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的1928年,北京不再是首都,那21年故都如何發展
題記:1928年也就是90年前的6月,國民政府宣布將北京改稱為「北平特別市」,自此,北京不再是首都共計21年。在這21年里,北京什麼樣?發展如何?作為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我們先談談「北京」「北平」的來歷,以及它的建城、建都史,下文我們直接進入1368年到1421年的北京發展情況。從第三篇起,我們詳細講述「故都」的那21年發展。
金中都
(1)先確定北京作為首都之始
北京建成時間的爭論特別大,時間大概在公元前11世紀,最早建城地主流觀點是侯仁之(1911年—2013年)先生說的在今天廣安門外附近,也就是原北京市城區的宣武區(因宣武與西城合併今為西城區),也就是薊城。
有些人認為,應該在房山的董家林(琉璃河鎮鎮東南部)。
趙其昌先生則認為:北京的建城地應該在石景山的古城一代。
之後,北京建都時間又是什麼時候呢?主流觀點是金國遷都於燕京,即公元1153年4月21日。但不同意見有不少,我也有不同意見。
有人認為「七雄之一的燕國」作為都城時期,但這個其實又和建城時間搞到了一起。事情就更複雜了,而且多與今天的北京城沒多大關係。
有人認為是遼國時期,那時北京被稱為南京,即公元938年十一月,遼太宗升幽州為南京(又稱燕京)。反對者認為那是陪都,不是首都。
有人認為是元大都時期。忽必烈在金中都的殘垣斷壁上,命劉秉忠負責建造,建造工期為1266年到1274年。遷都時間是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
我個人傾向為最後一種:即從歷史上說,應該將統一朝代的首都作為建都時間,否則,諸侯國、割據政權都算的話,那都城也太多了。其重要性無法被顯示,定都的城市多了,無法顯示出歷史延續性,更無法體現長安、洛陽、北京作為中國歷史上比較悠久的建都城市的的重要性。
(2)什麼情況下才能叫「北平」
在一些圖書、影視劇作品中,我們經常看到「北京」「北平」的混淆叫法。借著本文,我們不妨細細地說一下。其實,「北京」非常好理解,稱呼「北京」的時期就是明(1421年後)清兩朝和北洋國民政府時期。北平其實更簡單,就記住兩個時間段而已。
1368年(明洪武元年)9月12日,元大都易名為北平府。但53年後的1421年,朱棣遷都時就改稱北京了。這是第一個時間段。
1928年到1937年被稱為北平特別市。具體時間是1928年6月20日到1937年10月12日,但需要注意的是:影視劇的影像播放需要注意時間問題:有一個改換各種招牌的時間,也就是決定剛下不可能把所有的招牌都改調。同時,平民老百姓知道這一事件也是要有延期的,所以不是說1937年10月12日,北平的各級政府招牌、老百姓的稱呼都叫回北京了。
而且請注意,1937年10月12日,日偽政府將北平改名為「北京」,我國政府是不承認的,因此,要加上註解。而且,反對日本侵略的人無論國統區還是解放區都不會稱之為「北京」,就是敵占區的愛國人士在私下裡也不會叫「北京」。
1945年抗戰勝利,我國接收北平城後,也就正式改回北平。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開幕,在這次會議上將北平改稱為北京。
明清北京
(3)歷史上的「北平」與北京沒有多大關係
問題需要注意的是,歷史上的「北平」「北京」大多與我們今天說的「北平」沒多大關係。
例如「北京」。在唐朝時,太原就被稱為北京。北宋時大名府被稱為北京,管轄地是山東德州、聊城;河北邢台、邯鄲;河南安陽五個地區。內蒙巴林左旗林東鎮南波羅城在金熙宗時期(1135—1150年)也被稱為北京。內蒙古赤峰市寧城在金國海陵王時期(1149—1161年)被稱為北京。
「北平」則起源於燕國設置的右北平郡,時間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此處的「右北平郡」與今天的北平有點關係。當時,「右北平郡」的省會在今天的內蒙古寧城縣西南,當時叫平剛城。郡治範圍非常廣,從今天的內蒙赤峰南部、遼寧西部、河北東北部、北京東北部都在其範圍內。李廣是右北平郡太守中最有名的人。
在這幾百年里,右北平郡的省會,秦朝時在天津的薊縣(當時叫無終),東漢時改到了唐山市豐潤東(當時叫土垠)。
「北平」第一次作為一級行政區則在西晉時期,其管轄地區和今天的北京沒多大關係。當時的省會在唐山遵化西(當時叫徐無)。
北魏孝昌(525-528年)時期,還有個北平城,治所在河北順平縣的東北,下轄北平縣,也就是今天的滿城縣北。北齊天保七年(556)廢。北魏到唐朝還有個北平郡與平州之間的來回變動,與今天的北平關係都不大。轄地在今天的唐山、秦皇島等地區。
民國時期
參考資料
侯仁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建設.文物出版社.1987年
※1878年出賣領土最多的人死了,兩年後左公兵權被削!一切照舊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