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腎結石是如何形成的?

腎結石是如何形成的?

泌尿繫結石的表現個體差異很大,最常見的癥狀是疼痛和血尿。腎絞痛是最痛苦的癥狀之一,常突然發作,似乎「來無影,去無蹤」。其實腎結石早已埋下了定時炸彈。所以,腎結石患者一直可以沒有癥狀,或者時覺腰部酸軟。也偶爾有體檢時發現腎萎縮了,原來腎的結石太大了,一直在腎盂地方,導致尿液不能通過,致腎積水,腎皮質越來越薄,最後整個腎就廢了。這是更嚴重的併發症。

追溯根源,腎結石是如何形成的?首先了解一下腎結石的類型:

(1)草酸鈣結石:最為常見,佔71%~84%。特點為質硬,不易碎,粗糙,不規則,棕褐色,易損傷組織引起血尿。X線特徵為結石中有較深的斑紋,邊緣不規則,有時呈腎盂或腎盞外形。

(2)尿酸鹽結石:常伴高尿酸血症和尿酸代謝異常,特點為質硬,光滑,顆粒狀,黃色或棕紅色。多數由單一尿酸組成,X線下顯影較淡或不顯影。

(3)磷酸鈣結石:特點為易碎,粗糙,不規則,灰白色、黃色或棕色,往往因尿路感染和梗阻而引起。多與草酸鈣或磷酸銨鎂混合成石。X線顯影清晰,層狀紋較明顯,填充整個腎盂腎盞時,呈鹿角形。

(4)磷酸銨鎂結石:特點為光滑,多面體或椎體,增大較快,大多與尿路反覆感染和尿路解剖異常有關。X線顯影清晰,結石密度不均。

(5)胱氨酸結石為罕見的遺傳性疾病,胱氨酸尿病患中82%發生胱氨酸結石,35%發生於嬰兒或兒童。特點為質軟,光滑,蠟樣,淡黃色至黃棕色,其結晶呈六角形。因含硫而在X線片上易顯影。

發生與下列因素關係密切

1.飲食營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優質蛋白如動物蛋白攝入過多,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攝入則相對過少,就容易引起腎結石發生。因為攝入過多動物蛋白後,能夠使尿中的鈣、尿酸和草酸排泄量增加,易析出形成結石。

當動物蛋白攝入減少時,尿中鈣、尿酸和草酸排泄量減少,結石形成的危險性也降低。

目前,我餐桌上的食物配比與從前的大不一樣。最明顯的是人們常說的粗糧比例少了許多。因此,我們吃進去的粗纖維太少了,不利於腸蠕動,往往引起便秘,導致食物中某些物質在腸道內被人體過多吸收。蔬菜如菠菜、扁豆中,巧克力中草酸含量較高;豆製品、肉類中鈣含量較高;動物內臟、肉類中尿酸成分較多。因此,過多攝入上述食物,形成結石的危險性相應增加。

維生素D通過肝、腎中羥化酶的作用後,能夠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當攝入過多時,可導致高尿鈣,甚至高血鈣,易導致結石的形成。嗜酒者尿鈣排泄增高,含鈣結石患者宜忌酒。

癥狀由結石本身產生的局部刺激、梗阻、繼發感染和腎功能障礙所引起,其嚴重程度與結石的部位、大小、活動情況等因素有關。也有些患者常常無明顯癥狀,僅僅是在體檢時發現有泌尿繫結石。

2.高尿酸血症

這裡還是單列出此原因,因為中國的現狀顯示:中國現有近9000萬痛風患者,潛在患者1.2億,而痛風病發病率還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逐年上升(中國社科院調查)。痛風病已成為繼糖尿病之後的人類第二大代謝疾病。痛風患者伴隨著高尿酸血症,意味著尿液的高尿酸,在偏酸的環境下,很容易形成尿酸結晶體。時間的推移,晶體的聚集,最後形成結石的幾率就很高!所以患高尿酸血症者特需警惕高尿酸性腎結石的形成。

3.社會環境

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經濟條件好,生活水平高的地方,上尿路結石患病率相對高;經濟條件差、生活水平低的地方,下尿路結石患病率相對高。尿路結石的發生也與社會動蕩有一定關聯,如出現大規模的戰爭或者瘟疫大肆流行時,患下尿路結石則明顯增加。新中國成立前,小兒膀胱結石比較多;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膀胱結石發病率逐漸減少,而成人上尿路結石逐漸增加。

4.地理環境

山區、沙漠地區或熱帶地區尿路結石的發病率較高。熱帶地區和夏季日照時間長的地區,體內維生素D活性增強,鈣質在胃腸道的吸收增多,則其在腸道內的濃度就降低,與腸道內的草酸結合也就相應減少。容易吸收的草酸鹽濃度相對就較高,因而導致草酸鹽的吸收增加。因此鈣和草酸鹽的吸收增加,兩者共同經尿液排出增加,容易形成草酸鈣結石。

5.生活習慣

習慣憋尿和平常飲水少的人易形成結石。原理就不展開論述了......

專家建議:有沒有腎結石不要緊,最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當然有了腎結石也不要緊,治療就是了。至起碼沒有併發症就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腎結石 的精彩文章:

喝水預防腎結石,但是你的喝法全錯!

TAG:腎結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