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病理學 細菌性痢疾

病理學 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

多發於兒童的一種常見腸道傳染病,痢疾桿菌引起,累及結腸為主,夏秋季多見。

痢疾桿菌主要有四種類型:福氏菌、鮑氏菌及宋內氏菌、志賀氏菌,均產生內毒素。其中以志賀氏菌毒性最強,還可產生外毒素,但我國常見的是福氏菌。

1病理變化病變部位主要發生於大腸,尤以乙狀結腸和直腸為重。嚴重病例,迴腸下段以後的腸段均受累。

2類型

(1)急性細菌性痢疾:病變發生在腸道,過程可以總結如下:起初呈急性卡他性炎假膜性炎潰瘍形成癒合形成淺表瘢痕。卡他性炎症主要表現為粘液分泌亢進,粘膜充血及炎性細胞的浸潤。假膜性炎粘膜表層壞死,以及大量纖維素滲出,滲出的纖維素與炎性細胞、細菌一起形成假膜。此為本病特徵性病變,假膜首先出現於粘膜皺襞頂部,呈糠皮狀,後期可融合成片。癒合期形成的淺表瘢痕一般不引起梗阻。

(2)慢性菌痢:病程超過2個月以上。多從急性菌痢轉變而來。其中福氏菌感染的患者轉為慢性者較多。病變反覆發作,潰瘍底部可有肉芽組織和瘢痕形成,可造成腸腔狹窄。慢性患者常為傳染源。

(3)中毒性菌痢:是細菌性痢疾最嚴重的類型。可引起中毒性休克。特點:多見於2~7歲兒童;由毒力低的痢疾桿菌引起;腸道病變輕;起病急驟,有嚴重的全身中毒癥狀。

3臨床表現

毒血症可引起發熱、頭痛和乏力、白細胞增多。腸痙攣可有腹痛、腹瀉癥狀。炎症刺激直腸壁,可有里急後重和排便頻繁,大便初為粘液便,然後可轉為粘液膿血便,偶爾排出假膜。嚴重者可有電解質紊亂或休克。

更多關於病理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LOclub 的精彩文章:

TAG:MLOclu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