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文化知識,並且用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啊!」

「博學於文」,這個「文」就是經典,他首先得明理。明理之後下手處在哪裡?在守這些禮教,「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你明理了,下手處還在一言一行,都要符合禮的標準、戒的標準,守禮守戒才能得定,最後才能開智慧。很多人明理,但是很狂妄,就覺得不要拘這些小的戒律跟禮節,這個就不可能學得成功。明理了,又守住這些規矩,「亦可以弗畔矣夫」。這個「畔」就是不會偏離道心,不會偏離經教。而且學禮之人,他通達人情事理,他在力行這些經教的時候,不會太過與不及,他比較柔軟,比較能體恤人心、通達人情。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問孔子:「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從,跟從。也就是說 :「有仁愛的人,即使有人告訴他井裡有個人墜入或有成仁的事,他就跟從跳入井裡嗎?」此問似有禪機,要靜下心來好好體悟。孔子的教育總方針是「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那井中有仁,是不是就要跟從而依於仁呢?

所以孔子再三叮囑:「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逝,往。陷,陷害。欺,被騙。罔,迷惑。意思是說 :「君子可前往看清事實,不可以被陷害入井;可以被騙,但不能深陷其中而迷惑。」孔子深知弟子涉世不深,還需在生活中慢慢地體悟體證歷練,以真誠又仁愛的心去面對周遭的每一件事。而他人的一切言語行為是你我無法掌控的,但自己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求真求證,看清實際情況而作出智慧判斷,既保全自己的神聖生命又能讓自己的生命意義全然地發揮出來,利益他人。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孔子說:「聰明的人喜歡水,仁德的人喜歡山。聰明的人好動,仁德的人恬靜。聰明的人快樂,仁德的人長壽。」

孔子指出長壽必須建立在高尚的道德基礎上,必須加強個人的思想修養,也就是說健身要先健心,首先做個心懷仁術的人。因為仁者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能調控自己的精神活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客觀形勢,防止不良因素侵害心身,推遲衰老,活到人類壽命應該達到的限度。知者樂水,是指知者心情愉快,就像流水一樣悠然安詳;仁者樂山,是指仁者就像高山一樣崇高偉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