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億美金布局AI,BAT開TMD的玩笑
文 | 楊潔
編輯 | 王根旺
現在,人工智慧大約是唯一一個,能夠讓國內三大互聯網巨頭BAT同時上線一爭高下的領域。
2017年,BAT全面高調入局AI。百度說要「All in AI」,騰訊則強調「AI in All」。馬雲年初啟動了NASA計劃,下半年再次決定千億投入達摩院,阿里雲開始布局「產業AI」。在此之前,移動互聯網的半壁江山,都被BAT所佔領。而如今,「人工智慧」正在成為BAT新的主要投資標的。
如果說之前對人工智慧的投入還只是試水,那麼從現在開始,戰爭的硝煙已經可見。新一局的「三國殺」,正在BAT中開展。它們為自己所規劃的戰略和扮演的角色,也逐漸露出了端倪。
逐鹿下一個時代
馬雲說:「阿里巴巴必須是一家創造未來的公司。」實際上,不止阿里,公司做到BAT這個量級,它們所思考的,也都更多的是如何下注新一個時代。而現在,它們都紛紛把寶押在了人工智慧之上。
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李彥宏就說:「去年我講,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結束,下一幕是人工智慧。當時很多人不同意,他們說只是進入了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今年,之前講下半場的人,都開始講人工智慧了。」話里話外,李彥宏有按捺不住的得意。
(李彥宏)
人工智慧技術,已然成為移動互聯網之後不能忽略的橋頭堡。互聯網時代的真諦是流量。搜索之於百度,電商之於阿里,社交之於騰訊,殊途同歸的是,在那個年頭,誰搶佔的流量越多,誰就能佔山為王。
從PC時期到移動互聯網時期,流量爭奪的本質雖然尚在,但流量的載體已經發生了變化,移動端的信息交互方式,發生了不同以往的變革。
在一年多以前,百度曾經被很多人目之為「掉隊」了。甚至有不少人提出,BAT將被「TMD」所取代。那是因為,在移動互聯網上,百度在搜索引擎方面的優勢,隨著瀏覽器和桌面在移動端的改變而被削弱,滴滴、美團點評等應用接替了垂直消費場景中的搜索,而顛覆了傳統媒體廣告市場的,則是今日頭條。
但是,移動時代也帶來了數據的爆發。線上積澱的海量數據的處理、清洗、分析、管理,對傳統的軟體、存儲、計算資源等,都是巨大挑戰,也是巨大機會。
人工智慧已經是第三次浪潮。現在的AI技術,還遠無法到達我們對強人工智慧的想像,也沒有形成當年移動互聯網啟動的商業市場。
據BBC預測,2020年,全球AI市場規模,將達到1190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甚至還比不上兩年前的國內移動互聯網的產業規模。但是,在人力已經無法解決的海量數據的處理、挖掘、預測方面,機器開啟了無數的想像力。
深度學習帶來的這一波AI浪潮的「技術紅利」,對於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而言,都是一次產業升級迭代的機會。當PC和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紅利要趨於消亡,產業需要更強大的服務引擎和動力。
美國的互聯網巨頭,無論是Google還是亞馬遜、Facebook,在滿足更多的2C用戶基礎上,也都在布局企業服務領域,以接入更廣大企業客戶需求。而其中,最主要的未來技術,就是人工智慧。
在這個變革時代前奏響起的時刻,沒有一個巨頭,願意放棄這個籌碼。經過幾年積累,BAT的人工智慧戰略和業務領域已經漸漸清晰,而它們的布局,也對眾多關鍵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
三足鼎立
1、百度:ALL in AI的中國版Google?
2017年,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市值上漲了300多億美元,依靠人工智慧技術和信息流廣告,百度儼然復甦。
百度以搜索引擎起家,搜索重演算法。因此,百度也成為在人工智慧領域最早布局、也最早在深度學習上加以應用的公司。
從PC時代依靠搜索引擎建立了江湖地位的百度,也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嘗試更多的業務。但在不斷試錯後,百度最終還是選擇了回歸技術。
2017年初,李彥宏在新年公開信中表示,人工智慧和內容分發,將成為百度新的戰略重點。這一年,雖然有首席科學家吳恩達、高級副總裁王勁等的離職,但是百度迎來了微軟前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的加盟,擔任總裁和COO。
陸奇的加入,也推動了百度向開放、生態的路子上走去。百度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剝離外賣等O2O業務,在搜索之外,全面向一家技術平台公司轉型。
圍繞著底層技術,百度走嚮應用場景落地。百度將DuerOS比喻為AI時代的安卓操作系統,將語音作為入口,切入家居、可穿戴、手機、車載等場景。而Apollo則可以說是自動駕駛領域的安卓。搜索引擎先天的AI基因賦予了百度優勢,依靠數據和演算法基礎,拓展到實踐領域,百度就能打通進入更多產業的關卡。
提到安卓,這不得不令人聯想到Google。2018年CES開幕之前,陸奇在拉斯維加斯說:「百度就是中國版的Google。」
在Google的開放生態下,Google Assistant已經覆蓋了超過1億台設備,接入了越來越多的終端,提供龐大的數據,將其培養成不斷強大的AI服務平台。而在自動駕駛平台的開放上,百度已經走在了Google的前面。
2、阿里:雲+ET大腦,真正的商業服務
面對去年圍棋世界冠軍柯潔敗於AlphaGo的消息,「文科生」馬雲說:「So what?」
但這並不意味著馬雲不關注人工智慧,實際上,他強調的是物聯網和「機器智能」。和馬雲一貫的商業精神一脈相承,阿里的AI策略,無論是做什麼,都要先確認商業落點。
阿里沒有百度的底層技術實力,但是阿里基於電商平台,在大數據上早早就押了寶。早在9年前,阿里開始開拓雲計算領域;如今,阿里雲平台的服務已經覆蓋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3年前,馬雲就說:「人類正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
雲計算+大數據,再加上AI技術的福能,阿里雲從人工智慧ET進化到如今的ET大腦,在城市大腦、醫療大腦、工業大腦等領域,將阿里的計算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輸出到零售、金融、醫療、交通等行業。
今年3月,阿里啟動NASA計劃。今年4月,阿里面向開發者的AliGenie語音開放平台推出,同時亮相的,還有阿里的智能家居硬體天貓精靈音箱。10月,阿里宣布成立達摩院,計劃三年內投入千億元,對量子計算、基礎演算法、網路安全等領域進行研發。
(阿里宣布成立達摩院)
另外一個電商帝國亞馬遜,正圍繞自己的電商業務、雲服務AWS以及語音平台Alexa、智能音箱Echo等,建立了獨特的商業生態。而同樣作為電商和雲計算巨頭,阿里的野心已然表露無遺。
騰訊:AI in All,沿著場景應用技術
騰訊在人工智慧領域的起步,彷彿比百度和阿里慢了一拍。在項目上,騰訊也更偏向於技術實驗,例如在日本UEC杯奪冠的圍棋AI「絕藝」。
馬化騰說:「如果沒有場景落地,業務沒辦法往下走。」騰訊的人工智慧技術,也圍繞著自帶的應用展開。比如騰訊對微信朋友圈和QQ空間上十億的人臉照片,利用人臉圖片識別技術進行了研究,包括一些後台的定向技術、數據分析、廣告和內容服務、金融服務等,也都用上了人工智慧技術,但大都在後端。
2016年,騰訊開設了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屬於騰訊技術工程事業群,聚焦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等基礎研究,並在2017年邀請前百度研究院副院長張潼加盟,擔任AI Lab 主任。據張潼曾向黑智透露,AI Lab根據騰訊業務,主要針對遊戲、內容、社交、搜索及工具平台型AI等應用方向。
(張潼)
騰訊在AI的布局上,主要以自身業務為驅動,具備極強的目的性。現在,騰訊的AI技術也走向開放。去年11月,騰訊公布了自己的AI戰略——「AI in all」,把騰訊的AI技術開放出來,和行業結合,主要落地內容、遊戲、醫療、零售、金融、安防、翻譯、社交八大場景。
2017年,騰訊發布了AI醫療影像系統「覓影」,對食道癌等病症進行早期篩查和診斷;同年騰訊還推出了語音助手「叮噹」和智能語音平台「騰訊雲小微」。
BAT的AI戰略各不相同,但是在相關產業領域,它們已經展開了碰撞。而諸如智能家居、汽車、醫療等行業,在BAT的「入侵」下,產業格局也悄然發生了改變。
BAT在哪些領域「相殺」?
1、語音:共同的物聯網時代「卡位」夢想
2017年,國內的互聯網巨頭紛紛鎖定了智能語音市場。
去年7月5日,百度宣稱,要讓開放的DuerOS成為回到時代巔峰的關鍵;就在同一天,阿里的智能音箱天貓精靈和中文人機交流系統AliGenie面世。彼時,騰訊叮噹推出兩個月,雲小微剛剛問世一個月。
語音作為被寄予厚望的下一代核心的入口級產品,亞馬遜Echo點燃了海內外幾乎所有科技巨頭的熱情。BAT不約而同地,從類似亞馬遜Alexa的平台入手開始切入。
作為互聯網時代大廠,它們更理解「開放」的意義:在系統級層面開源,承載更多的服務和硬體合作夥伴,鏈接起更多的終端,為實現「萬物互聯」場景,建立新的生態平台。
百度度秘事業部總經理景鯤說,在百度眼中,DuerOS就是「人工智慧時代的安卓」。它的目的,就是讓每個開發者,能夠以低門檻迅速打造屬於自己的智能語音交互設備。
為了構建起生態,百度收購了創業公司KITT.AI以獲取技術,成為業界少有的軟硬體一體的解決方案。通過開源的技術,開發者可以實現不同場景的應用,即使是海外的設備,也能夠通過接入DuerOS輕鬆入華。同時,百度也推出了搭載DuerOS2.0的智能硬體渡鴉raven H等。
(百度智能硬體渡鴉raven H)
阿里的天貓精靈和Echo一樣,在音樂播放之外,還可實現智能家居控制、語音購物、手機充值、叫外賣、充話費等功能。它內置了AliGenie語音助手和開發者平台,通過它開發者可以鏈接到阿里生態體系中的消費者和生活、商業場景。
今年1月,阿里AI Lab發布了智聯網開放連接協議IoTConnect,讓智能設備能夠實現連接、自動組網,自動適配和支持天貓精靈的語音控制。
阿里或許沒有百度在智能語音交互上深厚的技術積累,但在這個平台上,阿里更強調的,是產品未來所能提供的服務能力。阿里的優勢是,和亞馬遜一樣,具備獨特的商業生態,產品自帶商業場景。
「騰訊叮噹」也出現在了今年的CES上。騰訊的內部產品研發的「多線並行」的習慣,讓產品的定位和差異還不是非常清晰。但是,布局智能語音,收集更多的數據,輔助自己在智能家居、車載、智慧城市方面提供助力,是BAT共同的「物聯網」時代平台夢想。
2、智能出行:車內圈地
汽車產業正迎來新一波革命,而BAT,正在對其進行全面的「入侵」。
去年10月,阿里和上汽合資的斑馬網路推出了升級為2.0版本的斑馬智行系統,並和神龍汽車合作,首款搭載了AliOS的智能汽車將落地東風雪鐵龍。11月,李彥宏宣布百度的無人駕駛小巴車將在2018年實現小規模量產和試運營;同時,DuerOS車載版獨立,推出Apollo小度車載系統。11月8日,騰訊在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推出了車聯「AI in Car」系統,開放騰訊基於AI的鏈接能力和生態資源。
BAT和整車廠商的關係也變得緊密。「北上廣」三大車廠,分別成為了它們的盟友:阿里和上汽的合作由來已久;2017年9月,騰訊和廣汽簽署在車聯網、智能駕駛等領域合作的框架協議;10月,百度和北汽簽署合作協議。當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創業公司中,BAT也全部到位:百度和騰訊投資了蔚來汽車和威馬汽車,阿里則入局了小鵬汽車。
除此之外,BAT的「圈地運動」中,還曾包括智能後視鏡、車載盒子等各類產品。
汽車產業正處於向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升級的窗口期,智能化趨勢,已經勢不可擋。這個巨大的市場,沒有人想錯過,BAT也不例外,儘管姿勢各不相同。
自動駕駛領域,百度無疑是走得最遠的公司。李彥宏乘坐百度自家的自動駕駛汽車上了北京的五環,不僅引發了熱烈討論,還收穫了國內無人駕駛領域的第一張交通罰單。
2017年底,百度的自動駕駛車隊雄赳赳地開上了雄安新區的街頭。百度的Apollo自動駕駛平台日前公布了2.0版本,Apollo合作夥伴規模突破90家。
按照陸奇的說法,Apollo就是自動駕駛領域的安卓系統,但會更加開放。Apollo平台和小度車載系統,將向未來的車廠提供更開放的軟體平台和車載操作系統,讓它們可以快速搭建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
阿里CEO張勇曾經說過,阿里「不會做無人駕駛」。但阿里打造車載操作系統方面的動作,卻一直都在進行。
2014年,阿里就上汽達成了戰略合作,共同打造互聯網汽車。2015年,阿里還曾和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共同成立了千尋位置網路有限公司。斑馬智行系統中,可以綁定支付寶繳費,還引入了旅遊路線引導、打包銷售酒店和門票預訂等功能。阿里的車載操作系統,秉承了其一貫的「商業優先」的風格。
相比之下,騰訊的重點仍在於布局聯合車企的投資上,其車載系統,也更多地是在車內場景,引入其擅長的內容和社交服務。其「AI in Car」系統仍然立足於騰訊的社交優勢,基於騰訊研發的車聯網安全體系,搭載後可以在車內安全接收QQ和微信的信息。
但BAT的入局,已經讓整車廠、Tier1和車聯網、車機廠商之間的供應關係,悄然產生了變化。汽車產業的價值鏈,或許也將重塑。
3、醫療:AI大腦,讓技術的歸技術
2017年,阿里雲ET醫療大腦正式發布,進軍醫療AI領域。阿里表示,ET醫療大腦,已經可以在患者虛擬助理、醫學影像、精準醫療等領域承擔醫生助手的角色。
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在年初曾對黑智表示,人工智慧系統輔助醫療,並不是取代醫生,ET醫療大腦將輔助醫生診斷和分析結果,提高診斷速度,同時促進演算法迭代。
這不由得讓我們聯想到百度近年來在醫療大腦上的投入。2016年10月,「百度醫療大腦」在北京發布,它是通過海量醫療數據、專業文獻的採集與分析進行人工智慧化的產品設計。
最初百度的醫療布局主要集中在醫療信息搜索,進而擴展到挂號預約等服務、在線問診、送葯電商等。去年2月,百度正式宣布將醫療業務的重點布局在人工智慧領域,原百度醫療事業部業務關停。李彥宏對此給出的解釋是:百度將會利用人工智慧,繼續參與醫療領域。比如智能挂號、智能診療、收集基因數據、製藥研發等。
在社交和通信方面佔優的騰訊,則更重視利用自己在社交方面的優勢,從流量入口切入醫療市場。好大夫、微醫、丁香園、醫聯、卓健等互聯網醫療公司,以及醫美O2O平台新氧、更美,均有騰訊的投資。騰訊正試圖通過自身的大數據能力,以及產品平台上的用戶觸達能力,整合醫療分發平台,成為連接起醫療機構和患者之間的一級入口。
同時,騰訊也在加強「AI+醫療」的產品落地。去年8月,騰訊首款人工智慧醫療影像產品「騰訊覓影」正式發布,並發起成立了AI醫學影像聯合實驗室。目前,騰訊覓影已經從醫療影像應用擴展到AI輔助診療。
多年以來,BAT都沒有放棄在互聯網醫療的布局。但是,它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是,在這塊領域,巨頭們的相關產品卻舉步維艱。醫療領域和互聯網的開放環境大不相同,資源的稀缺及壟斷,政策的高監管性,數據的封閉,疾病市場的碎片化,都和BAT熟悉的領域大相徑庭。
這次,大廠們選擇了另外一條彎道超車:讓技術的,歸於技術。它們甩掉了醫療中勞動密集的相關環節,聚焦在技術本身,要用人工智慧技術,提升醫療本身最核心的診療環節的能力。
在更多的產業中,BAT也正成為不可忽視的變數。「新零售」如火如荼時,在今年雙十一,阿里的人工智慧設計師「魯班」生成了4億個定製的橫幅廣告;淘寶的聊天機器人在預售期間每天回答350萬個簡單提問;阿里巴巴計算資源AI分配官「達靈」將數據中心資源分配率拉升到了90%以上。
百度正在試圖開啟一個「手機AI」時代。去年11 月百度宣布與小米在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科技方面的合作關係後,12月,李彥宏又牽起了余承東的手。百度的AI技術將更多地在華為終端上落地,直接觸達消費者。
陸奇說,「China+ AI」將釋放更多的AI創新。這是一個時代的變革期,雖然是為不確定的未來「押寶」,但站在這個路口的,不僅是BAT,也包括所有的企業和資本。
※每日優鮮獲1.44億美元B輪投資;同程網路與藝龍宣布合併…
TAG:i黑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