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口令人難忘的美食,正是家的味道
大自然總是把最美好的東西賜給最勤勞的人們
還在初冬
象山半島大地上就到處瀰漫年的味道
對於美食,象山人總是有自己獨特的感悟
魚乾
冬天的帶魚是最最肥美的,身寬肉厚,多油水。曬帶魚,越新鮮越好,大小則是6-8兩左右一條的最好,刺少肉多,且肉質鮮嫩細膩。新鮮的帶魚買回來後,去腸、去頭去尾,取其肥厚的中段,加適量的的細鹽、白酒、生薑腌制5-6小時後,取出瀝干,用粗竹籤串連起來,掛在向陽通風處晾曬7-10天左右,軟硬適中,出油即可。
?帶魚
曬好的帶魚乾,可蒸可煎,亦可做羹湯,味道都不錯。湯年糕或者燒面的時候切少許放進去,相得益彰,滋味絕佳。
?鰻魚
相比較常見的帶魚,曬鰻魚的要算是家境殷實的人家了。每年的秋冬季節,有些象山人家就會剖幾條鰻鯗晾曬在陽台上。一條條長長的魚乾排將開來,這場景,就好比北方人串辣椒、灌臘腸風乾一般。曬的是鰻鯗,讓人感受到的是這家人滿滿的家居生活味兒。象山人很多都喜歡吃鰻鯗,不管是湯麵湯年糕或是炒菜上桌,總少不了加點鰻鯗增添些風味。
石浦香腸
當冬天的空氣變得清冷而寒冽,當西北風呼呼刮起來時,這就意味著,適合做香腸的季節到了。
一說到手作香腸,象山人都懂:那是場冬季里的盛宴。穿越時光,切換空間,看,左鄰右舍聚攏一起,今天為你家做,明天為我家做,巧手媳婦們的歡樂打破了冬天的寒冷,也調劑出了人間別樣煙火。濃濃的人情味最後都凝結在了紅白相間的香腸上。
由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石浦港畔吹來的絲絲寒風更為凜冽,同時大自然還附贈了漁人寒風中淡淡的鹹味,也因為此,石浦香腸有了獨特的味道。
有的人做香腸的技藝是外婆傳給媽媽的,90年代初,一個鋼瓢、一塊案板就能做香腸了。有經驗的外婆按肥瘦比例,酒、糖、鹽、五香粉也各自按配比拌好腌好,再用竹竿往鋼瓢的柄里塞,那時的產量也就只能滿足自家的需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做香腸的工具也變成了各種各樣的絞肉機、灌腸機,科技直接提高了產出率,石浦香腸不再是一腸難求。
但當冬天西北風颳起的時候,只要媽媽們有空,還會去市場挑些新鮮的土豬肉自己動手做。
做好的香腸,需要及時掛在隔陽的戶外。一串串長長的肉腸必須經歷西北風十來天的考驗。
在時間的流淌中,風乾後的香腸就變得緊緻,肌紅脂白,肉色鮮艷。於是,品味最期待的第一批晾乾香腸的時刻到來了。先用水略微泡一下風乾緊實的香腸,放在蒸飯的鍋上蒸熟,屋子裡不一會兒就瀰漫著濃郁的香氣。
趁熱用刀輕輕切開,油就一下流淌出來。輕輕一嚼,精肉嚼而不老、肥肉油而不膩,鹹味中帶著絲絲甜意,入口瞬間心花怒放。
搗年糕
當年糕用最柔軟的潔白溫暖冬季
每一次的相遇都是生活的恩賜
俗話說:「吃了年糕,步步登高」……每逢過年的時候,家裡都要搗年糕吃的。那份十分香甜、十分筋道的口感,那種濃濃的過年味道,總是在不經意的瞬間,慢慢地爬上心頭……
寒冬臨近,年糕的香氣四溢,誘人得很。聞香而動,快步來到村裡臨時搭設的灶間,熱氣升騰中,只見三四個蒸桶一字排開,幾個幫工正忙著將米粉倒進木製的蒸桶里;狹長的過道上,十幾名村民正忙前忙後,有的正在按配比稱著米的重量,有的排隊等候用機器把米加工成米粉……眼前這一幕做年糕的場景,讓人不禁有一種久違的親近感。
農家長大的人,對每逢歲末做年糕有著深刻的記憶。在象山鄉村,屬於過年必備的一種食品。
翁師傅形容自己就像個走村穿鄉的手藝人,找人口相對集中的村莊落腳,支起做年糕的裝備,村口貼個告示,村民們便聞訊而來,一般呆上四五天,再轉戰其他村莊。翁師傅說,做年糕也是一份技術活,首先,做年糕用的米有講究,先要將糯米和粳米進行配比,兩則之間的比例拿捏很重要,一般粳米和糯米按3:7比例配比為宜。在加工前,需要把米在清水裡浸泡十多個小時,方能磨成米粉。
「蒸米粉也得講究。」米粉要一層一層地蒸,等一層熟透了,才能倒入下一層,這樣蒸出來的米粉才均勻、細膩,做出來的年糕才好吃。蒸好的米粉就變成了潔白通亮的米糕狀,翁師傅將蒸熟的米糕放入加工年糕的機器口,然後用一個小木棍將米糕進行搗壓,在機器的運行中,一根長條狀的年糕緩緩出來了。
米胖糖
要想做出香脆的米胖糖,最關鍵的一步就是煎糖油。為了使最後切糖的時候不粘手,在煎糖時要預先往鍋里先放進一點植物油。接著再將番薯糖汁融化在大鍋里,這可是項技術活,並非人人都能操作。
番薯糖汁最要緊的是掌握火候,如果火候過了,糖油汁過熱,糖就容易軟化不能成型。而火候若是不到又會發硬,影響米胖糖的口感。恰到好處的火候才能做出香脆可口的米胖糖來。煎好糖油後,把準備好的米胖按事前已算好的模子量,然後倒進鍋里跟糖油攪拌,務必使每顆米胖上面都能沾上糖油,而且動作要快,在米胖糖中加進一些熟花生、熟芝麻和花花綠綠的果脯,既美觀又好吃。
最後將攪拌好的成品倒到桌上的木頭模具里,再壓實。等到半熱不冷的時候,迅速拿掉模具,將米胖糖切成長方形的大塊,再劃一道淺的刀口方便掰開。
做好的米胖糖還帶著從鍋內出來的餘熱,散發著誘人的米香和番薯糖特有的清香,饞得我是直流口水。
番薯燒酒
「我們村每家每戶都會釀造番薯燒酒。」家住山頭村的張照根釀造番薯燒酒的經歷已有四十多年,他告訴記者,「燒酒主要原料是番薯、大米等,用自製的白葯混合番薯,密封發酵兩個月時間後才可以燒制,這是純正的燒酒,沒有放進任何的添加劑。」
在現場,張師傅把經發酵的番薯和虛谷(沒有米粒的稻穀)攪拌均勻,放到一個特製的燒酒容器里,之後,大灶就開始猛火作業,沒多久,一股液體就從導流管里慢慢地流了出來,這就是番薯燒。剛剛燒好的番薯燒不僅醇香,而且色澤也很好。
每年年初,山頭村家家戶戶就會開始為釀造番薯燒酒做準備。經驗豐富的村民3月份就在自家院子里撒上辣蓼草種子,6月份便可以收割辣蓼草煎熬製作辣蓼水了,然後將大米磨粉混合辣蓼水,切塊發酵並晒乾,製成酒引白葯。
待到11月份,田地里的番薯成熟收穫,村民們將番薯煮熟冷卻後添加自製白葯在大酒缸里密封發酵2個月,最後才能在年關臨近的時候打開密封,混合虛谷燒制番薯酒。
剛剛燒好的番薯燒不僅醇香,而且色澤也很好。在象山,番薯燒十分暢銷,往往在春節前就會賣斷貨。
據制酒師傅所說,75市斤干番薯絲,25市斤大米,能製作40多度燒酒40市斤。這可是好酒呵!如今,番薯燒酒製作技藝是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部分圖片來源:中國象山港網站
TAG:象山旅遊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