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系列之《論語正則》16.9
「大道無形,天地是個有形的道;天地不言,聖人是個能言的天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未嘗不見經書,見經書而能明其義理,與見聖人何殊?」——今天,我們便通過閱讀這部儒家傳世經典,來與聖人開啟一次「超時空對話」。
------
《論語》是先秦儒家思想凝聚而成的核心經典,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深刻沉澱。在歷經千年的傳承中,雖然幾度遭遇篡改、歪曲與惡意攻擊,但其作為經典的魅力與價值依然如「北辰」之星巋然不動,照耀古今。
《論語正則》是「藏山書院」面向全社會推出的「正本清源說《論語》」公開課程的授課筆記,全書共計30萬字。比照傳統章節劃分體例,本書依舊分為二十章,512段。——《論語正則》將為您逐字逐句詳細解讀經典真義,為您能夠真正走進夫子與群弟子救國救民、道義擔當的誠敬心扉,我們願做領路人。
------
季氏篇第十六
16 . 9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譯文※:
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
※夫子說,與生俱來便天縱睿智者,可稱上智之人(上等根器);
2、學而知之者,次也;
※藉由勤勉治學而後能得真知義理者,乃為次等根器;
3、困而學之,又其次也;
困:境遇、智慧有所不通。
※其人本不好學,待屢陷困頓之後,遂轉而發奮向學,乃根器之又下者;(外境逼迫,非發乎本心。)
——《左傳· 昭公七年》:三月,公(魯昭公)如楚,鄭伯勞(慰勞)於師之梁。孟僖子為介(副使),不能相儀(於禮節往來不能如儀)。及楚,不能答郊勞(答謝楚國薩賓的「郊勞之禮」)。九月,公至自楚。孟僖子病(慚愧)不能相禮,乃講學之,苟能禮者從之(奉懂禮者為師)。……仲尼曰:「能補過者,君子也。《詩》曰:『君子是則是效(君子是值得效法的榜樣)。』孟僖子可則效已矣。」
4、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至於身陷困頓卻仍不知學者,乃人中之最下乘,已然無可救藥,遂不足為論矣!
——若天資平凡,卻又不知向學,豈非永遠沒有進步的空間。是以夫子用此段話勉勵世人努力向學。
讀書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學道。自古及今學道者紛紛,成道者寥寥,其故何也?首要根器高,次要讀書多,三要遇人早。根器不高,不能有出世之想;讀書不多,不能見理即明;遇人不早,多受旁門小術之誤,終不能成大道。
——《養真集》
TAG:藏山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