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芳華》背後,看女人是怎麼變美的

《芳華》背後,看女人是怎麼變美的

當前,最火的電影是《芳華》。

《芳華》的背後站著一個女人:嚴歌苓。

據說,這個女人的故事,

遠比她的小說還要傳奇!

1

好出身和她被撕得粉碎的「初戀」

1958年,嚴歌苓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

祖父嚴恩春,16歲上大學,25歲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是托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絲》的中文譯者。

父親嚴敦勛,筆名蕭馬,是著名作家。母親則是一名極為勤奮的話劇演員。

她在文藝而浪漫的家庭氛圍中出生長大。

小學一年級,瘋狂時代來臨。學校停課,嚴歌苓便回家看書。

所有能想到的西方經典小說,她都在被她形容為「滿滿是書」的父親的書房裡找到。

小小年紀,她讀《唐璜》、讀《戰爭與和平》、讀《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復活》……

她喜歡挑選喜歡的段落出去和小朋友們繪聲繪色地講,看漏的部分,自己編一段接上去。她的創作才華,那時便埋下了種子。

嚴歌苓說,我12歲就成年了。

那一年,父親的薪水沒了,叫「凍結」。媽媽早已不上舞台,身段粗壯得飛快,坐在一張小竹凳上,「吱呀」著它,一晚上都在桌子上剖小魚。她警告我們:所有的魚都沒有我和哥哥的份,都要託人送給在鄉下「勞動改造」一年沒音信的父親。

那年,12歲的她考入了成都軍區歌舞團,成了一名跳芭蕾的文藝兵。

和《芳華》中的姑娘們一樣,開始她自己的芳華。

她從未放棄的是閱讀。

一個夏天的晚上,在文工團的倉庫里,她發現了很多書。雖然書已經發霉了,但是她異常興奮,偷偷地把書綁在褲腿里,帶回了宿舍。

其中一本《拜倫傳》,影響了嚴歌苓人生的走向。

她佩服拜倫內在的驅動力,被拜倫表現出的強大內心激勵著,憑添了很多奮鬥的力量。在部隊里,她不是先天條件最好的一個,但卻是最勤奮的那一個。

凌晨4點,嚴歌苓已經在第一縷晨光還未照射到的舞蹈室里壓起了腿。

腳高高地架在窗欞上,將腿拉成一條直線。這是那段時期,嚴歌苓生活里最常見的姿勢。在不訓練的時間裡,她也壓著腿看書、寫信。

也許讀了太多的文學作品,心裡種下了浪漫的種子,萌發了對未來美好的希冀;也許那麼小的年齡遠離親人的孤獨,想往著靈魂的依託;也許……

總之,在那個她還不懂得什麼是愛情的年月,她瘋狂地愛上了一個人。一個比他大15歲的軍官!

6個月里,她給他寫了上百封情書。

但是,結局不是羅密歐與朱麗葉,也不是梁山伯與祝英台!

在那個年代,部隊禁止戀愛。

部隊查下來,那個英俊的軍官成了愛情的「猶大。」

為「表現自己」,他舉報了她。

嚴歌苓被叫去,一遍一遍地寫檢查。寫完一遍,上級又會打回去重寫:「寫得不夠細!要細節!」

正如《芳華》里審問劉峰:手往哪裡摸,咱聊的是細節……一樣,悲催而可笑,這就是嚴歌苓的經歷。

就在這樣的舉報與審查里,15歲女孩對愛情的懵懂與嚮往,被磨得變形、撕得粉碎。

絕美芳華,遭遇凄風冷雨……是落英滿地,還是零落成泥?

2

戰地記者與美國留學

花一樣的年齡,嚴歌苓卻執意不做溫室花朵。

20歲,她主動請纓,成了一名戰地記者。

現在的孩子,有幾個能吃這樣的苦。現在的家長,有幾個會讓孩子吃這樣的苦。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嚴歌苓來到前線。

在戰地醫院,她聞到了戰地醫院空氣中特有的味道。

血肉模糊的戰友,撼人心魄的呻吟和咆哮,觸動了嚴歌苓對生命思索的開關,「潛伏」在嚴歌苓身體里的「作家基因」一下爆發了,她把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體驗寫進小說處女作《七個戰士和一個零》。

戰爭不是英雄主義,是一條條年輕的生命。當時整個醫院都是血腥的氣味,你會知道,疼痛是有氣味的。

戰爭刺痛了她的心,也讓她更深層讀懂了生命的含義。她要寫,要傾訴。

25歲,退伍後的她成了一名專職作家。

在鐵道兵政治部擔任創作員,豐富的軍旅生涯為她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素材。

她的長篇小說《雌性的草地》及短篇小說《天浴》、《少女小漁》,像一束光,相繼在世人面前刷亮。

1988年,命運在拐角處讓她失望人生轉了個彎兒。

一次美國的演講邀請,嚴歌苓第一次走出國門。

那是改革開放不久,國人熱衷美國的時代。

嚴歌苓是個寫者,她本能地用自己的視角去搜索世界,吸收多味的給養。

這樣,回國前,她即決定報考美國的研究生。當時,她30歲。

如果是你,你會拋開家庭,遠離親人,走向未知的生活嗎?

嚴歌苓,頭也不回。

她只帶了三本新概念英語、一本詞典,就登上了赴美的飛機。

與他同時起飛的是她的作家丈夫,他去了澳洲。

婚姻里,誰都想堅守自己的夢想,那「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就成了收藏。

帶著痛苦與希望,嚴歌苓只剩下努力。

努力到什麼程度?

在餐館洗盤子時,兩隻胳膊都寫滿了英語單詞,腦子裡一刻不停地學習,把三本新概念背得滾瓜爛熟。

就這樣,一年後,這個英語小白竟然被美國兩所知名大學的寫作專業錄取。

最後,嚴歌苓選擇了哥倫比亞藝術學院,在那裡接受系統的寫作訓練。

她拿出當年練舞蹈的勁頭,成為了班上的優等生,是全額獎學金獲得者。但獎學金只夠學課費用,她怎麼生活?

課餘時間,這位在國內小有名氣的作家仍然去洗盤子、做保姆……

80、90年代,還沒有「富二代」和「官二代」的固化,那時,沒有洗過盤子的留學就叫「掛科」。

可也正是這段被嚴歌苓稱為「最艱難的」的一段經歷,讓她「好像多出一條命來,是脫胎換骨的一種」。

苦難是最好的老師。

我忽然想到很多年前,流行過一個觀點:就是提倡苦難教育。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有好幾年,隨便在什麼地方,都能聽得這樣的格言,現在,在一片享樂的交響中,連尾音都聽不到了。

苦難是人生的財富,沒有夏日的雨打風吹,哪有秋天的閑庭信步?

苦難是前進的動力,我們今天不讓孩子吃苦,恰恰會讓他的未來更苦

經歷寒霜,嚴歌苓綻放得更美!

3

邂逅的愛情比電影還傳奇

有一天,去朋友家裡,朋友介紹她認識一位美國小夥子勞倫斯。

這個小夥子,英俊瀟洒,才華橫溢。

在美國外交部工作,是個「中國通」,他在瀋陽任了兩年的領事,講一口流利的中文。

出於禮貌兩人彼此握了握手,就在兩個人握手地瞬間,她的一個眼神,讓他意亂情迷,被深深吸引。

也許這裡就有嚴歌苓詮釋的獨特的美。

嚴歌苓說:「漂亮和美麗是兩回事。一雙眼睛可以不漂亮,但眼神可以美麗。一副不夠標誌的面容可以有可愛的神態,一副不完美的身材可以有好看的儀態和舉止。這都在於一個靈魂的豐富和坦蕩」。

他對她展開猛烈的追求,在生活上關心她,帶她出席各種場合,這讓她在異國他鄉有了溫暖的感覺。

她們就這樣戀愛了,甚至開始談婚論嫁。

然而,美好的東西向來不會輕易綻放。

由於勞倫斯的外交官身份,由於嚴歌苓在國內10餘年的軍旅生涯,由於中美敏感的外交關係,FBI(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人接連對她進行跟蹤、調查,甚至測謊。

這激怒了勞倫斯。

在要麼離職,要麼結婚的冷酷現實面前,在前途無量的外交官生涯的珍惜和放棄之間,他選擇了愛情。

1992年,她們在舊金山結婚。勞倫斯在德國政府資助的商會找到了工作。

勞倫斯的的鎮定、從容,從此讓她心裡有了一個溫暖和安穩的港灣。

正是這段穩定美滿的婚姻,使她多年的沉澱和積累有了越來越好的發揮空間。

2004年,美國外交部的政策鬆動,勞倫斯被「召回」復職重新做了外交官。

嚴歌苓跟著他一起遠赴非洲,做起了專職的外交官夫人。讓她的多年海外旅居生活積累又添了新視野。

當驚世界,好看的容顏千篇一律,有光的眼神萬里挑一,女人,要為「神」而神努力!

4

女人的史詩

嚴歌苓她不僅成功獲得了藝術碩士學位,以及寫作最高MFA學位,成為美國哥倫比亞藝術學院百年來首位華人校友。同時闖入美國好萊塢,成了著名的華裔女編劇。

她的小說《少女小漁》被著名導演李安購買電影版權,主演劉若英成為第40屆亞太影展影后。

她的作品《天浴》,在當年的台灣金馬獎上大露風頭,獲得了7項大獎,在48屆德國柏林電影節上獲得提名。

包括很多人喜歡的《鐵梨花》和張藝謀的電影《金陵十三釵》,都出自她的纖纖玉手中。

她筆下的女性大多地位卑賤,卻心胸寬廣,小說《扶桑》,「她跪著,卻寬恕了所有站著的人。」

《金陵十三釵》中13個最「下賤」的妓女,卻願意站出來保衛國家,慷慨赴死,勝過那些為了權勢和榮華富貴而蠅營狗苟的男人們千百倍。

《有束光》評價:她筆下的女人個個都有勁道,卻幾乎沒有一個雷同,一人一舞台,一人一德行,也各有各的緣起緣滅,歷史的宏大,在這些女性的堅韌前被解構殆盡。

她讓無數中國女性懂得,女性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形象,甚至可以成為一個家庭、一個社會的中堅力量。

有人說,她的作品,就是女人的史詩。

雖然在電影《芳華》里沒有看到,那可能是我的膚淺吧!

靠父母,你可以成為公主;靠男人,你可以成為皇后;只有靠自己,你才可以成為女王—嚴歌苓語錄

這是我聽過的最提氣的一句話。您呢?

我的康橋∣有你更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南靜:對「歷史事實」的再思考——讀王明珂《反思史學與史學反思》有感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