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婆媳之間如何「存天理」

婆媳之間如何「存天理」

2017年的「全國道德模範」榜單揭曉。作為晉人,我自然關心家鄉的入選情況。看到山西唯一的一位是95歲的孫銀聰老人,當時最先湧上心頭的,當然是小驕傲。這些年見過一些先進人物的虛假產生,但這次不同,我是近距離旁觀者,篤信不疑。老人獲此殊榮,乃名至實歸。

老人與我同住一條叫做半坡的陋巷,比鄰而居。十餘戶人家,多半是當年從河南逃難過來在此落腳的,因為無錢蓋房,便倚著黃土坡鑿兩孔窯洞,作棲身之用。祖父是1931年帶著伯父和父親,一路柱著打狗棍,由鄧州來到此地,隔壁便是孫銀聰老人。

(從這裡望去,最近的一條巷子便是半坡,跟下面村子是有幾十米落差的,村子南面,是一望無際的黃河灘)

我出生時老人已年近五旬,年長於家父。老人有兩個兒子,長孫比我還大。論輩分,老人是我的嬸子,按老家習慣稱「那哈娘」。印象中老人不苟言笑,持家有方,兩個兒媳都有點怕她。

(這是2007年春節我在半坡巷給老人拍攝的一張照片。二位老人皆與家母關係要好)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人們都是舊社會過來的,那句話怎麼說的?「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做媳婦受的苦,真箇是罄竹難書,輕則被罰餓肚子,重則挨打,都是家常便飯。(就這一點,老人極同情家母,沒少照顧。而家母也曾發誓絕不虐待兒媳)老人年輕時自然也不例外,做了婆婆之後,出於善良本性,並沒有擺譜整治兒媳,不過威嚴還是有的,就是《論語》中「君子不重則不威」那個意思。那時候已解放20年了,封建時代的「家法」廢除,但做婆婆的在兒媳面前還是不怒自威!(現在的世界真是乾坤大挪移,婆婆多半要看兒媳的臉色了,別說晨省昏定,上趕著給人家幹活,還怕嫌你妨礙小兩口生活空間,只好分而居之――房價被推高,我斷定有這個時代婆媳關係的貢獻)

中國人善講關係學,而中國式婆媳關係歷來是最難處的:遠不得,近不得;親不得,疏不得;既不能親密無間,又不能劍拔弩張。所以拿捏尺度很難,也是女人們最頭疼的事情。

那麼,怎麼處?

要我說很簡單,就六個字——「存天理,滅人慾」。

什麼,不信?讓你看看全國道德模範是怎樣無意識踐行這一點的!

老人近60歲時,老伴因腦溢血辭世。數月之後,很能幹的長子也因煤氣中毒而逝。長媳悲傷過度,中風癱瘓。中年喪夫、喪子的雙重悲痛,是可想而知的,所面臨的生活困境也是相當棘手的。「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好在孫輩漸漸成年,老人作為這個大家庭的舵手,堅毅而沉著,指揮全家人同舟共濟,駛出礁區,日子一天天好起來。

在這個過程中,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長媳,是個特別具體而辛苦的事情。雖然有孫子孫媳和兩個孫女的輪流服侍,但年輕人畢竟有自己的家庭生活,老人主動把最主要的活兒攬了下來,與長媳同吃同住,喂飯擦洗,這一干就是28年!這才是真正令人驚嘆的地方!

老人的事迹各位在媒體已經看到,不再贅述。我思考的是,道德力量由何而來,寓於何處?

所謂道德,當指順應天道之所得的品性(「德」字初作「得」)。人們常以蓮花比喻高潔的品行,中通外直,卻不知寫過《愛蓮說》的周敦頤開啟了宋明理學這個最重道德的哲學流派!

周氏首創「天道觀」,提出「無極-太極-萬物-人-聖人-君子」的衍化路徑。順著這個鏈條,天地宇宙的大道,投射於人心日常,為「人應如何成長」劃定了路線圖。世間的所有婆婆與媳婦都是人,自然也適用這一觀念體系。

張載則把人性分作「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天地之性純善無惡,氣質之性因各種稟賦而善惡相雜,人的成長就是變化氣質,歸於純善,以近天地之本性。婆婆與媳婦作為人,其「天地之性」都是善良的,如若不信,就看她們望自己孩子的時候,無不滿目慈祥。其「氣質之性」則受到外在環境的干擾,比如父母的惡言令其冤冤相報、家境的貧窮令其錙銖必較、他人的傷害令其尖酸刻薄。教育,則是充任變化其「氣質之性」的最佳手段。

這二位代表理學的初期,格外強調人的道德與天地大道的天然聯繫。

到了中期,二程兄弟與朱熹漸漸變化,確立了封建綱常的合理性,「存天理,滅人慾」,認為組成萬物與人的是氣,而氣有清濁,清者為合乎天理的「人心」,濁者為不合天理的「人慾」。人的行為合乎天理則善,不合天理則惡。婆媳關係中,互敬友愛、令人愉悅的部分,便是「人心」,俗話說的「人同此心,情同此理」也是這個意思;損人以利己、令對方不爽、虐待謾罵、尖酸刻薄的地方,便是「人慾」。《朱子語類》說「聖人千言萬語,只是教人存天理,滅人慾。」經我這麼一解讀,這話聽起來是否不像以前那麼刺耳了?如果您依舊對朱熹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有看法,推薦看看本文「鏈接」的一篇博文,比我講得細。

後期的陸九淵、王陽明主張「心學」,說哪有那麼複雜,去哪兒找天理?天理就存乎本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何必去心外求理,心即是理!王陽明說「去得人慾,便識天理」。所以處理婆媳關係,聽從善良的本心,做到「問心無愧」就OK啦!至於比陽明小42歲的海瑞那樣特別「軸」(其實就是孤僻怪異)的人,餓死女兒,兩任妻子都因為與婆婆不和而被休,只能說是大明王朝嚴酷統治下必然的怪胎。在母親的嚴厲管束下,海大人生活上都無法自立自主,不敢有自己的「心」,遑論「心安理得」!所以,學儒就要學孔子那樣的「活潑儒」、「有趣儒」,而不是明清時期的「迂腐儒」!

這就不難理解了,基於血緣、姻緣的自然感情,那是人之本性,合乎天理。孝老愛親是善,不孝不慈則惡。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進了一家門,理當相互親。

作兒媳,就應明白你嫁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所以,別嫌棄你老公家的那些窮親戚!如果因為老公過多照顧了他的父母親戚而鬧彆扭,難不成你想嫁個自私自利、六親不認的傢伙?不過我也知道現時的年輕女性講獨立,不大會聽得進去這個話。那就先記著,等年紀大了再想想是不是這個理。

作婆婆,娶個兒媳就等於生了一個女兒,所以,別倚老賣老,刻薄待人。想想自己女兒若是到了人家家裡受到這般孤立,你心裡啥滋味?

婆媳之間最容易起糾紛的還有一個地方,就是對那個「男人」的爭奪。婆婆惱的是這小子「麻鴉雀,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媳婦煩的是嫁了個「巨嬰」丈夫,啥事都聽他媽的——抱歉,這不是罵人,卻恰當反映了媳婦的強烈不滿。咋辦?替對方想想!作婆婆的你要考慮,人家離開她父母和那個熟悉的家,來跟你一直生活,容易嗎?作媳婦的你要考慮,人家養那麼大個兒子,天天讓你呼來喚去,舒服嗎?

這是什麼?這就是老百姓常說的「人心換人心」,也就是天理!

我的那哈娘沒讀過程朱的書,但她明這個理兒。好端端的兒媳突然癱了,你若把她拋棄,於理不通,因為如果不是這場意外,當由兒媳來為她端茶倒水、養老送終。既然出了這個事兒,在農村人看來,迷信地講便是天意,婆媳於是倒了個個兒,使命由此換位。

她們滅掉的是人性中貪圖享樂、自私自利的「人慾」,存留的是道德過濾之後將心比心、相親相愛的「天理」。

天理在哪兒?在人心!

不合天理,便有報應!朱熹說,「天之報應,皆如影響。得其報者,是常理也,不得其報者,非常理也。然而細推之,則須有報應。」「須有報應」四字大可玩味,考慮到理學對佛學的吸收,當然不排除「來世報」的成分。咋個「報」法?民間傳說多了去啦!能把人說得毛骨悚然、戰戰兢兢!

我們講唯物主義,反對迷信,但是以科學原理分析,古人所謂「報應」一事,恐怕還真能找到幾分道理。

比如對待婆婆的態度,你若遵從天理,以善相待,子女耳濡目染,將來做了媳婦,以你為榜樣,新家庭和睦歡暢,身心愉悅,日子蒸蒸日上。你若違背天理,放縱人慾,好東西自己獨享,對婆婆不聞不問,冷若冰霜,子女也會以你為「榜樣」,甚至變本加厲,鬧得新家庭雞犬不寧,有何幸福可言?而她不幸福,你做娘家媽的能幸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長輩如果做得好,教子有方,子女便不會像媒體上爆出來的某些幼兒園的個別老師那樣,扎針、喂葯、虐待兒童,激得人神共憤,天怒人怨!

友善,是「人心」,不是「人慾」!

勸善,不必以封建迷信忽悠人,然而需要正能量激勵人。生活中的優秀典型也不乏其人。我的一個研究生就說她拿婆婆當親媽,關係處得極融洽,公婆幫她帶孩子忙得不亦樂乎,生活上也是關愛有加。人心值萬金,和睦彼此親。這才是一家高情商的人!

每年評選的全國道德模範,都在各自的生活場域中煥發了真善美的能量。廣為宣傳他們的事迹,必將產生輻射效應,帶動社會風氣。

須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家層面的「和諧」是以個人層面的「友善」為基石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坡村舍 的精彩文章:

TAG:半坡村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