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存在手工3D列印么?這位設計師教你做
創意
01-12
「植繕」花瓶
這一系列作品的最初概念是對3D印刷陶瓷的流行而激發的靈感。設計師基於仿生學,以徒手的形式複製了3D印表機的做法,將一個個圈狀結構堆疊起來。
容器是通過堆疊、摺疊、壓、拉來建造的,這些步驟通常由濕粘土的重量決定。
這些容器的外觀隨著製作方式的變化呈現出起伏不定的狀態,幾乎被推向結構的極限。與機器不同的是,設計師能夠覺察到黏土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所產生的極其細微的變化。
只有對材料的物理性質進行不斷的實驗和觀察,才能夠獲得這種對於可塑性和可操作性的感知能力。在沒有固件和機器加工的情況下,任何兩個容器都不可能完全一樣。
該作品在自動化普及的時代背景下強調了藝術家的手工之美。
這種對物體可塑性和可加工性的了解,只有通過親手實驗和觀察,才能夠處理和操作材料。在沒有固件或機械的過程中,沒有兩個容器是相同的。
而陶瓷製作過程中,自編纏繞技術往往導致破損和扭曲,在製作的過程中,乾燥和燒成階段經常會有意外變形。這個意外的情形為作品賦予了額外的「侘寂」之美,一種對於無常與不完整性的接納與讚賞。
正如該項目的名稱所暗示的,植物生命被用來填補和美化裂縫,隨後的作品成為活的有機體,並將在未來幾年成長和演變。
事物的缺陷在此沒有被刻意隱藏,而是得到了強調和美化,為「可見的修復痕迹」賦予了可持續性。
因此,原本不確定的事物獲得了意料之外的設計美感。
手動3D,聽起來是不是還挺酷?
圖片來源: Zhu Ohmu
TAG:設計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