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海安「穀子地」,為32位犧牲戰友正名

海安「穀子地」,為32位犧牲戰友正名

電影《集結號》數年前曾經火遍全國,連長穀子地奔走10年,終於讓47個弟兄被追認為烈士。可是你也許不知道,在江蘇海安也有與《集結號》驚人相似的事,這就是海安廣播電視台根據海安老人顧理昌故事製作的新聞專題《他為32位戰友正名》。

《他為32位戰友正名》的主人翁是顧理昌,1925年出生於老壩港鎮顧陶村。他16歲入黨,在江蘇東台縣從事敵後抗日武裝鬥爭。因參加革命連累家人,其父被偽軍用刺刀連捅七刀,家裡房屋被拆,全家人背井離鄉。新中國成立後調至北京工作,1988年從北京聯合大學離休,2015年9月獲邀參加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觀禮。

2001年清明,顧理昌的老家——海安老壩港烈士陵園建成。顧理昌很高興,籌建陵園時,這位在老壩港參加革命的老人幫著跑了很多手續,還自費從山東買了白色石碑。但當他走近烈士紀念碑時,他沒有找到那些熟悉的戰友的名字。自此,顧理昌和《集結號》中的連長穀子地一樣,決心一定要為犧牲的戰友們正名。

輾轉11年,去過5級政府,往返京蘇兩地14趟,行程兩萬三千公里;漫漫追烈路,為上下溝通,他向各級組織寫信43封,用過的長途電話卡將近30個,搜集已逝戰友的資料有幾尺厚。很多烈士在犧牲時非常年輕,家中更無其他親人,因此追烈之事格外艱辛。

經過多方努力,2010年的清明節前夕,上級民政部門批准了續補申必恭等24位烈士的請示,老壩港鎮人民政府舉行紀念碑安放儀式暨清明祭奠活動,顧老盼望幾十年的「集結號」終於吹響了。此後,顧老又發現了另外8位烈士,於是,他又馬不停蹄地為這8位烈士做走訪調查工作,同時給相關部門寫信申請。最終,經過長達11年的奔走,32位先烈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並以隆重的儀式分兩批進駐烈士陵園。

「申必恭,他老家在舊場鎮,比我大七八歲,還是個知識分子,1941年就是區游擊連長,在日偽軍大掃蕩前,他在紅土地廟西南荒田裡不幸落入反動武裝大刀會手中,竟被敵人用鐵叉活活戳死,頭顱還被割下,掛在土地廟前……」

還有喬錦聖。「就是喬四,他個子高,跑得快,打敵人時總沖在前面,撤退時,又走在後面,掩護戰友。中彈犧牲時,他才21歲……」還有蔡其銀……

顧理昌扶著墓碑,老淚縱橫,蒼老的手指划過那新刻上去的名字,像是輕撫兄弟們的臉。這每一個名字的背後,都是一個為國捐軀的忠魂。在顧老看來,這些人都是他的鄉親,更是他的戰友,他應該也能夠做的,就是為他們求個「名分」。

新聞專題《他為32位戰友正名》講述了顧理昌為幫助32位死難戰士追認烈士這樣一個奇特的故事,在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告慰那些逝去的靈魂、被人們遺忘的英雄,還原歷史真相;同時提醒後人們要銘記歷史。

近日,備受關注的「2015—2016年度中國廣播影視大獎?廣播電視節目獎」最終評選結果出爐。由海安廣播電視台製作的新聞專題《他為32位戰友正名》為南通首次捧回該項大獎。海安廣播電視台也是本次唯一獲得此獎的縣級台。(威仔曉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報業網 的精彩文章:

推進城市圈融合,首屆寧鎮揚花卉節將亮相儀征棗林灣

TAG:新華報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