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小平等:中國公共管理研究十大亮點

高小平等:中國公共管理研究十大亮點

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放管服」改革全面推進的宏觀背景下,2017年中國公共管理研究呈現出基礎理論研究深化、實踐前沿探索升溫、比較研究獲得拓展、回應現實速率加快等特點,多方面研究有新進展,取得了較大突破,成果豐碩。

1.公共管理研究進入「技術革命時代」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和運用,使虛擬政府、信息政府、一站式政府、電視政府、智慧政府等應運而生,公共管理實踐和理論研究進入「技術革命時代」。大量研究認為,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雖然加劇了公共管理治理的複雜性,但也為其改革和完善提供了契機。

信息社會的「數字政府治理」更加強調數據融通和以人民為中心的「智慧服務」,面對尚未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以及新技術革命帶來的雙重壓力,需要以互聯網思維合理界定市場監管內容的邊界,重構監管體系,走向「互聯網+監管」與「監管+互聯網」相融合的監管型政府。以人民群眾滿意為導向,重新思考散置於政府部門中的相關業務流程之間的邏輯關係,再造跨部門政府業務流程,是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深入推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需要進一步創新制度供給,建立健全職能整合、業務協同、規範管理、網路服務、統籌推進、法規保障等工作運行機制。

大數據的出現和應用將以各種形式解構傳統政府治理模式,有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壓縮管理科層、拉近宏觀微觀的距離。我國將構建統一高效、互聯互通、安全可靠的國家數據資源體系和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和數據融合。對我國當前分散化的政務數據管理結構,不宜簡單否定。它雖然存在難以實現數據開放共享和監督的缺點,但也具有專業性和數據處理能力強的優點,通過開放責任設置、合法權益保護、創新制度保障、建立業務協同長效機制等,可以促進政府部門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

人工智慧的興起不僅是技術或產業領域的重大發展,更是經濟、社會、政治各領域的基礎性和綜合性變革,由此產生的治理挑戰要求重構並創新公共政策框架。雖然技治主義被寄望於提高公共政策的合理化、科學化和合法性,但其在社會、政治和認知三個方面具有嚴重的整體性以及合法性危機。大數據技術引發了經濟模式的深度變革,也給個人隱私以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公共政策應發揮監管職能,改革監管模式、優化執法技術,實現有效規制以保護公民隱私。

2.國家治理現代化理論體系建構邁出關鍵步伐

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改革總目標以來,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構建中國公共管理理論體系,已經成為國內公共管理學界共同努力的目標。有學者認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與能力現代化必須完善國家治理體系的適度弱耦合結構,改變博弈參與人的個性特徵、互動結構與行為選擇,形成具有自我實施性與自我強化性、動員與治理能力更強的國家治理體系。

基於外部治理環境的複雜性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政府應當從行政價值重塑和制度變革兩個層面實現「政府再造」。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關鍵在於推進行政管理制度創新,行政管理制度創新在重新定位政府、市場、社會關係以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實現政府行政資源與經濟資源優化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一步,行政管理制度創新將圍繞治理體系現代化、大數據科技應用、生態管理制度等方面繼續推進。

另有學者認為,全景式公共政策的綜合理性時代向公共政策研究、制定和執行者提出了更為艱巨的任務,需要以更加深廣的研究,整體綜合的思考和評估,應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需求。國家治理現代化背景下的政府機構改革的指向是權力,需要依據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和法制國家的原則圍繞政府權力的合法性來源、權力的邊界以及權力的行使展開。國家監察體制的建立,致力於通過從行政監察向國家監察轉變,構建全域立體監察模式,是創新黨統一領導下的無縫隙權力監督體系和反腐控制網路的力舉。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創新工具,第三方治理是對傳統國家治理模式的補充與創新,是推動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措施和手段。

也有學者關注國家治理體系的基層元素,認為國家治理根在基層。市縣政府關係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環節,有效的社區治理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機構成和微觀基礎,同時必須充分重視農村社會治理能力。「整體性政府」理論和實踐經驗可以為進一步深化改革、研究破解基層政府「碎片化」問題提供有益借鑒。「精細化政府」是實現政府管理節約型、責任型、高效型、規範化、科學化、智能化的有效途徑,是現代政府治理的發展趨勢和中國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一帶一路」在德國故事多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