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君如新電影被群嘲,為什麼港片越拍越沒味了?
對於吳君如,我想大家應該跟我一樣是報之以好感的。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中,能豁的出去扮丑、插科打諢,不計較形象的喜劇女星,菌菌印象最深的,一個苑瓊丹,另一個是吳君如。
所以,當得知吳君如的導演處女作《妖玲玲》上線時,菌菌是滿懷期待的。
可等到看完電影,這份期待不由得變成了一陣失望。
這部擁有開心麻花、岳雲鵬、愛笑會議室等眾多喜劇大咖的電影,及格線都沒到,豆瓣4.7的評分也是很中肯了。
即使有吳君如的情懷加成,菌菌也沒法昧著良心說《妖鈴鈴》是一部好片。
整部電影就像個大雜燴,各種元素穿插混合,不倫不類。
看到紅衣女鬼嚇人時,以為是驚悚喜劇。
這種喜劇鬼片在80、90年代的香港非常流行,吳君如駕馭起來也是駕輕就熟。
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卻依舊讓你笑得肚子疼。
作為一個驚悚喜劇愛好者,到此為止是非常滿意的。
本以為就按照這個套路進行下去,但沒曾想「女鬼走了,喪屍來了」……
啊,原來是喪屍片啊!
雖然有點突兀,但看在喪屍做得這麼逼真、這麼血腥的份兒上,也可以接受。
等等,好像有什麼不對……
嗯?這群喪屍竟然是地產商人為培養的??
沒有一點點防備,就這樣被灌了一碗味道純正的雞湯。
原來講了一個「我們一起做釘子戶,一起對抗無良奸商,一起攜手共建美好社會」的溫暖有愛的故事。
一部不到90分鐘的電影,竟然將亞洲女鬼、歐美喪屍、中國地府、網紅直播、釘子戶、友情愛情等元素全部囊括,十八般武藝都耍的假模假式,不得不佩服。
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吳君如「野心」太大,什麼都想來一點。吳君如畢竟是從港片黃金時代走過來的,《妖鈴鈴》也就自然會有不少港味的類型元素。
比如前面講到的驚悚喜劇,立馬讓我想到了吳君如主演的多部喜劇鬼片,如《一眉道人》、《猛鬼霸王花》、《猛鬼大廈》等。
本片從劇情的結構設置來看,幾乎和《猛鬼大廈》這類港式經典鬼片如出一轍。
一群人困在一棟大廈里與「鬼」鬥智斗勇,這群人里有有武功高強的驅鬼大人,有冒冒失失的膽小鬼,有缺心眼的蠢蛋,但整體風格並不以驚悚為主。
「鬼」在與人的追逐中製造出不少烏龍,引出一個又一個笑料。
再比如對周星馳直接的致敬。
當沈騰飾演的黑老大出場,同喪屍們群舞,我第一個反應是周星馳的《少林足球》和《功夫》。
拆遷樓「萌貴坊」,也自然而然讓你想到「豬籠城寨」。
連遠景角度都毫不避諱地一致。
故事套路也與《功夫》驚人的相似:
風水大師來到拆遷樓騙錢,做了壞事後良心發現,又決心幫拆遷戶討回權益。
無厘頭橋段也會讓你想到周星馳的電影。
比如在片中,主角們要搭一座人肉梯子。
一向走現實路線的陳可辛覺得不合邏輯,但在吳君如的理念中,「畢竟是瘋癲喜劇,需要一點卡通的感覺」。
最後說到本片對社會底層小市民的關懷。
本片的主角們都是社會底層小市民,他們都有生活的無奈,可能常常互相諷刺揶揄,但當危險來臨時,關鍵時刻又能互幫互助。
這種笑中含悲,悲中帶笑的劇情設置也是香港喜劇電影之所以打動人的地方。
香港喜劇電影從第一代喜劇之王許冠文的《半斤八兩》,到無厘頭巔峰周星馳的《功夫》、《喜劇之王》,再到喜劇天后吳君如的《金雞》。
他們作為喜劇人,始終沒有拋棄對社會底層小市民的關注和憐憫。
這些情懷拆開看每一點都沒有錯。
但糅合在一起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小時候你第一次去好朋友家裡玩,身為主人的他恨不得把所有好吃好玩的東西都拿出來給你一樣。
吳君如的導演首秀,就是那個小主人。
她太緊張、太用力,反而過猶不及,使得電影太滿、太雜,乃至於最終成片整個崩塌,成了一部港式喜劇套路大雜燴。
你能感受到她的用心,所以都沒辦法憤怒,更多的是對她力不從心的同情。
大衛·波德維爾在《香港電影的秘密》一書中,用「盡皆過火,儘是癲狂」來形容港式無厘頭喜劇。這種極其誇張的無厘頭式喜劇也成為了香港重要的電影類型之一。
我們這一代人童年記憶里一定少不了一兩部捧腹大笑的港式喜劇。
然而在香港電影沒落後,這種氣質的喜劇越來越少。
吳君如的這部《妖鈴鈴》,很想要找回一些港式喜劇的精神氣,但是讓人遺憾的是,目前看來還沒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