一件事,當時胡慶余堂有一味很出名的葯,叫做全鹿丸,賣得非常好,很賺錢。可是沒過多久,街頭巷尾傳出小道消息,說全鹿丸的原材料其實不是鹿,而是用驢骨頭熬的,是騙認的。消息一傳開,全鹿丸還真的沒人買了。那這胡雪岩怎麼公關?怎麼闢謠呢?話說有一天,杭州城裡忽然鑼鼓喧天,有人抬著一頭梅花鹿在繞城遊街。市民們很好奇就跟著看熱鬧,胡雪岩索性把鹿抬到胡慶余堂的藥廠。就在這,胡慶余堂的夥計們,不僅把鹿宰了,還當著大家的面,把鹿做成了葯。經他一出手,那些關於全鹿丸的小道消息,瞬間就沒了市場。胡雪岩的這種做法,如今很多企業都在效法,比如牛奶廠,礦泉水廠經常組織消費者,免費參觀工廠,參觀產品生產過程,這就是當年胡雪岩的危機公關手法。當然了,在胡雪岩看來這些不過是雕蟲小技,他認為經商的根本在哪呢?今天在胡慶余堂的老店裡還能看到它的堂規,「戒欺」兩個字,這是胡雪岩親筆所寫,意思是誠信,要戒掉一切欺騙。胡雪岩認為誠信才是為商之道的根本。
一百四十多年過去了,胡慶余堂國葯號始終秉承「戒欺」祖訓、「真不二價」的經營方針,已成為保護、繼承、發展、傳播祖國五千年中藥文化精萃的重要場所,是杭州人文歷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TAG:蘇杭美景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