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克龍的歐盟雄心:借力中國建立法國領導的歐盟

馬克龍的歐盟雄心:借力中國建立法國領導的歐盟

法國總統馬克龍於2018年1月8日-10日訪問中國,這一訪問打破了很多慣例。首先馬克龍選擇了1月8日訪問中國,其目的就是想成為中國在新的一年接待的第一位外國元首,從而體現中國在法國外交中的重要分量。其次,馬克龍首站選擇了西安,這既是追隨了他在外交上所推崇的希拉克的步伐,也是對於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呼應。

馬克龍這次訪華,不論是從行程的安排,還是從他來之前所有媒體的造勢,以及隨行陪同的他的夫人和企業家代表團,都已經體現了馬克龍的外交戰略考慮:他的眼光不僅盯在中法關係上,這次中國之旅也體現了他的歐盟雄心。

「重建歐洲」光靠一台「發動機」不夠

英國脫歐,美國奉行「美國優先」的戰略使得在歐盟內部「歐洲懷疑論」甚囂塵上。英國脫歐給了歐盟重重的一擊。而英國脫歐的速度之快,也遠超各方預期,僅僅9個月,第一階段的談判就已達成協議,這足見英國脫離歐盟的決心。作為曾經歐盟三大台柱之一,同時也是歐盟最強的國家之一,英國脫歐對於整個歐盟來說不僅僅是削弱了歐盟的影響力,同時也增加了歐盟內部的不穩定性,降低了歐盟內部各國對於歐盟的信心。

美國總統大選之後,新任總統特朗普所奉行的「美國優先」戰略,對於奉行多邊主義和一體化的歐盟來說,更是雪上加霜。不顧其他國家利益的減稅政策,以損害美國的經濟利益和就業機會為由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在拖欠巨額會費的情況下宣布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顧北約盟友反對,率先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這一系列的舉動無疑為歐洲的民粹主義打上了一劑強心劑,讓歐盟成為各成員國及其民眾懷疑的對象。

更為令人擔憂的是,作為曾經歐盟雙核之一的德國也開始出現了這樣的聲音,德國大選之後,德國選擇黨得票率僅次於聯盟黨與社民黨,成為德國第三大黨,這可算是德國的民粹主義在二戰之後第一次抬頭。而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無法順利與其他黨派聯合以獲得議會的多數席位,新一屆政府的組成遲遲未定。在難民問題和歐盟問題困擾下,默克爾卻只能以看守內閣總理的身份繼續執政。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歐盟已經無法再指望德國這台曾經的發動機繼續正常工作。

在歐盟時運多艱之際,法國新任總統馬克龍卻顯現出了他的雄心。在總統大選時馬克龍就以親歐的形象展現在公眾面前,並在其總統競選綱領中,承諾了歐盟的改革。當選總統後僅過了4個月(其中還有兩個月是傳統的假期),馬克龍就在法國最古老的索邦大學發表了講話,提出了他「重建歐洲」的計劃。

馬克龍的歐洲觀中,歐洲是「我們的戰鬥的地方,這是我們的歷史,我們的身份,我們的視野,歐洲為我們提供了保護,更賦予了我們未來。」而在這次被多方評論人士譽為「比密特朗以來的任何法國政治家都要好的歐盟改革演講」中,馬克龍也具體地提出了針對包括防衛、移民、稅制、歐元區、商業、國家體制、社會、氣候、教育在內等一系列歐洲現在所遭遇困境的問題的解決方案。這一雄心,在馬克龍的新年致辭中,也有體現:「我深信,歐洲能成為經濟、社會、生態和科技強大的歐洲,以應對中國和美國」

然而,這樣一份在馬克龍眼中都需要5-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規劃,單靠法國一個國家是遠遠做不到的,這一規劃,不僅需要法國在歐盟內部的盟友的支持,同樣也需要藉助歐盟之外的力量。在美國已經不可能指望的情況下,馬克龍的新年致辭中,將中國放在了美國的前面,也體現出了對於中國的重視。

馬克龍訪華既是為了法國,也是為了歐洲

馬克龍此次訪華,首站選擇了西安,一方面體現了他的人文外交的戰略,通過加深中法、中歐人文交流機制建設,加深雙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他的外交戰略中,建立以法國為首的歐盟。在此次訪華第一天,馬克龍在西安的大明宮發表講話時提出了「法國-歐盟-中國聯合(AllianceFrance-Europe-Chine)」的設想。

這一設想最佳的切入點就是「一帶一路」倡議。馬克龍在5月當選總統之後與習近平主席通電話時,就表示了希望參與到「一帶一路」倡議中來,同中國一起參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中。

而在這次訪華之前,整個法國都似乎在向中國示好,法國媒體破天荒地從出訪前兩周就開始大規模地統一論調報道這一事件,在出訪前一周,更是從不同角度分析馬克龍此行將為法國帶來什麼。馬克龍的夫人也在去年年底看望了中國借給法國的熊貓所誕生的幼崽,並作為總統夫人發表了第一篇公開講話,其中頗多對於中法關係的讚美之詞。

除了新年致辭中,法國總統第一次將中國放在美國之前外,馬克龍還在參加希拉克基金會的年度頒獎儀式上,公開表示他繼承了希拉克的多邊主義外交思想。對於多邊主義,他是這樣評價的:「多邊主義對於希拉克來說,如此重要,因為在外交層面,這也是對於其他國家的尊重……在這一點上,我可以非常謙遜地說,我試圖身體力行地追隨著他的步伐。」。

在法國的傳統上,總統負責外交戰略的制定。因此,馬克龍的這些話語無疑體現了他對於中國的支持和期待。因為他看到了中國對於歐洲的重要性。在默克爾擔任德國總理期間,她前後9次訪問中國,而在2018年,繼馬克龍之後,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也將訪問中國。由此可見,在未來的歐洲建設中,中國已經被視為不可或缺的一環。

尤其是在當下美國奉行「美國優先」的戰略,這一戰略,同整個歐洲相比,在理念上不能說有衝突,但頗為不協調。對於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法國人頗為惱怒,因此在這次訪華中,不論是馬克龍還是法國媒體都提到了在氣候問題上與中國的合作。因為馬克龍深知,沒有中國的參與和支持,《巴黎氣候協定》這一馬克龍執政之後的首要政績將無法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很好地落實。通過法國同中國的合作,在環保問題上,法國希望能夠成為全世界的領頭羊之一。

而這僅僅是馬克龍的歐盟雄心的一小部分。馬克龍不僅希望法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在國際問題上與中國展開深入合作,以體現法國的大國作用,同時也希望法國作為歐盟的領導者,通過與中國的合作改善自金融危機以來歐洲經濟的不景氣狀態。

對於中國來講,馬克龍帶著這樣的期待前來也為中國提供了機會。從外交理念來說,馬克龍所繼承的希拉克的多邊主義和獨立外交的思想與我國所倡導的多極化的世界有著共通之處。而他所構想的建設一個強大的歐洲,一方面是為了這個多極化的世界增加了極為重要的一極,同時,一個開放的、支持全球化的歐洲也為中國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和市場。

因此,對於馬克龍此次來訪,中國給予了高度關注。除了安排了不同的會見之外,中法在經貿、環境、核能、反恐等領域將達成一系列的協議。而這些協議的落實,不僅僅牽涉到中法兩國,還與歐盟息息相關。可以說馬克龍此次訪華,不僅僅代表了法國,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歐盟。而在歐盟當前的狀態下,法國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也是馬克龍所希望的。但是,法國想要達到他通過歐盟和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起到帶頭作用,首要環節是搞好法國本身的內務。關鍵點就是要提升經濟實力。改變近十幾年來在歐盟一直存在的「經濟問題德國說了算,政治問題法國拿主意」的狀態。而這背後,更需要的是有一個強有力的外來支持,而中國,現在正是扮演者這樣的角色。不論對於法國來說,還是對於歐盟來說,中國都相當重要。

(肖雲上,上海外國語大學法語系教授;薛晟,上海外國語大學法語系講師)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北日報 的精彩文章:

都江堰青城山景區迎初雪 宛如童話世界

TAG:湖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