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從「婦德」到「母儀天下」

南懷瑾:從「婦德」到「母儀天下」

印祖:【世有女人,不明至理,或不孝公婆,欺侮丈夫,溺愛兒女,虐待婢僕。或屬填房,虐待前房兒女。不知孝公婆,敬丈夫,教兒女,惠婢僕,教養恩撫前房兒女,實為世間聖賢之道,亦是佛門敦本之法。】

印祖從具體的事情給我們講了如何修女德,也就是女人應該具足的修養。「填房」是指男人原來的妻子死了,娶另外的、第二個女人叫「填房」。「教養恩撫前房兒女」即前妻留下來的兒女,古往今來普遍有這樣的情況。實際上,這是讓女人自己培植福報,而且正是修行的時候。「虐待前房兒女」是損福報,應該要「教養恩撫前房兒女」,這「實為世間聖賢之道,亦是佛門敦本之法」。

其實自古以來,從東方的文化來講,當在周、秦時期,不但從孔子開始推祟《周禮》的文化,重視王朝帝室「齊家而後治國」、「婦德」和「母儀天下」的主旨;就如以「入世而後山世」的印度聖人釋迦牟尼佛來講,也是同樣推崇治世的「轉輪聖王」,將他等同於佛。同時他也強調所謂治世「輪王」的福德,必須同時具備「七寶」(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但在人道上的第一重寶,就是「女寶」,也就是賢良有德的后妃。所謂「輪寶」,有兩重意義,一是指猶如現代精密科技的海陸空等武器。二是指歷史時代的巨輪,等於俗話所說的有好運氣,和「天命攸歸」的意義。「象寶」、「馬寶」是指交通和征戰所用的快速交通工具。「珠寶」是專指經濟、財政極發達的財富。但上面所說的四種,都屬物質文明方面。講到人事方面,第一需要有賢德智慧的后妃「女寶」。另一就需要有善於理財的經濟、財政的能手「主藏臣寶」。你們知道嗎?日本人叫財政大臣「大藏相」,就是出典在佛學中。另一最重要的就是善於知兵,統領大眾所向無敵的大元帥「主兵臣寶」了。

雖然如此,但印度的古代信史,已很難稽考,例如著名的阿育王或孔雀王朝的好壞后妃,更是沒有信史可征。在中國傳統的「二十六史」中,除了周室初期,接連記載著四代的賢德后妃以外,自秦、漢以後,可以稱為帝王體制時代較為賢良的后妃,為數實在寥寥無幾。以開國創業的那些帝王來說,除了漢光武的陰皇后(陰麗華)和朱元璋的馬皇后以外,即如李世民的長孫皇后,還當退居其次才對。尤其是朱明開國的馬皇后,她是一個基本上沒有受過教育的鄉村婦女出身,但她的德行,卻遠遠超過歷代的賢后之上。而且她在朱元璋稱帝封后的時候,嚴謹地提出警告說: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足見她對朱元璋個性的了解和規勸,是多麼的高明啊!她比范蠡警告文種,越王之為人「只可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的話,更有深度。因為她從人生艱苦的經歷中,了解到人性的反面。但是,她是朱元璋同甘共苦的妻子,她也深愛這個丈夫,只好在他得意歡樂登上皇帝寶座的時候,流著眼淚,對丈夫說了這樣警告性的歷史名言。短短的十個字,比起那些文章千古的大臣「諫書」,更為有力,真可以說是擲地有聲的金玉良言啊!

下面,接著「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之後,便是「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了。對於「宜兄宜弟」的出典來源和內容,前面已經說過,話不重提。但他引用這句在「治國在齊其家」的一段里,那是用來專指在家庭、家族中兄弟姊妹,互相爭寵,互相爭鬥,尤其在權位和財利之間的爭奪,甚至還不及路人和外人,彼此互相殘殺的,歷代歷史所記載的太多了。豈只有初唐開國時代的「玄武門事件」,宋朝開國時代的趙匡胤兄弟的「燭影斧聲」,乃至清代雍正奪嫡的疑案等等。即使像一般平民老百姓,稍富裕的家庭,甚至如三家村裡薄有幾分半畝田地,或幾間東倒西歪的破屋的兄弟姊妹為了爭產分財,鬧得你死我活,實在也是不可勝數。如果推廣「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這個觀念,如現代社會上的政黨、社團、公司、店號等的同志和同仁,都如兄弟姊妹,彼此都能夠「同心一德」,互相尊重,互相關愛,那是廣告中言語文字的「美聲」,事實上,恐怕比水面上畫花紋、小孩子的吹氣泡還要難得。

因此,曾子只好著之於書,告誡奉勸天下後代,真正儒家「孔門」所教育的學問重點,對於「治國齊家」之道,首先重視有「賢妻良母」的「宜其家人」。同時就是兄弟姊妹之間,和妯娌、姑嫂之間的「宜兄宜弟」,就是如此而巳。尤其如現代人,已經開始有了「四海為家」的習慣了。假使碰到為了個人的利益關係,和兄弟姊妹、朋友之間爭得太過分痛苦的時候,我總是常常提醒他們一句話,古人說的「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退一步,放一著,就可自求多福了。話雖如此,如果沒有「知止」、「誠意」的平日涵養工夫,一碰到事情,就絕難做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育萬物 的精彩文章:

TAG:善育萬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