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實體倒閉潮:於是新實體正當崛起時?

實體倒閉潮:於是新實體正當崛起時?

開篇就是一個:蟻多咬死象。

2016年的時候,創業的人山人海,依舊記憶如新。那時候彷彿到處都是錢,誰也不缺錢。2017年走冷。

在2017年上半年,我就在想:太多的小創業者,和大企業干著一樣的事情,提供差不多的產品。但因為管理和規模成本,小創業者的優勢是沒有什麼的,於是一些創業者打上了價格戰,或者劣化產品。但最終他們還是沒能存活下來。

一兩個這種創業小公司尚且無礙,但眾多的創業小公司一起湧現,這就出了問題。

同一個市場競爭的「宏觀」後台關係:資金的互懟、互損。

原本一個大企業,優化成本提高質量,增強管理,能讓自己正常的穩步前行,逐步壯大。然而無數的創業小公司進來之後,他們開始想賺錢,但無人問津,於是開始降低價格,一降再降,降到賠本賺吆喝。但大企業不行,大企業要維持運行,就必須保證最低利潤。

於是一來二去,大企業持續的賺不到錢,小企業兩三月就折騰光了資金,折騰光了不要緊,後面還有排隊等的。這種氛圍下,供大於求成型,無限度的分割市場蛋糕,最後每個人到手的份額,成了沙粒大小,全都餓死。

這就相當於小的創業者拿錢到市場,純粹就幹了一件事情,懟死大企業,然後自己也破產了。

很嚴重的一種市場「抵消式」的供方內訌。大企業死了,創業者倒閉後欠著錢想去「打工還錢」都沒地方去了,自己親手參與懟死大企業,以及消滅了大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

這一輪不理智的競爭,基本沒有受益者,幾乎都是受害者,偶有幾個倖存者。

就如同教科書式的句子「行業內無序的野蠻生長階段」。

2018年,推動高質量發展。

這是一個信號,從野蠻生長階段,轉變為:科學的質量發展階段。

之前兩年,我看到過不少的創業者:既無商業知識,也無商業操守,這部分人去做生意,何來成功的機會呢。

「另一些」則是誤判了:市場擴大規模、行業競爭強度。認為日子好了,消費力足了,開多少個同樣的都能消費者爆滿。

市場僅大了一圈,但市場的供方多了八圈,這就過剩了。

工廠工廠倒閉,門店門店關門,倒閉成了潮流。

此時供方內部終於開始清理了。剩下的可以喘息一下,但沒什麼可值得慶幸的,因為前面的路更難走。

實體經濟的概念範圍,是比較寬泛的。這裡就不一一枚舉,可以自己搜索一下這個概念。

實體經濟:一部分問題來自於地產,另一部分問題來自於科技衝擊,還有一部分是實體交稅,但「某些其它」則稅之不詳。

新實體經濟:將全新的科學技術、文化理念、營銷渠道等,融入到生產之中、管理之中、銷售之中。以打造高附加價值的產品作為一個目標。這樣就蛻變於舊實體經濟。變的生產方向明確,品質過硬,產能穩定,人員狀態良好,銷售渠道暢通,利潤可觀等。從定策略,到執行,到執行後的維護,形成新的實體面貌。

高附加價值的產品,意味著可以分配的利潤空間合理,這樣可以保證工人的報酬相對合理。從而注入了新的消費力到社會之中。這個消費力「進一步」在第三產業服務業中分化,重新開始流通與循環。漸漸的,整個社會的消費力又開始變的活躍起來。

上面是很理想的狀態,但問題也來了。

隨著科技應用的普及,勞動力終會過剩。過剩的勞動力怎麼解決,這又是頭疼的問題了。

有一種簡單的想法:一些人,賺了很多錢,剩下無事可做的人,那就都做第三產業,為他們提供各種服務,但這些人為何賺錢,因為他是科技的創新者。有錢人只要樂意消費,樂於花錢,那麼普通人總能分到些什麼不是么。

最怕的是只賺不花的,把社會上的錢全收走了,又不拿來消費、流通。真就不知道這是什麼情況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遠山聽荒 的精彩文章:

工匠精神!敗給了誰?

TAG:遠山聽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