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除了套娃和《喀秋莎》,你更應該更新的知識點在這裡

除了套娃和《喀秋莎》,你更應該更新的知識點在這裡

提到聲名赫赫的俄羅斯,你會想到什麼?是全世界人民去旅遊都要入手的一個套一個的木娃娃玩具,還是你爸你媽你大舅你二姨都會唱的《喀秋莎》?不好意思,你的知識儲備真的有點落後了!怎麼可以對這個國家世界一流的航天成就和英雄戰績視而不見呢?

不管你對它熟悉還是陌生,這個特立獨行、骨子裡流淌著驕傲血液的民族依然有著自己獨特的不容忽視的力量。包括電影在內的俄羅斯文學藝術在世界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有才任性的電影人即便拍一部題材尋常的冒險片,依然可以炫技般地展現本民族文化藝術的深厚歷史積澱,以及其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

如果你已經到了拿著保溫杯喝枸杞水的年紀,那就應該還有印象,在好萊塢大片進入中國之前,《機組乘務員》、《卡桑德拉大橋》、《火燒摩天樓》、《海神號》、《大地震》這些災難片對於當時「少見多怪」的國人產生了怎樣的震撼。如果將電影藝術的外延拓展到更廣闊的文學藝術領域,普希金、托爾斯泰等泰斗級的大師就足以讓半個世界為之俯首稱臣。

於歷史血脈中汩汩流淌的創造力、征服力即使一時靜水深流,也絕不會永世沉默。所以,我們能看到在之前的數十年里,《戰爭與和平》、《莫斯科不相信眼淚》、《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等經典影片一次次讓西方人心服口服,多次把奧斯卡獎項送上門去。所以,不是國內的電影死忠粉愛裝逼,實在是人家的作品品質高、內涵深,想不膜拜都對不住自己的擼片史啊。

「真實奇蹟,英雄無懼」,在任何歷史節點,總有一種叫勇氣的東西,讓人深深為之動容。一直處於宇宙航天領域第一方陣的這個國家,憑藉其世界一流的航天工業和豐富的既往經驗,拍攝起太空題材電影來總能「一副傲嬌臉」。有人曾笑稱,當俄羅斯人想拍太空主題科幻大片的時候,只需三步:一,造一艘火箭;二,帶著攝影機和劇組坐進去;三,升上太空開拍。

玩笑歸玩笑,人類在進行太空探索的過程中充滿了驚喜與驚險,眾多值得銘記的「親密接觸」並不為大眾所知。而一部心有餘力也足的太空冒險片,就把一段塵封已久的太空冒險紀實搬上了銀幕,讓這場驚心動魄的太空歷險以真實視角呈現在觀眾面前。它就是萬千專業影迷急欲一擼的、將於2018年1月12日在國內上映的《太空救援》。

哪怕是純商業化的製作,依然保持著自己的節奏和喜好,品質和水準。作為2018年開年首部太空冒險片,《太空救援》以冷戰後期美蘇兩國的「星球大戰」為背景,真實重現蘇聯「禮炮七號」空間站發生的嚴重事故。1985年,「禮炮七號」突然和飛控中心失去了聯繫,空間站隨時可能發生爆炸,損害國家形象並導致人員傷亡。為了防止意外的發生,經驗豐富的蘇聯宇航員弗拉基米爾·費奧多羅夫和工程師維克托·阿約金臨危授命。面對堪稱世界航空歷史上難度最大的一次非合作對接,兩位勇敢的「太空戰士」迎難而上,在一切都是未知的不利局面下,冒著生命危險去「搶救」這個巨大的「鋼鐵堡壘」。

《太空救援》集動作、冒險、太空拯救等話題於一身,影片中呈現了許多震撼的場景和太空救援畫面。它採用了極具特色的場景切換手法,3D視角加上巨幕的呈現效果,讓觀眾能夠以宇航員的身份去欣賞隕石、極光、海洋等空間的轉換,感受星球的運行,甚至感受到漫步太空的失重感。

預告片中展現的高難度旋轉對接、突發的太空火災、出人意料的太空寒潮交錯而至,讓兩位宇航員和整個地面指揮系統「腹背受敵」。兩人在孤立無援的太空中求得一線生機的希望似乎越來越微小,甚至因為生存的抉擇而「大打出手」……可以說,《太空救援》巧妙地將衝擊力從視覺上延伸到了心理層面。

總之,這是一部既具備大片即視感又有挖掘「國家寶藏」意味的良心電影,也堪稱俄羅斯文化里最先進、最炫目的一塊瑰寶。錯過了好可惜對不對?那就1月12日來影院身臨其境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linkage 的精彩文章:

90後演技派榜單出爐,第一名眾望所歸?

TAG:Vlink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