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歐合作對地觀測領域先進載荷技術首次重大嘗試——「中歐靜止軌道毫米波大氣探測儀樣機」通過驗收

中歐合作對地觀測領域先進載荷技術首次重大嘗試——「中歐靜止軌道毫米波大氣探測儀樣機」通過驗收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可以訂閱哦!

今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由該中心與歐洲空間局(EuropeanSpaceAgency)聯合研製的「中歐靜止軌道毫米波大氣探測儀樣機」通過驗收。該項目是中歐雙方在對地觀測領域圍繞新體制毫米波大氣探測技術開展的首次實質性合作,將為未來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開展毫米波成像探測奠定技術基礎。

據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吳季研究員介紹,靜止軌道毫米波大氣探測能夠實現對颱風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的實時立體監測。這樣的探測在現有的國際衛星氣象上還沒有實施,是國際航天大國現階段競相追逐的戰略制高點。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和歐洲空間局不約而同地瞄準了用新體制干涉式綜合孔徑的技術來解決傳統技術遇到的瓶頸,使空間解析度等關鍵技術指標均突破了傳統技術的極限。雙方各自經過了十餘年的預研,都進入到了研製全尺寸地面樣機並試驗的階段。

「中歐靜止軌道毫米波大氣探測儀樣機」由兩部分構成。其中50-56GHz大氣溫度探測儀樣機在科技部863計劃和中科院重點方向性項目的支持下,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負責研製,183GHz大氣濕度探測儀樣機在歐空局技術研究中心(ESTEC)預研項目的支持下,由瑞典Omnisys公司負責研製,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負責兩個樣機的系統集成和測試。經過測試,兩個樣機的空間解析度都達到或超過了指標要求,也即從地球同步軌道高度(36000km)上觀測,在地面可以達到優於50公里的解析度,實現對颱風等極端天氣現象實時的、連續的三維立體觀測,極大地提高天氣預報能力。

中歐在空間領域的合作由來已久,從上世紀90年代中國首個空間科學衛星計劃「雙星計劃」,到聯合徵集、遴選和研製的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計劃(SMILE),再到這次在地球觀測技術領域的合作。據歐洲空間局國際關係部官員卡爾·博格奎斯特(KarlBergquist)介紹,此次通過驗收的「中歐靜止軌道毫米波大氣探測儀樣機」項目,是中歐空間技術戰略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次聯合研製的「靜止軌道毫米波大氣探測儀樣機」將為我國乃至歐洲新一代氣象衛星,特別是為同步軌道氣象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毫米波三維探測能力,領跑國際氣象衛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微信公眾訂閱號(ID:nssc1958)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進入空間 發現科學 公益服務 科學傳播

ID:nssc195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的精彩文章:

美出台新的地球科學十年報告,提及同中國合作

TAG: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