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悟語·「父母呼 應勿緩」
作者:齊麗莉
編輯:孫 晗
「父母呼,應勿緩」出自《弟子規》,意思是說,當父母呼喚你的時候,應該立即回答,而不要拖拖拉拉。其實,它表明了我們對父母應該持有的一種態度——恭敬。百善孝為先,而恭敬心則是孝的前提條件。在家,心存恭敬,自然會對父母態度溫和柔順;踏入社會,心存恭敬,自然會對工作恪盡職守,這種恭敬的存心,必定會成為幸福成功的源泉。
《二十四孝》中記載了一則至孝至誠的故事《嚙指痛心》,它充分地向我們展示了骨肉的至情之深、孝子的至孝之誠。一次,曾參在山中砍柴,家裡有客人來到,其母不知道該怎麼辦,盼望兒子早點回來,但曾參還是沒有回來。於是她就咬自己的指頭,曾參忽然心痛,就馬上背柴歸家,跪在母親前面,詢問緣由。母說:「有客人突然來到,我咬指頭讓你感悟。」現代人一看這則故事可能會啞然失笑,這種通訊的方法竟然比現代人的手機、電話還方便?其實這就是《孝經》所說的「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由於至孝而引發孝感了。為什麼我們現代人聽不到這種呼聲了呢?因為,我們少了那份孝敬之意,恭敬之心,多了一層慾望。社會在不斷的變化,知識在迅速地更新,人們面對的生活壓力也在不斷地增加。我們有時更感興趣的是如何適應社會的競爭、生活的重壓,如何做到利益呼,應勿緩;權利呼,應勿緩;慾望呼,應勿緩。曾經有人做過調查,80%的人表示能夠接受把業餘時間花費在無聊的社交活動中,卻不願坐下與父母聊天,傾聽他們的嘮叨。
父母呼,我們應該做到應勿緩,同樣,父母沒有表達出的呼聲,我們也應該用心去體會,做到應勿緩。經常在廣告中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一位老人興高采烈的準備著飯菜,這時電話響了,是兒子打來的電話,內容很簡單,告訴媽媽今晚有事,不能回來吃飯了;過了一會兒電話又響了,是女兒打來的電話,內容是問媽媽最近是否缺少生活用品,然後告訴媽媽今晚有事不能回來吃飯了。看著滿桌的飯菜,老人無奈的說了一句:「都忙,忙點好呀!」最後伴隨著電視機獨自睡著了。老人需要的不是錢,也不是什麼漂亮的禮品,她所需要的僅僅是兒女能夠陪她吃頓飯,僅此而已。忙不是理由,關鍵是子女把父母放到了什麼位置,抱著什麼樣的態度對待他們。
父母的一生都在為我們默默地奉獻著,小時怕我們著涼生病,大了又擔心我們的學業、事業和家庭。他們的愛是無私的,是一輩子的關懷,俗話說「母活一百歲,常憂八十兒」,我們對父母的孝更應該是無條件的,把父母的恩德銘記於心,恭敬孝順他們,誠於中,行於外,真正做到「父母呼,應勿緩」。
請關注我們!
TAG:藝苑百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