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感動!長樂路100個上海故事,都看哭了…
關注跟俞菱逛馬路,支持有溫度的街邊店
GIF
站在長樂路、茂名南路路口,一個法國人是找不到法國總會的(茂名南路58號,日資花園飯店),上海設計師陸坤是找不到15年前的那個小裁縫,上海作家張愛玲卻可以準確找到當年華懋公寓那一件華美的袍子(錦江飯店,茂名南路59號)。
周信芳的後人,是可以站在家門口,找到長樂路788號,舊照片里的父親。
長樂路,舊稱叫蒲石路,位於上海市中心,東西走向,東起重慶南路,西至華山路,與淮海中路平行。
信件通過門牌號找到收件人,千里萬里也要投遞;狗通過鼻子,十萬八千種氣味也只有一種屬於家;鴿子通過磁場,東南西北中,只降落在該降落的巢。
我們的記憶,降臨在一條溫暖的馬路上,
那些馬路上確定的細節:建築,門牌號、店名、忙著打招呼的店主,喜愛的東西。
這些溫暖的事物,正是一條馬路百逛不厭值得的地方。
在國外,有一種記憶叫百年老店,
不變的位置,不變的商品,不變的規模,不變的招牌。
那是件美好的事,確定性的馬路,等待記憶、回憶、追憶,慢慢來襲。
2015年9月,跟俞菱逛馬路盤點了長樂路21家街邊店,至今有一半消逝於快時光的車水馬龍。
我們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在不確定的環境中間。
建築在變,店鋪在變,人在變。
氣味,品味,品位都在改變。
而記憶,隨時、隨地、隨風、隨爹娘...
100人的長樂路故事——
2018年,跟俞菱逛馬路開年大篇,新年獻詞,逛馬路社論,
我們邀請100個人一起講述長樂路。
俞菱跟長樂路,也很有淵源呢。
俞菱職業生涯的第一篇採訪,《上海壹周》刊發的第一篇,採訪的第一家店,都在長樂路(2000年,瀚藝旗袍,褚宏生)
逛上海不到長樂路,等於沒有到過上海。
俞菱2010年出版的《最不能錯過的上海小店》,兩位時尚界著名大咖撰文推薦這本書,並不約而同地說起長樂路:
@超模秦舒培
每次時裝周間隙我都會飛去上海,到長樂路、巨鹿路上的小店淘衣服。當我再次回到紐約,我的經紀人都會睜大眼睛問,這是哪裡買的?真是時髦。我一說價錢,他們都恨不得馬上跟我飛來上海。
@金馬影帝阮經天
我每次來上海有件事是必做的,那就是抽空去逛街。第一次來上海之前,我就有向朋友打聽,上海哪裡有比較集中的街頭潮人服裝店,所以來了之後就直奔長樂路,那裡有很多特色小店可以逛。
那已經是8年前...
長樂路,這條有故事的馬路。
今天,我們分享100個故事。
數一數唄,文本如有不足100個故事的部分,那是俞菱特意為你留白,請到下方留言,分享你的長樂路故事!
長樂路上,你逛著逛著,就逛進他人的故事裡。我逛著逛著,就逛進你的故事裡。
這樣的上海,溫暖,確定,最不能錯過!
當年接送孩子上學,長樂路常走。這條路應該有100多年歷史了吧?有許多新里舊弄,也有不少洋房。法租界時,是上海東西向街的一條重要馬路。與旁邊的新樂路相比,好像更市井一些。有連排的舊平房、菜場、雜貨店等,現在又開出了許多個性小店。是一條融合中西,有許多故事的馬路。只是需要有心人去慢慢挖掘。
@陳丹燕(海派作家)
上海這座城市對我恩重如山,我是這個城市培養出來的歷史上第一個女兒國的女大學生。我愛上海,也陪著這座城市成長,我的心一直祝福著這個城市的點滴。喜歡長樂路這條街,是因為喜歡這個名字而生情的,長樂,長久地快樂,逛起來真心快樂,我在長樂路一家叫CAT店沒少燒錢,並和店老闆雙胞胎姐妹成了如家人一般友誼。長樂路上結善緣。
@楊二車娜姆(民族文化大使,著名作家)
我熟知的長樂路,是靠近成都路瑞金路這一帶的長樂路,它是市井的長樂路,馬路兩邊是石庫門。石庫門帶來的是人多,於是長樂路的市井也就有了人多的市井,比如長樂路成都路路口,有一家米店。買米買麵粉都是要排隊的。也因為人多,學校也多。長樂路一小,簡稱長一,還有長二,長三。長一的游泳特別好,除了好些著名運動員。其中有一位葉瑾,她帶出來了寧澤濤,至今還是海軍游泳隊的總教練;我熟悉她,因為我和她讀了同一個中學:向明中學在長樂路上也有一扇門。與向明中學相差幾個門牌號碼的,是上海科學院,它不是在淮海中路嗎?長樂路是它的後門。在社科院後門的對面的石庫門人家,有一扇門總是開著,是一個修手錶的個體戶,眼睛上戴了一個吸附式的放大鏡,每天都是開著門,總是有人來修表,配電池。年紀不很大,笑嘻嘻的。有一天,這扇門關上了,因為動遷了。
@馬尚龍(海派作家)
長樂路是最喜歡逛的小街之一,十多年前那裡有很多時髦的小店,總能買到些特別的設計,還記得台灣滷肉飯,總是和一幫吃貨小姐妹在一起「擼」飯,126路一部頭就可以去淮海路和人民廣場,那時候簡直感覺那裡是我生活的最中心。
@佟晨潔(超模、演員)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花園飯店,員工入口就在長樂路上。對面的錦江迪生是上海最早的品牌聚集地之一,曾經在那裡做過Versace的開幕活動。 好朋友的建築工作室和餐廳也開在長樂路上,機緣巧合的是,之後這裡變成了李晨的第一家NPC。算起來,我和李晨快20年了,和他一起做NPC的各種活動也不下十次。長樂路在我腦海里有很多年輕的回憶,潮流的印象。
@包一峰(ART021聯合創始人)
1989年夏日,我特別記住了那些夜晚,因LING的邀請,我總是興緻盎然地走進桃園酒家,長樂路1221號的那個空間。
我可不是去晚餐,我是去「會見」港台歌星。
不要誤會,歌星們出現在G30東芝錄相機上,通過磁帶與電視機的連接,我得以與他們相見,並且,我完全地沉醉在他們如泣如訴的歌唱中,他們:王傑,齊秦和趙傳。
我深刻地記住了那些夏日,無法忘卻《安妮》、《狂流》和《我是一隻小小鳥》的一個原因,乃是當黎明即將到來,我走在回家路上,被上海最早的卡拉OK之一所催眠了的我,竟然狂熱地產生要做成一個流行歌手的妄念:被歌唱所征服,並且,通過歌唱去征服,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人生啊!
@王唯銘(海派作家)
我以前去長樂路大部分是去逛街,有很多小店,買衣服,買蠟燭,買玩具,還有以前很愛吃長樂路的新旺茶餐廳。在那條馬路上買過旗袍,蘭心劇場看話劇。
@黃齡(知名歌手)
「巨富長」裡頭,長樂路最長,長到能串起許多條我常逛的小馬路,於是我和長樂路的故事,往往都留在了路口街角:我的第一套西服是在錦江迪生買的,第一次書店裡的約會在韜奮書局,第一次英式下午茶(也是約會)在ROSE 咖啡廳,第一次在蘭心看戲被放鴿子…終於有一天陪著我的新娘來做旗袍、訂了錦江北樓(華懋公寓)的婚房…….路真是要夠長,故事才夠多。
@王臻(鉦藝廊店主)
我是從郊區來的「鄉下人」,長樂路在中專時代對於我來說是萬花筒,馬路兩邊開著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小店。在那段只能看看買不起的歲月里,這條馬路給了我一筆巨大的眼界財富。我特別喜歡曾經的長樂路上店鋪的混搭格局,靠東的這片曾經是國內原創品牌的「孵化營」很多大牌國內設計師都在那裡開過店,西邊的那段則是當年的「海淘貨」集散地,也是買手店模式的鼻祖道場。能夠殺進長樂路也是我一直奮鬥嚮往的目標!
@陸坤(海派設計師)
說誇張一點,2006~2007年左右的長樂路,改變了我的人生方向。那時候我還是一名建築師,一直非常關注城市街道的活力。在新項目里,我們使出渾身解數企圖構建的城市活力,在那時的長樂路完美地呈現了。獨立設計師用最簡單的方式呈現了最真摯的夢境,非常打動人。以至於我改變了人生軌跡,加入到這個隊伍里,成了一名獨立的服裝設計師。
@廖曉玲(Content主設計師)
我的第一間辦公室在長樂路瑞金一路,關門是「小蝸居」,推門是大上海。那時是夏季,天空藍得很清新,偶爾有陽光灑落,穿透樹蔭都是斑駁的光點。沿街的飯店門口,除了排隊的客人,就是偶然現身的流浪貓,呆久了會有點恍惚,分不清是2015還是1995。
和比鄰的淮海路不同,長樂路的老派是安靜里透著狡黠。逛長樂路的人,奔的也不是國際大牌,而是私家珍藏。這令長樂路充溢著神秘精巧的氣息。
有一回,我午後在長樂路散步,迎面走來一對白髮勝雪的上海老夫妻。男士穿西裝馬甲和卡其色絨褲,戴金絲邊眼鏡,手裡拿著一個冰激凌。走著走著,他停下來,滿臉笑意地把冰激凌遞到女士嘴邊:「來,再吃一口。」「伐吃來,再吃旗袍要弄齷齪了。」女士一邊回絕,一邊又舔了一下。
這也就是長樂路會發生的故事吧,我當時想。
@傅踢踢(自媒體人)
高中看過豐子愷的書,是一幅幅的小畫,流暢簡單,夾雜著戲謔的道理,後來讀了源氏物語也是他翻譯的,覺得豐子愷又會畫畫又會翻譯,真是有才華。所以,在長樂路上忽然遇到他的故居,忍不住的小驚喜。還記得是一個雨天,給一個雜誌拍內頁,要拍的清新自然上海風格,就選在了長樂路的潮牌店和一家網紅甜品,收工的時候看到。日子要走,路要改,潮牌也要更新換代,美食美景少不了供應,但是那些小語,那些畫筆,那些美麗的場景,連帶著長樂路,都在心裡。
@相楊(中國小姐)
「信件通過門牌號找到收件人,除了邂逅,你是通過什麼找回過去的溫暖?——記憶。那些給記憶清晰定位的馬路,那些確定的事物。」
長樂路對我來說更像是女閨蜜,很多年前,我那幫相識於微時的女朋友們經常湊在這裡。逛街,吃飯,喝咖啡,談有的沒的夢想。現在很多人已經離開上海,很多人為人母,可是想起這裡還是會勾勒出布滿青春的老上海。沒有宏大建築,也沒新穎的地標,這條路只是把許多情調連綴起來,做成一首獨立的詩。
@祝小兔(青年作家)
長樂路,是學生時代,從午後到黃昏,怎麼都走不厭的記憶;長樂路,是被蹣跚學步,牙牙學語的女兒牽著手,在咖啡店,茶餐廳,童裝小館內穿梭得不亦樂乎的歲月;長樂路,是選擇裝點媽媽和家人的服飾最不二的天地;長樂路,是我對上海這座生於斯長於斯的城市最不泯的眷戀。
@陳諾音(主持人,SalondeLei創始人)
等我變成一棵梧桐樹,我要站在長樂路上。第一次來上海,我在外灘拍了張照片,背後是和平飯店,風很大,我覺得上海好冷漠。後來我成了新上海人,漸漸發現上海的七情六慾都隱藏在縱橫交錯的小馬路里,長樂路就是其中的一條。如果你沒有為長樂路嘆過氣,你就不懂得上海。我剛剛搬來上海的那年,一個男人問我:你們女孩子都幹什麼呢?我說逛街吃飯唄。那天他帶我吃飯,去了進賢路上的蘭心餐廳,然後他帶我逛街,沿著長樂路一直走,指給我看:這裡是張愛玲小住過的華懋公寓,這裡是周佛海的故居,這裡的麵包是當年法租界留下來的風味,還有個餛飩店,曾是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故事發生地。短短一條路,我走得腳軟,好像走過了一個世紀。到了蘭心大劇院門口,一張大海報貼在上面:一個人一張嘴,笑侃三十年。那個人叫周立波,我覺得這個人好有意思,心想一定要把他找來給我錄節目。後來這個願望實現了。帶我逛長樂路的男人,他叫錢文忠。
@李蕾(美的專業主義創始人)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在長樂路上,1999年,那時候互聯網公司興起。我還沒畢業,在一家文藝網站做兼職編輯。公司位於長樂路一棟小洋樓里,進門要脫鞋,有阿姨為大家每天變著花樣做好吃的。一樓運營部,二樓時尚部和電影部,三樓音樂部。外面還有大院子,老外同事們常常光著膀子搞燒烤啤酒趴,夜夜笙歌。而我對長樂路的印象便源於這份如今想來頗為夢幻的工作。長樂路上的小店,精緻、洋氣、上檔次。有兩家甚至只做熟客,遇到冒昧闖入的路人會說這件衣服已經有人訂了。長樂路還有好吃的小館子,門面不大,但坐下來吃總不會失望。因為我當時兼職的公司在長樂路近華亭路上,而那時候華亭路還是一條專賣外貿原單的步行街。所以,我最早的時尚啟蒙也是在那裡完成的。可惜那陣互聯網的大風吹過之後,呼啦啦一片所有網站都倒閉了。我們那個每天燒錢的小文藝網站當然也倒的順其自然。而我後來又去了長樂路隔壁的常熟路實習,那是剛剛創刊的《上海壹周》。總算趕上了紙媒的黃金時代!
@藤井樹(電影評論家)
2012年1/15日,籌備了兩年多第一家上野,在長樂路139-5號落戶面積25平方米。當時的我們懷揣著夢想,終於能在上海灘數一數二的潮流地帶落腳。很幸運的是,就在開業前一天,當時即將要成為鄰居的NPC主理人李晨,踏進了我們店,買了六七副眼鏡,當晚還在他的微博上提到了上野,就這樣,開業那天就有粉絲慕名而來,我們,便順理成章的變成了潮流眼鏡店。一晃幾年, 小小的店面經常被擠爆。這些年我們也一直在等一個讓小店變大的機會。2015年底社科院告訴我們npc邊上有個100平米的店鋪兩個樓層問我們要不要?當然,當時也告訴我們可能只能開到2016年底,等於只有一年時間,我們沒有猶豫馬上就答應了,因為這是我們的起點,我真的很想讓他變大變漂亮,能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即使只有一年時間,我們毫不吝嗇的將新店裝修成了一個直到現在在我看來也是上海最時髦的眼鏡店了。很幸運的是我們在這個酷似時空隧道的店鋪里,服務了兩年,說再見是一直都有心理準備的,但我們沒有遺憾,因為離開也是另一個開始,我們一直都在!
@上野Yooni(上野眼鏡店主)
記憶中以前來上海都會逛長樂路,還有新樂路,小馬路邊有很多上海特色小店,好想在這周邊租個老房子住下來。
@周韋彤(知名模特、演員)
獨自漫步在寧靜的長樂路,我時常會路過「藍印花布紀念館」,時常會想起館主,她是一位和藹可親的日本老人,叫久保麻紗。為了心愛的藍印花布,她來到上海,把上海當做第二故鄉,在這裡推廣藍印花布的文化。希望通過她的設計與傳承,使這門古老的技藝再現光彩。當我穿進弄堂,轉到紀念館的院子,只見幾掛藍印花布在陽光下呈現美麗而質樸的藍色,彷彿又我回到了僻靜的鄉村。而今,她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我眼前還浮現出她樸實、安詳的臉龐。百年長樂路留下多少感人的故事,值得我們慢慢去品味。
@周培元(景觀設計師,建築閱讀行走達人)
長樂路曾經是有人物,有故事,有歷史的路。從汪精衛到張愛玲、錢鍾書,這些名字都和這條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曾經幾何那裡有趕不完的時髦,逛不完的個性小店,可以稱為「上海的里原宿」。ACU,NPC,SSUR ….許多就算不買逛逛也開心的潮店。而今卻一切慢慢變成回憶,來不及說再見…
@王楊(曾獲IF設計大獎,良設設計師)
我們就沿著這條路走,路過長樂路672號,他說,我以前在這裡工作過,人美的編輯,帶出一段他年少輕狂的往事。從長樂路兜到陝西南路,到淮海路,到東湖路,東湖路17號,我說,我以前在這裡工作過,青年報的記者,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也帶出一段年少往事。我們圍著這個街區一圈一圈地走,走到早點攤出來,坐在路邊,吃碗小餛飩,天亮了。
@賈布(特展專家、策展人)
相比平行的淮海路,長樂路本是上海人更貼心也更雅緻的生活文娛之所。路很長,某一段是上海港式茶餐廳發祥地,再多行幾步又有幾家低調的咖啡館藏著好蛋糕。蘭心大戲院與錦江飯店對望,無數次路過地,看著它們被落日餘暉染成金色。寂靜的里弄深處,花園洋房樹木繁茂,轉角不期然遇見一大簇薔薇盛開。我去過長樂路上的「一婦嬰」,迎接好友的第一個寶寶;還有兩家美術出版社,翻過各種各樣連環畫。但大概不會有人知曉,赫赫有名的「振鼎雞」最初正是在長樂路42路終點站發跡的,當時地方小,人行道上擺出桌椅,附近錦江飯店的員工也來吃午餐,鮮嫩的白斬雞配濃香四溢的面。就如同這個城市的許多小繁華,都是在此蓄勢待發,向東南西北延伸開去。
@指間沙(原上海壹周娛樂專欄作者)
聽說長樂路的街鋪面臨拆遷解體,才發現一晃已經十五年了……2003年9月28號ONEBYONE在長樂路290號開設第一家分店,2006年出現第二家設計師品牌店,2009年的時候達到鼎盛時期,短短的一段馬路有8、9家的樣子,後來長樂路成了潮流文化的聚集地,也是外地年輕時髦的遊客必到的購物場所。現在大家都各奔東西了,我相信還會有下一個場所,因為年輕人總會自發地聚到一起。
@翹翹(設計師)
驚喜常常在這裡不期而遇,打火石一樣,擦出一枚亮閃閃的火花。有一天,清晨過後中午之前,我包裹著大衣,沿著長樂路疾步而行。街邊的店大多還沒開。上鎖的櫥窗里,一件黑上衣白裙子的禮服安寧地站在那兒,在我左側的餘光里後退,像窈窕的赫本在不開燈的房間里休息,閑適地看我趕路。驟然停下,我隔著玻璃望向它,就像《蒂凡尼的早餐》里,赫本看向櫥窗里。蜷縮在大衣里的我想著,冬天過去之前,我會來把你帶走。一個同樣陰冷的午後,我突然想起它,像是怕它先隨別人離開那個安寧的窗戶,一個轉身攔下車子從十公里外來找它。好在,它還在,就好像看到約好的朋友,我遲到了他還在等我一樣如釋重負。於是,在這個冷得很提前的冬天,穿著它,領到了我第一個職業領域重要的獎項,就像偶遇它一樣,又偶遇了一次驚喜。
@周瑜(上海電視台新聞主播)
「那些給記憶清晰定位的馬路,那些確定的事物:建築,門牌號、店名、熟悉的打招呼的店主,記憶中的商品。是這些溫暖的細節。」
長樂路有她獨特的魅力,其實我愛她的原因除了她之前是一條有著人文歷史,有故事的馬路外,現在也成了潮牌,美食的聚集地。午後,在老洋房巷子的最深處,推門進去會看見滿院子的花花草草就會知道,店主或許是一位園藝愛好者。如果想在下午找一處安靜的地方看會書或聊聊天,這裡會是你的秘密花園。一個安靜得讓人不忍心大聲說話的小院子,配上滿眼的綠植和淡淡的咖啡香,這間「世外桃源」般的咖啡館讓人心動不已。逛累了在店裡喝個下午茶,一份蛋糕加一壺果茶,就可以「呆」一下午,慵懶地斜靠著享受冬日大太陽的溫暖。
@金暉(新民晚報.新尚主編)
2000年我還在設計學校,即將畢業,學校安排做市場調研,我選擇在長樂路上進行市調,因為那時的長樂路是有幾家獨立設計師店,我當時覺得很有時尚氛圍和特色,最後一條街走下來感受到那時的長樂路是上海唯一的創意時尚店鋪街,然後我就很希望將來能在長樂路上開一家自己品牌的概念店,後來我在富民路長樂路開了店實現了當時的目標。
@李鴻雁(設計師)
長樂路就是我上學的時候老去,因為我大學離那裡近嘛 ~ 又是學藝術的,就老喜歡逛一些長樂路衡山路這種地方找靈感。
@許繼丹(環球小姐)
我在讀高中的時候第一次接觸,記得那個時候的長樂路還是很鼎盛的,03年我從日本回來後又去逛過,因為身邊有兩個朋友在長樂路開店,所以經常會去支持一下。
@淳子(造型師)
以前超級喜歡逛長樂路,尤其是瑞金路到成都路那一段。每次都從西頭的瑞金路開始逛,一直往東頭逛過去。最早的時候大多是外貿店,並不講究陳列那回事,而我最喜歡的也是那種滿滿當當哪哪都是衣服的店,一頭扎進去就不願意出來。那時候的外貿,都是真的外貿,不像現在,隨便寫個名字就好。後來,多了很多設計師的店,讓這條街的品質感一下子提升,從服飾到陳列,逛的人也就也跟著講究起來。遺憾的是,這條街終究是沒落了,現在再去,已經冷冷清清,只能成了回憶了。
@阿秋秋(時尚博主)
長樂路是我兒時記憶里對上海最初的印象。因為姨媽一家住在長樂路一棟花園洋房裡,小時候每次來上海,印象里就是這條長長的馬路,和馬路旁邊一座綠樹環繞的小公園。後來自己移居上海,才發現,那個小公園原來就是襄陽公園。那長樂路上的服裝小店,是剛來上海時最愛的地方,消磨了許多周末的好時光。後來,因為喜歡法租界的環境,自己的家就落在長樂路盡頭和鎮寧路交界的地方。常常在一些風和日麗的日子,步行回家,逛逛路邊小店,是在上海尤其是法租界生活的樂趣之一…
@王陵(蝶億時尚)
2000年到2007年,我都住在上海的華亭路。那時候,華亭路的服裝都差不多撤了,長長的長樂路就成了我的樂園,吃喝玩樂都指著它。那時候的小服裝店還沒那麼多,也沒有那麼貴,好多好吃的店像新旺、以及隔壁的避風塘都是夜宵的好去處,長樂路上留下了好多我和朋友們的青春記憶。多年後,我離開了上海,再回長樂路,它更洋氣了,年年歲歲,走在長樂路上的人變了,但不變的,依然是每個人走在長樂路上的人,那火熱的對生活的愛。
@王芸(知名編劇)
小時候我認識的長樂路只有錦江飯店這一段,老派的上海人結婚、談生意、請客吃飯總是要去錦江飯店,花園飯店,長樂路上還有一個錦江飯店的後門夾在兩個茶餐廳中間,大師傅們在此吞雲吐霧。後來,我的朋友丟帕和zhuyi曾在對面一幢老公寓的樓上開過一家咖啡館兼雜貨鋪叫「NAP CAFE」,是當時文藝青年們在長樂路上的一個據點。透過NAP的窗戶,可以平視新旺、避風塘的豎幅廣告牌,入夜,燈一亮,便是王家衛式的迷離。長樂路近瑞金二路有好多時裝小店,都是借了石庫門的一樓改建的,也算長樂路一景,只是今天已經不是小店最好的年代,不定那天就會被拆違。長樂路很長,每次都是只能逛一段,回憶也是。
@呂正(萌芽雜誌媒體人)
在「新X港式茶餐廳」還沒有滿大街的時候,去長樂路新旺吃點東西基本是到上海的標配。有時湊不上飯點,就去買個菠蘿包。我有個00後的小夥伴就不理解,也是,她出生後,港式茶餐廳越來越多,口味也都不差。後來想想,可能也不見得真那麼好吃,就是一種習慣吧,以及,以此為原點,前後溜達,到富民路,到陝西南路。
@蔣瞰(青年作家)
每每想躲開人群,尋找深藏鬧市中的一片安逸寧靜之處逛逛,我都會來到長樂路。喜歡這沿途的花園洋房,瀰漫著小資優雅的氣息。一路上不乏有創意的小店,都是有品味的買手店主搜羅好看的衣服,每次都能選到一些心儀時髦的款式。近年在長樂路新開的United Valley更是潮人之地,不少環境獨到,設計感十足的清吧坐落其中。喜歡Shrine,神秘的上樓機關進入到酒吧內裝修復古別緻,點上杯月桂女神和閨蜜好友慢酌一杯,非常愜意。
@Sherman(上海半島酒店)
印象最深的就是,好多年前我還在北京上學的時候,就知道上海有一本雜誌叫《URBAN》但是北京買不到。借著一次來上海拍攝的空檔,我一個人溜達無意間走進一家小店,抬眼就看見四五本不同封面的《URBAN》擺在桌上,當時給我激動的。也立刻對這家店、這條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知道叫做長樂路。
@丁寧(名模)
2009夏搬入長樂路近華山路的一棟初建於1930年代末老房子底樓的一間小公寓,終於住進了心心念的上海老房子。辦公室在新天地,騎自行車上下班遠近剛好。那時還沒有共享單車,騎的是一輛酷酷的帶杠的捷安特。長樂路是自行車雙行道但大多路段無自行車道,且當時違法亂停車嚴重,但好在從小練就腳踏車技,戴著頭盔,自由穿梭在車流人流里也算瀟洒。早晚通勤路上,最喜歡的就是等候紅綠燈時停下來不慌不忙慢看馬路的早晨與黃昏。梧桐樹四季都美,一路上綴著的老房子各個都好看,街道永遠忙碌,新開了哪家新鋪子哪家店鋪又換了招牌,上班的人和不上班的人都頂著可愛的市井氣,彷彿路上的人都會和路名一樣,都會有長長久久的快樂。
@Echo Cao(獨立設計師)
「長樂路上,你逛著逛著,就逛進他人的故事裡。這樣的上海,讓人溫暖,最不能錯過。」
長樂路是一個有回憶的地方,老上海的旗袍、溫婉的韓國美衣,時尚的獨立設計師店在這裡毗鄰著,雖然現在去的少了,每每逛起總會又有些驚喜。記得好多年前有家自己特別喜歡的設計師店,後來因為長樂路的改造竟不知搬遷到何處,也會偶爾想念起這家店來。其實他們的服裝特別青春潮流,和自己現在的著裝風格倒不大相同了,透過這種想念似乎感到我對肆無忌憚年少青春的那些玩味呢。
@蔡丹楓(財經主播,楓聲傳媒創始人)
開始記事起記憶里的長樂路,就好像貼著「潮人」標籤的時尚idol,年輕、朝氣、散發著金屬色的光澤感。後來每每覺得眼睛餓了的時候,就會一時興起漫無目的地去逛逛,看著玲琅滿目的小店掩隱在上海老式街區的房子里,總覺得時尚背後透著一個個迷濛的故事。長樂路的味道就像是上海姑娘,洋氣卻不張揚,清秀的外表下裹藏著一種內斂的堅持和無傷的驕傲。
@雪瑾(上海新聞廣播主持人)
長樂路在年輕的記憶里,一直佔據一席之地,它與淮海路平行隔著一個街區,在時尚渲染中,保有自己的個性和特色。還沒有淘寶的時代,逛街是休閑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也是必要的一部分,因為要買到美好的、極具個性的衣服,是必須要身體力行,付出體力勞動的。而為了提高效率,我總是會從長樂路開始,逛到淮海路,再到南昌路。長樂路的小店,品質較好,設計也新潮,也是開啟逛馬路之旅的最佳起點。在長樂路上,買到了結婚喜宴穿的大紅色旗袍,短袖掐腰,露出圓滾的粉臂,手工刺繡,極具風韻又不失俏皮。在長樂路上,入手過好幾件時尚孕婦裝,讓我在孕期也過了一把時尚孕婦的癮。現在的長樂路已經不像之前那麼風光,可是做為我穿衣實戰經驗的聚集地,在心裡卻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卡蘿兒(靜安香格里拉公關總監)
長樂路上有一個上海灘老裁縫褚宏生的傳奇故事,1918年出生的褚老在1998年年已80後,從13歲來上海,16歲入愛文意路486號(今北京西路)旗袍店學徒已有64個年頭,學徒3年,跟師傅做3年,自從給黑白片影后胡蝶做了件"蕾絲旗袍"開始在魔都上海成名,連杜月笙本人亦找"阿生師付做長衫,女兒找他做旗袍,一時名聞滬上…80歲的褚老講了一句"旗袍是要訂做的"的話打動與改變了當時還三十齣頭周朱光的一生。
@周朱光(長樂路瀚藝旗袍店主)
作為一個前媒體工作者,逛街曾是我工作的一部分。長樂路作為魔都的時髦地標,自然沒少逛。我一直覺得長樂路很長很長,常常大半天過去了,還沒走到下一個路口,因為它值得用雙腳實實在在地探索街道兩旁每一家小店的精彩。如今離開了媒體,離開了魔都,我還常常想念長樂路,以及周邊的那些小馬路。我期盼著女兒快快長大,等到她懂得臭美的時候,做我的逛街搭子,一起再逛長樂路。
@李牡婷
在我的印象中,長樂路是整個上海的縮影,它既藏得住深巷裡本幫菜館的黃酒香,也容得下各種叛逆不羈的原創潮牌。一草一木都能在此處蓬勃生長,他們互不打攪,卻又各自舒展開愜意的姿態。長樂路無疑是美的,沿街的老宅隱匿在繁茂的梧桐枝葉里,若是天晴,陽光會在柏油馬路上投下細碎的光斑,若是下雨,濕潤的空氣彷彿帶著哀愁,欲語還休。或許是張愛玲曾在這兒住過的緣故吧,這條馬路也沾染了她的幾分靈氣。錦江飯店對面有一家不起眼的家常菜館,十多年前曾和母親一起去過,那時的我剛工作不久,用為數不多的工資請她吃了一頓飯。前段時間偶然路過長樂路,驚訝的發現那家店依舊在營業。時光匆匆而來又呼嘯而去,對這條馬路卻格外留情。長樂路很長,愛上這裡卻只在瞬息之間。
@stella gu(浦東香格里拉公關總監)
2000年我為了給自己尋找一件精緻優雅,又充滿儀式感的旗袍時,曾跑遍上海的旗袍店也沒有找到一款心儀的旗袍,最後終於在長樂路一家叫梅楣的旗袍店找到了從做工、質地到設計各方面都令我比較滿意的旗袍。可惜的是梅楣旗袍店沒有堅持,聽說改行去做了房地產,而我卻因為旗袍的情懷,開始了「庄容」的海派旗袍、禮服、高定之路。
@章亞華(庄容旗袍店主)
長樂路的時髦已經有些年頭了,差不多十幾、二十年前我就在那兒逛了(暴露年齡了)。長樂路是三分時髦平天下:中式服裝定製店、獨立設計師品牌店和潮牌一條街。我和一幫閨蜜喜歡逛的自然是陝西路到石門路這一段的獨立設計師品牌店,是的,不是所謂的外貿店,也不是如今還讓長樂路擁有響噹噹名頭的陳冠希等人開的潮牌店(那是比我們更年輕的小孩們喜歡的),我們一幫自詡對生活有態度、不將就的女人,愛的是同樣有想法的設計師們的心血之作,常常是5、6平米的小店,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大驚喜,哪怕有時貴得超出了不遠處的錦江迪生,但要的不就是這份「懂我」的獨一無二的美嗎?可是後來,「長樂路已死」, 隨之而來的是「巨富長」,這條像東京里原宿一樣的創意設計師品牌聚居地的馬路再也不是我們的伊甸園,當時的朋友也走著走著就散了。但它記錄了我的青春,以及那時為買買買敢於一擲千金的勇氣。
@樊冰
從2002年聖誕到2009年10月結緣於長樂路,那時我就職於一家時尚公司,它位於錦江迪生的頂樓。我小小的辦公室有一大扇斜面通透的大玻璃窗,有時,或思考或發獃的時候望著窗外,滿滿就是長樂路的回憶……還有那個時候的新旺茶餐廳的早餐、對面的台灣滷肉飯等等。對女生而言,時尚小店是不可錯過的打卡點,甚至現在的我還依舊保留著十幾年前在長樂路入的衣服、配飾。
@Natalie ZHANG
記憶已模糊不清,在1999年來到上海定居後,似乎當時的上海只知道兩家法國人開的餐廳,一家在武定路,聽說還在,另一家便是坐落在長樂路烏魯木齊路口的這家「Café Montmartre蒙馬特」,很多年前喜歡來這裡的緣由很簡單,因為它溫和,讓人沒有法餐天生的那副距離感,但一切都是法國的樣子。以前沒有「熟食專櫃」,雖然很小的一個冷藏櫃,可看到的都是最典型的法國熟食,豬肝醬,豬臉醬,幾款上好的乳酪,典型的胡蘿蔔色拉,有點熱乎乎的家常法棍,再帶一些甜品派類,看似簡單,但已足以讓法國人解鄉愁....這就是我對長樂路的眷戀,小歡喜,淡淡的,不想做飯時,就會想起它,走過去點幾個外帶,手上拿著熱乎乎的法棍,忍不住扳下一塊吃上一口,即使走在冬日的長樂路上也不覺得冷……
@戴娣(OSHADAI設計師)
長樂路, 時髦,小驚喜,有收穫,雖然天南地北的走來走去,購物的慾望越來越低,購物的要求卻越來越高,但長樂路還是在上海為數不多,仍然可以找到一些好東西的街道。看看我衣櫥里的「戰利品」吧,這條我出門必帶的大花喇叭褲,得到過多少次羨慕的讚譽,那條古怪簡單,黑,金半圓組合,無它不可的項鏈也是出自長樂路。我想逛長樂路,不會讓你覺得太失望。
@Denise(Suzhou Cobblers設計師)
有一次無意經過長樂路的一片民居門口,看到上面掛著豐子愷故居的牌子。1954年-1975年,豐子愷先生和家人就居住在長樂邨39弄93號,一棟三層西班牙建築風格的小洋樓,被豐先生稱之為「日月樓」。豐先生在這裡完成了日本平安王朝的女性作家紫式部所著的《源氏物語》的中文譯作。也出版和創作了許多我們非常熟悉的漫畫作品。文革後期,老先生的家人搬離了此處,直到2009年孫輩們又買回了二樓和三樓,還原了部分當年故居的模樣,以紀念館的方式對外開放。可惜一樓的住戶覺得生活不便,一度曾被關閉,也不知近況如何了。
@茶七
上海小馬路每條都有不同的氣質和標籤,約十年時間裡,看過長樂路的風雲變幻和回歸本真,看過路邊店家門頭的不停更換和更新,從普通印象中的潮牌街到設計師品牌聚居地再到一波一波熱潮褪去回到真實平靜的上海小馬路。鼎盛的時候,門店櫥窗和空間設計一個比一個好看,後面開的店家總想用更多的心思去勝過前面開的前後左右的鄰居。這整個十年期間,習慣性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沿著長樂路的軸線延伸,在長樂路西段和東段一共有6家門店是我們Culture Matters在運營。我們一直在留意是什麼樣的人在喜歡和關注長樂路、是什麼樣的故事經常在長樂路發生。認識了越來越來的朋友,習慣性的加班晚了會去哪家店吃點東西再回家,哪家店的水果比較新鮮,哪個小公園角樓的小貓咪又變胖了。習慣,已經變成我們在長樂路的關鍵詞,我們習慣了10:00-22:00在長樂路做事,客人習慣了只要是這個時間來我們一定會在,客人介紹朋友過來也習慣性的想起我們在長樂路的某一段…
@田波(長樂路Feiyue飛躍店主)
2013年,我在長樂路自家的院子里「種了一畝棉花田」,實際上,棉花田是一家實驗店。店裡的衣物不一定大多數人會喜歡,但凡試穿過棉花田衣物的朋友們,只要你有「原來衣服還可以這麼穿」的想法,那我們的目的就算達到了。
@減減(長樂路棉花田店主)
從小生長在上海的我對上海的靜安和黃浦有特別的喜愛。2013年底,我創立的Le Mieux高級私人定製第一個Showroom就在離長樂路不到200米之隔的巨鹿路落了點,於是長樂路更成了我常去的地方。長樂路從黃浦、靜安到徐匯、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她都優雅的存在著,是兒時的回憶、也承載著我們對上海未來的期待...
@張瀚之(Le Mieux創始人)
長樂路開店真的是緣分。記得當時跟家人吃完保羅出來剛一轉彎就看到一個門面出租 ,正好我當時上海影城附近的店面合約到期,想都沒想就直接租了下來,可能是沾了陳冠希的光(陳冠希的點店就在我旁邊) 店面剛開始就很火了。最開心的是我現在最好的朋友都是開店的時候認識的呢。16年因為生了寶寶又做了移民,放棄了實體店改微商了,長樂路那幾年的美妙經歷我會一直記著哦。
@jing
「這些溫暖的細節,正是一條馬路的百逛不厭的地方,是女生喜愛逛馬路的地方。」
十年前來到上海,作為學服裝設計的自己,不論工作還是生活中最愛做的事除了逛街還是逛街了,對於那時眼光高,口袋不飽的我們來說,商場貨太庸俗,大牌太貴,那去哪裡能滿足姑娘們愛時尚的心呢,也就非長樂路莫屬了吧!直到現在它都是我必逛之地,外地的女朋友來也是先帶她們去那裡掃一掃貨,你就知道它的地位有多重要了
@思季豆(金粉世家)
長樂路在舊上海叫蒲石路,是一條有歷史的路。即便是在今天,轉角遇見的老別墅還是充滿了情調和故事。現在說起長樂路,一般印象中是老建築與個性小店。往往忽略了每天人數吞吐量最大的——上海市第一婦幼保健醫院。自從我外甥在此呱呱墜地,長樂路在我心裡變得特別。
@劉鴻雁(錦繡坊店主)
長樂路在我生命中是非常有重量的。一直以來對上海的印象是高樓大廈人流如織,但是8年前第一次踏足長樂路的時候,我發現這座城市還有這般鬧中取靜的街道,埋下我來這座城市生活的種子。很愛秋天,愛梧桐,愛落葉飄零燈光閃爍的午後,而長樂路上,一家家小店,就如同一個一個在這座城市裡生活的人一般,以其獨特的魅力感染著我。
@carrie(大讚光合創始人)
2012年的12.21長樂路500弄的配飾工作室成立,為何記得真切?那是個據說要世界末日的日子。當晚我們在二樓的工作室舉辦party,大家聚在一起喝香檳慶祝餘生!此後的三年我都浪跡在長樂路一帶,弄堂右轉三十步路是減減的「棉花田」一家隱市的歐洲獨立設計師買手店,院子里兩隻碩大的鸚鵡每天說著半人半鳥的話。那時也經常拜訪在人民美術出版社任社長的樂堅老師,人美的院子大得驚人,栽著彷彿已成精的百年古樹,恐只有航拍才能發現的深宅大院! 長樂路每個弄堂走到底都是曲徑通幽處,晃得肚皮餓了500弄堂底的花腰面正熱氣騰騰的等著我,老闆是老上海親自下面,中午排隊,無晚市供應。仲夏黃昏老闆一家門搖著扇子在家門口幾隻冷盤一箱啤酒日子過得樂樂惠惠。
@王丫丫(AMTF設計師店主)
我們在三年以前在長樂路覓得一間帶部分院子的房子,在1251號。這個據點,後來成為了我們跟朋友們聚會的地方,還有還有我們的瑜伽教室。像敦煌畫院的院長,上海實業的董事長等很多朋友都來過這裡。而我們的瑜伽教室也有一百個左右的學生,他們來自九個國家。裡面有我關係比較好的有法國人~里昂的媽媽,她教我法語幸會和再見。也有加拿大的朋友,她練習瑜伽幾十年。
@俞冰泉(華山路英九傢具店主)
2000年初的時候知道了長樂路,經常會去淘外貿原單的服裝。十多年過去了,後來自己從事了眼鏡零售,第一時間就想到必須在長樂路開家眼鏡店,專賣國外的小眾設計師品牌眼鏡,於是就有了JOHNIE&JENNIE這個集合店,成了潮牌店的店主,在每天來來往往的顧客中結識了很多朋友,有知名的明星,還有設計師、買手、媒體等等,閑聊中大家對長樂路都是懷有特別的情節的。
@王愛民(長樂路JOHNIE&JENNIE店主)
曾經在長樂路開過一家小咖啡店。雖然只有潮牌,但我一直覺得長樂路跟咖啡很配。很喜歡它道路兩邊的法國梧桐。對於春天,梧桐飛絮使你思念;對於夏天,斑駁光點給你愉悅;對於秋天,滿街的落葉使你回憶;對於冬天,光凸的樹丫使你期盼來年新的開始。我喜歡坐在自己的店裡望著窗外的梧桐,四季如一。
@海子不死
不知從何時起,陸陸續續的看到這條馬路關閉,那個老店關張搬遷,不知道這成了一個普遍現象的城市規劃還是不湊巧的集聚在了同一個時間段。一個城市的溫度,特色,基調,不光是從人文地理上表現,更會從大街小巷的人情風貌上體現。從我個人來而言,為什麼喜歡上海,不只是因為她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屈指可數的國際金融中心,更因為這裡的人文景觀,海納百川,有包容的一面,更有她獨具一格的一面,讓遊客留連忘返的不只有東方明珠,還有形形色色的小馬路,長樂路就是其中一條。如果一條馬路不能逛,那就只剩下路的功能上的存在意義了。一條路不只是承載了多少過往車水馬龍,還承載了多少人的記憶回憶,酸甜苦辣,就跟聽到一首歌,就浮現歷歷在目的一段往事一樣,踏上一條路,更會有時光倒流的感同身受。一片樹葉,一個小店,一條馬路,它們的存在在一個城市裡都超出了它們本質存在的意義。
@1v
作為一個畢業後就在上海工作的外來人員,忙碌的工作讓自己沒有太多的時間悠哉地享受生活,但繁忙之餘,自己或者和閨蜜若無目的性,就會去一個地方,那就是寫滿時尚的長樂路,或許只是單純的走走看看,或許並不是每一次都有美物被收入囊中,或許我根本不記得哪一家店的名字…逛餓了就覓一美食居所,給自己的胃以安慰~一天下來,視覺,味覺,聽覺都有極大的滿足,我想,這樣的時刻也算給自己的莫大安慰吧~
@小胖妞菲兒
長樂路對我來說貫穿整個人生。高中在保羅聚會吃飯,去新康花園找同學玩必經的地方。濃密的梧桐樹在夏天遮擋了炎熱。青年時代逛小店,我酷愛的首飾,基本都在那裡買。 到後來,公司在巨鹿路,就更有機會經常在長樂路晃,義大利冰淇淋,茶具,越南菜,羊絨服裝,棟樑的店,新開的網紅咖啡店,小而經典的西班牙菜餐廳……去嘉里中心有好多條路,但每次總是選擇從長樂路走過去,好像走在一條歷史和現實的交界里。
@傅莎珈
似乎上海每一條梧桐小道都有說不完的故事,長樂路就是其中的一條,小時候喜歡牽著媽媽的手去探一家家小店,長大後長樂路又成為了潮流的代名詞,而後各類個性食肆、cafe成為好友相聚的理由。
@Amanda G
長樂路最大的特色無異於這些觸手可及的海派建築及老弄堂,那些在弄堂里的生活依然讓人那樣熟悉,滴滴答答的水龍頭,長長的走廊,停放的單車……從飛躍,到塗鴉的滑板,專屬的滑板鞋,明星同款的帽子……還有李晨和潘瑋柏的NPC!長樂路上還有一個最西洋的古董店,裡面都是純英國的器皿和家居。
@泡泡的番茄
回憶起那段每日騎著自行車下班,沿著綠樹成蔭的長樂路往西回家,許多街邊小店帶給我很多溫暖時光。在這些小店中,特別吸引我的當數長樂路339弄1號的復興古董家居店。在那裡我第一次了解到了「Bone China」這個美麗的名字,也讓我收藏了第一件來自皇家阿爾伯特古老的鄉村玫瑰系列老鎮玫瑰咖啡杯。我以前上班在淮海路雁盪路,平行的長樂路是我回家騎車必經之路等於整條長樂路,一直到華山路轉至鎮寧路…熟悉或者去過的店鋪太多,太多回憶。但最終選擇了瓷器,我的最愛吧。
@於溶
記得大學剛畢業那會兒還是個逛街小白,只知道逛淮海路上的百盛、太平洋那種百貨商店。要說第一次好好逛長樂路還是外地同事告訴我的。每次她們來上海出差,都必打卡長樂路,不淘個昏天黑地絕不回去。後來我也從小白變成了熟客,甚至有國外的同事朋友來也會推薦他們去逛。
@Sundayhe的卡農
我就推薦兩個吧,一個是酒吧,一個是眼鏡店。酒吧氛圍很好,很安靜,好像是日本人開的店。另一個是眼鏡店,這家店的態度、品質和不落俗套的設計還是非常值得一去的。
@李今
對了,不久前,我將分手飯的地點也選擇了在了長樂路,因為鐘意這這條路給我的「做人姿態要好看體面」的感受和力量。所以那天我微笑著,忍住沒哭。 我也堅信,長樂路也會再次見證我真正的重新體面。
選的不約食堂,就因為知道再也不會見了。你看我,分個手也矯情。
@快看天上 有豬在飛~~
小時候曾住在長樂路瑞金一路這邊,小學是原瑞金一路小學,讀至四年級遷至長樂路小學,這塊區域早已是向明中學一部分。兒時的長樂路真的很長,以兩個錦江飯店這塊區域為界,過了瑞金一路的一段我把它劃為東段,是典型石庫門和老房子,因為這段有兩個學校,所以兒時這段長樂路根本與潮流無關,沿街都是售賣文具兼零食的雜貨店,當然那段當時沒有延中綠地的,那塊當時都是老房子。
兩個錦江飯店這段有最早的避風塘 對面則有一個古玩雜貨店,他家的櫥窗一直是我嚮往的,記得擺著一個胡桃夾子里那種木頭士兵。
@乘著風
詩歌
《我把自己扔在長樂路上》
那時候我還年輕。初到申城
住在長樂路上
那時候,我急於打開秘密之門
我急於遇見星空,以及星空的光亮
很多日子,我把自己扔在長樂路上
扔在咖啡館,扔在服裝店
扔進角角落落
很多日子,我把自己扔進蒲園
扔進楊絳先生的《我們仨》里
扔在華懋公寓外。張愛玲的文字
砸出了時光的傷痛
是呀,我痴迷於傳說也痴迷於新生
痴迷於昨天的顏色今天的心跳
以及痴迷每一個嶄新的自己
今天,當我回想起長樂路
足以讓我掏出一切讚美
@瓦爾登湖(紹興路瓦爾登湖店主)
歌曲
《長樂路情歌》
在喧鬧的城市裡面 有一個地方
那裡的路很長 梧桐樹站在兩旁
咖啡館們都躲在 不起眼的弄堂
人們標新立異 走的可愛匆忙
你說最愛那老洋房 刻畫著時光
因為總有一天 我們也會變成漫長
就像夏夜微風清涼 冬日暖陽
就像知道你在身旁 安心歌唱
好喜歡帶著你 去吃新旺茶餐廳
你知道我心情 雖然你喜歡假裝神秘
看著你的眼睛 隔著桌子的距離
好像我的心 全部都融化乾淨
愛你一萬年不算長 長樂路很長
長樂路也不算長 牽你手走很漫長
愛你一萬年不算長 長樂路很長
長樂路也不算長 我和你更長
愛你一萬年不算長 長樂路很長
長樂路也不算長 牽你手走很漫長
愛你一萬年不算長 長樂路很長
長樂路也不算長 我和你更長
詞/曲 @番茄炒蛋
留言:100人的長樂路故事
數一數唄,文本如有不足100個故事的部分,那是俞菱特意為你留白,請到下方留言,分享你的長樂路故事!
獎勵小編一杯咖啡唄!
TAG:跟俞菱逛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