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大帝吃莜麵

康熙大帝吃莜麵

傳說大清定都北京之後,康熙皇帝為了加強這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曾多次到塞北地區微服察訪。

一次,路經張家口, 下榻萬全城。是夜,傳來一名廚師問道: 「此地有何風味特產?」廚師答曰: 「此地緊鄰的壩上盛產莜麥,而莜麵可做食品上百種之多,尤以籠蒸莜麵窩窩燉羊肉湯為最香最可口。」有人贊曰:「一日食莜麵 兮,三日不知肉味。來張不食莜麵,枉虛此行矣!」康熙疑信參半:「可真有如此之香?」廚師答道: 「明日品嘗後便知」。

翌日,康熙在侍從陪伴下到城牆上轉了一圈,中午時分覺得飢腸轆轆,遂返回住處。廚師見康熙歸 來,便將一籠莜麵窩窩上鍋去蒸,片刻之後,康熙愈發飢餓難耐,便催促廚師說:「氣圓了,面熟了」。廚師未敢多言,上前將蒸籠揭開。說也奇了,這時滿屋飄香,沁人心脾。康熙當 即攏袍綰袖,食慾陡增,坐於桌前,竟也顧不得皇家體統,一時狼吞虎咽,哧溜有聲,只吃得飽嗝連連,大汗淋漓。廚師侍侯在側,心想:「似有三日粒米未進三象也」。

飯畢, 康熙不由 慨而嘆之:「如此近鄰京都之 地,競未聞有此 等美食可啖,奇也, 憾也!」又問廚師:「莜麵 何以如此之香?」

廚師得意地說:「此為三熟之食,焉能不香?」

「何謂三熟?」

「把莜麥炒熟,磨成面用開水潑熟,捏好窩窩上鍋蒸熟,此為三熟者也。」

「好,好!」康熙聽得饒有興緻。連連點頭: 「尚右何妙, 不妨一一道來。」

廚師見康熙喜形於色,遂一改拘謹之狀,禁不住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起來:「俗稱四十里的莜麵三十里的糕,二十里的蕎面餓斷腰。」可見莜麵之耐飢,此一妙也;吃法花樣繁多。蒸、炒、氽、烙等,各具特點,其形,其香、其 色,其 味,俱美而佳之,此二妙也; 若摻以山 葯混做,或烙以薄餅,或拌傀儡炒熟,或做成山 葯魚,配羊肉蘑菇湯,要多香有多香, 那真是:旦聽莜麵二字, 不由滿口生津,此為三妙也。「

「美哉!美哉!」康熙聽了,讚不絕口。廚師見康熙對莜麵竟有如此大的雅興,便話更長,語更溜,越說越邪乎:「三九天磨鹹的莜麵,俗稱『涼麵』,放在缸瓮里杵實,貯存數年,其質不變;莜麥制面不去皮,經常食用,不染皮膚病……」

康熙聽得入神,不成想老百姓吃的莜麵還有這麼多的學問,於是脫口而出:「莜麵,塞外珍珠也!」說畢,讓下人拿來三兩銀子付於廚師,以為賞賜,從此,莜麵也就有了「塞外珍珠」的美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