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天天說,卻不知道怎麼來的

你天天說,卻不知道怎麼來的

1、過春節時為什麼要給孩子壓歲錢?

據說北宋時期,春節夜晚,副宰相王韶的小兒子在跟隨大人在街頭玩耍時,不幸被歹人掠走,想勒索王韶一筆錢財。逃跑中正巧遇政府車子經過,小孩兒大聲呼救,壞人驚慌失措倉皇逃跑。宋朝皇帝得知此事後,特意賜予小孩子一點錢財,給他壓驚,從此"壓歲錢"開始在民間流傳起來。

2、宰相肚裡能撐船的來歷

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喪妻,便娶了一妾,名喚姣娘,年齡和王安石相差較多。老夫少妻的生活,使得姣娘私下與年輕僕人偷情。王安石知道後,本來火冒三丈,但一忍再忍,乾脆在中秋節對詩的時候,誘使姣娘講出實情,但姣娘一句"宰相肚裡能撐船"讓王安石深知其苦,即賜銀千兩,送姣娘與僕人成婚。王宰相真是肚子能撐船。

3、為什麼人們一說就是"不三不四"而不是"不一不二"呢?

古人稱天為一、地為二。所以天地相加為三,三即成為整體的代表,比如:三部曲、三省、三思、三人行等等;而對於四則稱之"周全",也有稱心如意的含義,比如四大金剛、四大家、四體、四藝、四書等等。所以把"美好事物"之外的人或物,統稱為"不三不四"。

4、佛家弟子為什麼都姓釋?

釋姓是漢人姓氏之一,一般為漢傳佛教出家人統一使用之姓氏,並未收錄於《百家姓》中。中國出家人以釋為姓,始於道安禪師。佛教初期魏晉沙門,以師為姓,故姓各不同。道安以為,根本道師乃釋迦世尊,故"以釋命氏",後來他譯《增一阿含》,有"四海出家,同稱釋氏"之語。原來釋小龍是這樣來的。

5、為什麼失散多年的情侶再團圓叫做"破鏡重圓"?

南朝陳國一名官員,其妻為陳後主的妹妹樂昌公主。看見天下大亂,當心一旦亡國,離亂之際,夫妻失散,遂破銅鏡為二,夫妻各執一半,相約某年正月十五日賣鏡都市以謀晤合。沒過多久,陳國被隋所滅。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所獲,極受恩寵。而他的丈夫流離至京城,遇一仆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

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知情後,大為感動,終於讓他們夫婦團聚。後因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後重新團圓。

6、數字大寫壹貳叄···怎麼來的?

據說,武則天時代,各地國庫管理混亂,出現了許多貪贓枉法的官吏。武則天為了加強國庫的管理,不給貪贓枉法官吏以可乘之機,讓他們不能隨意塗改數據,就下令有關部門,統一漢字的數目字。

他們就找了讀音相同或相近的筆畫繁難的十個文字,作為十個小寫數字的另一種寫法。這十個文字就成了漢字的大寫數字。於是,在武則天時代,就出現了漢字的大寫數字。應該說,統一規範漢字數字,用大寫數字代替漢字的小寫數字,這是武則天的一大貢獻,功不可沒。 但真正廣泛用於政務是在明朝朱元璋時代。

傳說明朝以前人們記賬都是使用「一二三」等漢字和自己創造的一些簡單符號,這種記數的方法簡單實用,而最大的缺點就是太簡單了,容易塗改。這就讓一些貪官污吏有了可乘之機,比如把「一」改成「二」、「三」、「六」、「七」,把「三」改成「五」,再加上字跡潦草一些,想辨出真偽真是難上加難。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深感元朝末年貪污腐敗之嚴重,對於治理貪污可謂不遺餘力,甚至濫殺無辜。在《明史·刑法志》中記載著這樣一宗大案:「郭桓者,戶部侍郎也。帝疑北平二司官吏李彧、趙全德等與桓為奸利,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贓七百萬,詞連直省諸官吏,系死者數萬人。」

在「郭桓案」之後,朱元璋深感治理貪污不光要嚴懲罪犯,更要從制度上堵上貪污之門,所以大寫的「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就成為了朱元璋的創造發明之一。這些漢字寫著雖然麻煩,但可以有效避免塗改數字,故沿用至今。

我們今天使用的大寫數字,竟是沒有什麼文化基礎的朱元璋發明的,確實有幾分驚異,也有幾分敬意。看來,實踐出真知,是顛覆不了的真理。只要多思多謀,就能夠做出前人實現不了的奇蹟,就能夠干出前人不敢想的業績。

7、女子無才便是德,現在已經被顛覆了,那又究竟是出自誰口?

據記載,清·張岱《公祭祁夫人文》這篇散文中寫到了這句話。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是一種封建統治的手段:將女性的"德"與"無才"緊密聯繫起來,以"德"為由,剝奪女性受教育的權利,將她們置於愚昧無知的境地,從而造成了中國女性上千年間"女憧憧,婦空空"的狀態。

無論是未婚女子還是出嫁婦人,大都不知不識,頭腦空空,懵懵懂懂--以此來確保男權中心主義的統治地位及對女性的壓迫與控制。

因此有才的女子都背上了罵名,"因才而淫"的故事傳說比比皆是。如才女卓文君被司馬相如的琴聲感動而與之私奔;蘇小小為了因才華相遇阮郁,最終被人拋棄,陷入深深的憂傷和絕望中,大病一場。

蔡文姬雖才學豐富,卻感情複雜繾綣,結果三易其夫;杜麗娘、崔鶯鶯因知文斷字,看了一些文學"雜書",愈發多愁善感,移了性情,春情萌動,將對封建倫常的反叛付諸行動等等。所以,上千年來女性受教育的權利一直遭到剝奪,目的就是為了將女性塑造為俯首貼耳、唯命是從的封建禮教的奴隸。

而現在的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可以自由戀愛,自由讀書,自由言論。享受時代的贈送的瑰寶。

8、吃著碗里看著鍋里。

出處《金瓶梅詞話》第七二回:「你還哄我哩,你那吃著碗里看著鍋里的心兒,你說我不知道?」《紅樓夢》第十六回:「那 薛老大 也是『吃著碗里看著鍋里』的。」

一般指已婚的(特別指男性)有自己的老婆還對身邊其他的女性心懷鬼胎,或者沾花惹草;另一種就是人們對事物的貪婪性,本來自己已經擁有,但還想擁有更多的貪念。

9、有句老話說「三個女人一台戲」,什麼么意思,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可是這句話的由來有什麼曲故,或是什麼故事嗎?為什麼是說三個而不是四個呢?

通常,女人的心細,想的也多了些。愛嘮叨也是她們的天性,三個愛嘮叨的女人在一起,跟唱戲有區別嘛? 三個只是約數,三個女人一台戲,這是流行於中國民間的一個土真理。三,虛數也,非實指數字三,按古漢語是「多」的意思。所以我們的老祖宗是在說,女人多了就有熱鬧看。

10、揠苗助長的故事。

從前宋國有一個農夫,嫌自已田裡的秧苗長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憂憂。有一天,他又荷著鋤頭下田了,他覺得稻苗似乎一點也沒長大,於是苦心思索著有什麼辦法可以使稻子長高一點。

忽然,他靈機一動,毫不猶豫的捲起褲管就往水田裡跳,開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點。直到傍晚,農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為聰明的傑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訴他太太說:「告訴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個好點子,讓咱們田裡的稻苗長高了不少。」

農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兒子到田裡去看,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子聽到家裡的稻子長高了,興奮地飛也似的跑到田裡去看。這時,他發現稻苗是長高了,但是卻一棵棵低垂著,眼看著就要枯萎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千萬不可以學宋國農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順序,如果一心只想早點完成就破壞它的次序,到頭來不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無成。

11、一代詩仙如何成就的?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麼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

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 」

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麼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麼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12、毛遂自薦

毛遂戰國時期趙國人,是趙勝門客之一,但是在那裡住了三年,沒有展露鋒芒的機會,一直鬱郁不得志。終於有一年,秦昭王派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孝成王派平原君趙公子去楚國求援,於是平原君就從自己的門客里挑選了20位文武門客一同前往,但選來選去只有19人,尚缺一人。

這時毛遂自告奮勇說:讓他去。可是平原君笑笑說道:「有本事的人,隨便到哪裡,都好象錐子放在布袋中,一定會露出尖鋒來。可你來了三年,沒人說起你的大名,可見沒有什麼才能啊。」

毛遂說:「我如果早被放在布袋裡,早就會脫穎而出,何止露出一點尖鋒呢!」平原君見他說的有理,便帶毛遂等二十人來到了楚國。於是有了毛遂自薦。

13、金屋藏嬌

經歷了一番宮廷內鬥之後,陳阿嬌的母親館陶公主把目光轉向劉徹,並許下了娃娃親。四歲的劉徹成為了阿嬌的未婚夫。有一天館陶公主試問劉徹:彘兒長大了想娶媳婦嗎?他說:想。

於是館陶公主指著左右的宮女一百多人給他選,他都搖頭不滿意。最後指著自己的女兒阿嬌,那阿嬌好不好呢。他立刻眉開眼笑地說出了那句流傳千古的愛情宣言:如果能娶阿嬌做妻子,我會造一個金屋子給她住。金屋藏嬌就這樣流傳至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宅羊 的精彩文章:

今天我們迎來了第一場雪,他卻永遠離開了

TAG:小宅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