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度學者:華夏中國文明歷經5000餘年風雨而永葆青春的原因被發現!

印度學者:華夏中國文明歷經5000餘年風雨而永葆青春的原因被發現!

近日,印度著名學者扎瓦赫里斯基經過長時間對中國華夏文明的研究,出版學術著作,系統研究和解讀了華夏文明為什麼歷經5000餘年風雨而永葆青春。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巴比倫、埃及、印度和中國,各自都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

古埃及文化、巴比倫文化於兩千年前就趨於黯淡了;

印度的哈拉巴文化被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掃滅;

創建過太陽金字塔的瑪雅文化,也衰敗於中美洲叢林;

光焰萬丈的古希臘文化,則被羅馬所取代;

羅馬文化又因日耳曼蠻族的入侵,而毀滅殆盡。

唯有崛起於東亞大陸黃河流域的華夏文化,在坎坷跌宕中延綿發展數千年,經歷改朝換代,分分合合,卻始終未曾中絕,成為世界史上「連續性文化」的典範,與那些時有中斷的「突破性文化」(如蘇美爾文化通過巴比倫、古希臘、羅馬跳躍式地演化為現代西方文化)迥然有別。

華夏文化在幾千年滄海桑田的變化中,不斷發展、豐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獨特文化體系,被世人稱為「神秘的東方文化」。

從地理環境看,漢人處於半封閉的大陸性地域之中:一面臨海,三面是險阻叢生的陸路交通,由此造成了漢人與外部世界相對隔絕的狀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也是在這個條件下形成的。人們不求對外的開拓發展,而只追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和諧生活方式,以及講究個人的自我完善的道德生活。

從社會性質看,古代漢人社會是宗法制的農業社會,以家庭為單位,逐步向外輻射,形成家族、宗族為紐帶的社會網路。這個網路是以親情編織起來的,道德倫理就成為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首先必須遵守的,也是自覺遵守的,高於一切的標準,從而形成漢人注重血緣關係的社會心理。

正是由於這種半封閉的大陸性地域、農業經濟格局、宗法與專制的社會組織結構相互影響和制約,構成了漢族社會獨特的、穩定的生存系統,與此相適應,華夏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顯示了鮮明的倫理型特色。華夏文化是一種具有強烈的重德求善的倫理價值取向的文化,是一種獨具特色的倫理類型的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涯何處是華夏 的精彩文章:

永恆之美——世界黃金文明和黃金文化

TAG:天涯何處是華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