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22年8成手機搭載AI功能 前瞻十大應用

2022年8成手機搭載AI功能 前瞻十大應用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預測到了2022年,搭載AI功能的智能手機將從2017年的10%提升到80%。隨著智能手機從單純銷售產品,轉向具高吸引力的個人化體驗,智能手機上的AI解決方案將成為未來兩年各家廠商發展藍圖的重要一環。

Gartner表示,人工智慧(AI)功能將成為各家智能手機廠商的產品差異化關鍵,廠商將透過AI獲得新使用者,同時保留現有客戶。Gartner研究總監呂俊寬表示,未來AI功能將讓手機自主學習、規劃和解決使用者的問題,使智能手機更聰明,降低認知負擔,不過目前智能手機上的AI功能仍處於萌芽階段。

AI智能手機的十大應用

Gartner研究總監Roberta Cozza指出,未來兩年,智能手機將結合兩種或兩種以上的AI功能和技術,提供升級強化的使用者體驗。Gartner提出AI智能手機的十大影響力應用:

一、手機中的「數位自我(Digital Me)」

智能手機將成為使用者的延伸,能識別使用者並預測其下一步的行動。「數字自我」了解你是誰、想要什麼、何時想做以及期望如何完成,並依照許可權執行任務。

智能手機將全天候記錄生活,從中學習、規劃並為你解決問題。手機將利用感測器、鏡頭和數據自動完成這些任務。例如連網家庭中,當屋子裡沒有人的時候,手機可以指令掃地機器人打掃,或者在你到家前20分鐘開始用電飯鍋煮飯。

二、使用者驗證

以密碼為基礎的簡單身份驗證變得日益複雜,效率卻越來越低,導致安全性、使用者體驗都差強人意,以及過高的擁有成本。安全技術結合機器學習、生物特徵辨識和用戶行為,大幅提高可用性和自助服務能力。舉例來說,智能手機可以捕捉並學習使用者行為,像是走路、滑手機或按壓手機的方式、捲動和打字習慣等,而不需要密碼或主動身份驗證。

三、情感辨識

情緒感知系統和情感運算(affective computing)讓智能手機能夠偵測、分析、處理和響應人們的情緒狀態和心情。虛擬個人助理(VPA)和其他以AI為基礎的對話系統(conversational systems)技術越趨普及,進而推動了情緒商數(EQ)的需求,以獲得更優質的情境和服務體驗。舉例來說,車商可以使用智能手機的前置鏡頭,了解駕駛人的身體狀況或偵測其疲勞程度,進而提高行車安全。

四、自然語言的理解力

智能手機上持續的訓練和深度學習將提高語音識別的準確性,更加理解使用者的具體意圖。例如,當使用者說「天氣很冷」時,他的真實意圖可能是「請網購一件外套」或「請調高空調溫度」。又或者在國外旅行時,自然語言理解力可以使智能手機達到接近實時的語音翻譯。

五、擴增實境(AR)和AI視覺

iOS 11發布時,蘋果提供了一個ARKit功能,讓開發人員可以更容易將AR融入應用程序。Google也同樣宣布推出Android版ARCore AR開發工具,預計於明年年底前在約1億個Android裝置上搭載AR。Google預計明年幾乎所有新款Android手機都將預載AR功能。例如協助收集用戶數據和檢測疾病(如皮膚癌或胰臟癌)的應用程序,就是一個使用AR的範例。

六、裝置管理

機器學習將提高裝置效能和待機時間。例如有了多個感測器,智能手機能更加理解、學習使用者的行為,像是知道什麼時候會使用哪個應用程序。智能手機將能在背景執行常用的應用程序,以利快速開啟,或關閉不使用的應用程序,以節省內存和電力。

七、個人分析(Personal Profiling)

智能手機能夠搜集行為和個人分析的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據正在進行的活動及其所處的環境(例如家中、車上、辦公室或休閑活動),實時取得保護和協助。保險公司等服務商現在可以將重點放在客戶而非資產上;例如他們可以根據駕駛行為,進而調整汽車保險保費。

八、內容審查/檢測

手機可以自動檢測受限制的內容,檢舉有疑慮的圖片、影片或文字,並啟用各種通知提醒。計算機辨識軟體可以檢測任何違反法律或政策的內容。舉例來說,使用公司配發的手機在高機密空間拍照、或是儲存機密文件,將發送訊息通知IT部門。

九、個人拍攝喜好

個人拍攝喜好包括能針對使用者的個人審美偏好,讓智能手機自動美化照片。舉例來說,東西方的審美偏好不盡相同,大多數中國人喜歡白皙的膚色,而西方人則偏好古銅膚色。

十、音訊分析

智能手機的麥克風能夠不斷接收真實世界的聲音。裝置上AI功能可以辨別這些聲音,進而引導使用者或啟動特定動作。舉例來說,當智能手機聽到使用者的打呼聲,即可啟動使用者的手環,促使其改變睡眠姿勢。

關注DIGITIMES,產業資訊一手掌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IGITIMES 的精彩文章:

自駕車感測技術 2018年持續創新演進

TAG:DIGI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