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3種70年代的特色美食,全吃過的估計已經抱孫子了!

這3種70年代的特色美食,全吃過的估計已經抱孫子了!

70--80年代時期的吃方面相對好了很多,雖然有些物資還是憑票供應。我記得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買過冬的秋菜,基本是白菜,土豆,捲心菜,大蘿蔔為主,買大白菜基本都是一小堆一小堆,一買就是幾百斤,然後放在木板上來稱重,大蘿蔔買回來在家的後院子挖個坑埋上。米面基本都是國營糧店,有一個白鐵皮做的斗子來稱重,那時可是吃定量的糧食。

貼餅子

「不得不說玉米麵餅子就著小鹹魚是一個記憶里的味道,因為這個味道是只有在上世紀70年代生活過的人才會有的經歷。 有個笑話是這麼說的:一戶人家買了幾條鹹魚吊在屋樑上,家裡人吃飯時候看一眼屋樑上的鹹魚,就口乾糧。一次,小兒子告狀,「爸爸,哥哥他剛才多看了一下!」父親說,「隨他去!齁死他!」。多看幾眼就要齁死人,可見鹹魚有多咸。不過老話說:「想解饞,辣椒、鹽」。吃過鹹魚那就只好多喝水了,不然可要變成「夜貓虎子」(蝙蝠)了,至於吃多少鹽才能變成蝙蝠,有待試驗驗證。

菜糰子

以前生活條件儉樸,想吃點白面是不容易的。但那時候野菜多,90%的菜+10%的面就是這個東東啦。在以前你們肯定是吃過,這種就是菜糰子啦,相信很多奶奶輩的人都是會做的,很多時候吃什麼吃膩了,奶奶就會做起玉米面菜糰子,小時候吃的時候就是單純的覺得好吃,自從奶奶走了以後,沒有人會做這個了,現在雖然能買到卻是吃不到了那個味道了,我想念的我的奶奶。

糍粑

揚中俗稱「十月朝」,風俗是吃糍粑。記得小時候,在那個物資還相對匱乏的日子,我對風俗習慣根本不關心,最關心的還是口腹之慾,鬆軟的糯米,香甜的芝麻糖,這就是十月朝的期待。

一般說來,滾好的糍粑總會有剩餘,但涼了的糍粑就不那麼好吃了,別急,手巧的媽媽總會有辦法。第二天早晨,涼糍粑切成一片片的,下油鍋一走,四周烏黑兩面金黃的煎糍粑就新鮮出鍋了,外表鬆脆,內里糯滑,還散發出芝麻糖的香味,又可以大快朵頤了。

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主要菜譜:野菜糰子,苞米面貼餅子,窩窩頭,鹹菜疙瘩,菜葉粥,小米粥,高粱米飯,雜和面粥,苞米糊,

70年代:炒麵(油茶麵)蔥花餅子,素菜雜湯,大米粥(這也是混的好才有)挂面,

80年代:大米稀飯,炒菜類,肉還是奇缺,

90年代和現在差距不是很大,糧食放寬,96年停止憑票夠糧,奢侈菜出現,開始吃肉,吃野味,

00年代:健康飲食所以糧食精細,食物越來越美味多樣!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吃果果的小女孩 的精彩文章:

這三種水果不要吃,長久之下有細胞癌變風險!可惜好多人還不知道

TAG:愛吃果果的小女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