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違背諾言出師北伐,挾持數萬百姓,司馬懿說蜀軍必敗

諸葛亮違背諾言出師北伐,挾持數萬百姓,司馬懿說蜀軍必敗

導讀:公元227年,蜀國丞相諸葛亮親率大軍由成都出發,前往漢中駐紮,準備第二年春天北伐魏國。

按照《三國志》記載,這一年是魏國的太和元年,魏明帝曹睿繼位已滿一年,朝中有曹真、司馬懿、陳群等一群文臣武將輔佐,君臣一心,國力蒸蒸日上。而偏安一隅的東吳政權,孫權主政已有20餘年,聽說曹丕去世之後,孫權派出大軍進攻夏口,但被魏軍擊敗,於是按兵不動,保境安民。總體來看,這一年三個國家都無太大事情發生。

「是歲丁未,魏之太和元年,吳之黃武六年也。魏明帝即位,既已逾年,君臣無間。前此吳入攻夏口,圍石陽,不克。是歲保境不動。」

可諸葛亮卻偏偏挑選這個時候大動兵戈,出師北伐。按照諸葛亮給劉備《隆中對》的思想,是要先佔領荊州、益州,然後向西平定少數民族,向南招降蠻夷。等到在荊州、益州站穩腳跟之後,要趁機發展經濟,整頓內政,以備統一天下。

至於如何統一天下,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的很清楚「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沒錯,諸葛亮統一天下是要北伐,可前提條件是「天下有變」。公元227年,三國並無大事發生,所以諸葛亮此時北伐有違此前自己《隆中對》中的既定方針。

北伐大軍出發之後,魏國隴右三郡南安、天水、安定紛紛響應,立刻投降了諸葛亮,形勢一片大好。可接下來諸葛亮用人錯誤,致使街亭失守,蜀軍全線敗退。在蜀軍撤退的同時,諸葛亮下令,將投降蜀國的三郡百姓全部帶往漢中。「會馬謖敗,三郡不守,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漢中。」

對於諸葛亮的這個做法,宋代史學家做出了尖銳的批判,認為三郡投降諸葛亮,而他卻不能堅守,是諸葛亮辜負了老百姓,而不是老百姓負他。當時正確的做法應該向老百姓認錯,讓三郡百姓依然心向蜀國,以備日後北伐之時再次得到擁護。

「則亮負於民而民不負亮,痛自引咎而謝遣之,使崤隴之民曉然皆知吾心,則後日之舉,不患其不至。」

諸葛亮將三郡百姓挾持到漢中,既不能動搖魏國的實力,還使數萬百姓背井離鄉,流離失所,隴右其它地方的百姓見此情況,以後怎麼還敢投降。司馬懿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對屬下說:「如果諸葛亮日後北伐,也必敗,因為他失去了隴右百姓的民心。」

對待歷史,必須較真!關注【國史講官】,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講官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兵馬俑的一個未解之謎,考古隊在湖北一座古墓中找到了答案

TAG:國史講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