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至今無法破解的未解之謎,破解一個青史留名

中國至今無法破解的未解之謎,破解一個青史留名

中華歷史幾千年,其中發生了許多至今都無法解釋的謎團,這些謎團也吸引著無數的歷史學家去研究它,解讀它。有很多事情,由於年代久遠加上相關史料記載的缺失,便成為了千古未解之謎!

1、《推背圖》可預言未來?

據說《推背圖》是唐太宗李世民為了預測大唐天下的未來國運,讓著名的大師李淳風和袁天罡編寫的,書中一直推測到自唐朝以後兩千多年時間內將會發生的重大事件。

讓人奇怪的是,書中所預言的事件,有很多的確都得到了應驗;以至於這本書後來被很多朝代列為禁書!關於這本書是否真能預言未來,無人可知,也成為千古未解之謎。

2、老子出關之謎

有史料記載,老子西出函谷關,被令尹喜,強爾著書。這才留下了中國哲學史上的巨著,五千言的《道德經》。之後便騎青牛出關西行,從此便沒有了任何消息。

不論史料典籍,還是民間傳說皆是如此。也引起古今歷史學家的興趣,試圖尋找出答案來,可歷經幾千年至今仍沒有找出任何證據。有人說,之後又出了散關,走流沙去了天竺。並說老子在印度傳教,教成了釋迦牟尼這個大弟子。也有人說,老子晚年在甘肅臨洮落腳,為求歸隱教煉內丹,養生修道,得道之後在臨洮超然台「飛升了"。還有人猜測半路被人打刼而意外身亡。

《莊子-天道篇》中說老子並未西去而是東歸了,回到故鄉河南省鹿邑。因離山樂曲阜不遠,孔子還拜訪過老子,也有「孔子問禮"之說。這件事在《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中都有記載,可時至今日也沒找出確鑿的證據來。

3、孔子的出生之謎

關於孔子的出生,歷來都有不同說法,比較著名的有兩種。

1. 神話說

孔子的父母為了能夠得到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兒,就在尼丘山上向上天祈禱。這份虔誠感動了上天,於是得黑龍之精而生仲尼。(叔梁紇與征在禱尼丘山,感黑龍之精以生仲尼——東漢·鄭玄《禮記·檀弓正義》)。還有種說法是說孔子的母親在睡夢中感黑帝而生。

2. 野合說

野合說認為孔子是由叔梁紇與一個平民少女在尼山之丘野合而生。古代禮俗之中,野合是一種與「社祭」相關的重要禮俗活動,那時人們認為這種活動能促進農事的播種與豐收。

很明顯這兩種說法在今人看來都是不可能成立的。但從這也能看出,孔子在不同時期所受到的不同待遇。可能是因為其學說無懈可擊,後人只能從別的地方巧設名目來獲取新的關注度。

4、成吉思汗埋骨何處

1227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南征西夏時逝于軍中。《元史》記載,「太祖八月崩於薩里川哈刺圖行宮,葬於起輦谷。」

成吉恩汗死後實行的是密葬。據記載,成吉思汗下葬後,為保密起見,除馬匹踏平墓地、掘墓工匠全部處死外,為便於日後能找到墓地,後人在成吉思汗的墳上殺死了一隻駝羔,將羔血撒於其上,並派騎兵把守。第二年春天小草長出以後,墓地與其他地方分辨不出時,守墓的士兵才撤走。子女如想念成吉思汗,就讓當時被殺駝羔的母駝作為嚮導,如果母駱駝在一個地方久久徘徊,哀鳴不已,那麼這個地方就是陵墓所在。 也許只有那隻母駝知道成吉思汗埋骨何處。近800年來,有人說他的陵墓位於蒙古國境內,也有人認為在我國寧夏六盤山,甚至有人說就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伊塞克湖湖底。更有專家認為,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的阿爾寨石窟附近才是真正成吉思汗陵的所在,而該處28號石窟中的一幅壁畫正是《成吉思汗安葬圖》。

2002年4月,一支美國考古隊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東北322公里處的一個小鎮發現了一座由城牆環繞的墓地,裡面至少包括30座沒有打開過的陵墓。這個古墓「非常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陵墓」。然而,四個月後,考古隊突然放棄挖掘行動並撤出蒙古。有傳言說,在考察過程中,美國考古隊的一些工作人員被陵墓牆壁中忽然湧出的許多毒蛇咬傷,並且他們停放在山邊的車輛也無緣無故地從山坡上滑落,嚇退了考古隊。不過,真實情況大概是考古隊受到了蒙古政府和民間的阻止。

2004年,日本和蒙古聯合考古隊也在烏蘭巴託附近發現了一座靈廟遺址和一些馬匹骸骨,他們據此宣布找到了成吉思汗墓。然而,據專家分析,他們發掘的只是一個宮殿遺址,而根據游牧民族的喪葬習俗,成吉思汗不會被葬在宮殿里或其附近。

成吉恩汗陵究竟在哪裡?也許這將成為一個永遠無法揭開的秘密。

5、太平天國寶藏下落之謎

不知道大家看過有一部叫《天朝國庫之謎》的老電影,如果不知道我就簡單的講一下。電影講述的是抗戰時期,有個考古學家從一塊支離破碎的黃絹中,發現了天朝(太平天國)國庫的秘密。豈料他的潛心研究,引起了國民黨軍統局、日本特高課、青龍幫等方面的注意。這群人對寶藏垂涎欲滴,欲強取豪奪,據為己有。最後地宮轟然坍塌,所有人全部葬身地底,而那些太平天國國庫寶藏從此再也沒了蹤影。

1864年,天京陷落。而中外紛傳秀全之富,金銀如海,百貨充盈,更多財物被藏地下。所以湘軍進入天京後,掘地三尺找太平天國寶藏。李秀成被湘軍擒後,曾國藩威逼利誘,多次追問金銀所在,李秀成倒也忠誠,始終未曾吐露珠寶下落。有人甚至將天王府後花園湖水放干,掘地三尺,結果一無所獲。所以,太平天國寶藏目前還不知道藏在那個地方。

6、中國最長壽人之謎

中國清代有位長壽的老人,名字叫用李慶遠,他的長壽不是一般的長壽,而是從清朝康熙年間活到了近代民國,什麼概念!就是活了整整256歲。以20年為一代人的話,這位老先生活了將近13代人。這名中國老壽星,不僅在中國名氣很大,他還接受過國外媒體的採訪,連美國的《紐約時報》和《時代》都做過他的專訪。

老先生一共娶過24位妻子,生前直系後代180多名。如此長壽什麼原因,至今無解。不過據他自己講他認為自己健康長壽的原因有三點:一是長期素食;二是內心保持平靜、開朗;三是常年將枸杞煮水當茶飲。看到後,是不是很激動

7、西周「九鼎」丟失之謎

九鼎,乃鎮國神器,屬於古代至寶。相傳夏啟收集珍 禽異獸、奇異之物,繪畫成圖,讓工匠將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九鼎象徵九州,反映全國統一和王權集中,作為夏、商、周鎮國之寶,相傳了二千多年。史書記載,大禹曾留下遺囑:「九鼎存,天下定;九鼎失,天下分。」

根據《史記》記載,秦穆公把九鼎掠到秦國都城。但《漢書》卻說,九鼎沉沒於彭城泗水之中,一直未能找到。如果司馬遷所說屬實,九鼎應該最終落到了秦始皇手中,而且杜牧有「始皇東遊出周鼎」之說,作為佐證。秦始皇對九鼎十分珍愛,這是人所共知之事,所以九鼎極有可能被陪葬入秦始皇陵。(據說在公元前256年,秦國滅掉西周后,在回國經過途中,代表秦國的雍州之鼎躍入泗水,最後只有八鼎運到了秦國)

8、戰國和氏璧下落之謎

和氏璧,據說是春秋時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人發現的。玉開始不為楚厲王和楚武王所識,最後的楚文王還是識貨一點,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就命名為和氏璧。後到了戰國時期,這塊玉不知怎麼就落到了趙惠文王手裡,秦昭王聽說了要用十五城換這塊玉,於是後來就上演了一幕「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的大戲。

後秦滅六國,秦始皇得到了和氏璧。秦始皇就命玉工將宰相李斯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鳥蟲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皇帝的玉印。這樣,和氏璧就成了國璽,代代相傳。後來劉邦建立漢朝後就把玉璧作為漢朝的國印,從此和氏璧便又成為漢朝的"傳國璽"。

這顆玉璽後來經北周、隋、唐,一直傳到五代的後唐。後唐末帝李從珂為石敬瑭圍困自焚後,這顆玉璽也下落不明了。北宋趙匡胤開國後,就未見有傳國玉璽的記載。北宋哲宗時,一位農夫在耕田時發現了傳國玉璽,送至朝廷,經諸大學士一局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是始皇帝所致的傳國玉璽。等到了金兵破汴梁,玉璽又失蹤了,至今不知下落。

9、徐福「東渡」之謎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一生追求長生不老,想千世萬世的統治下去,聽說遠海上有神仙,神仙手中的長生之葯,這秦始皇就派徐福帶領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尋求不老仙丹,希望,徐大人能找到神仙,並為自己帶回仙藥,繼續自己的千秋大業。而最終的結果是 秦始皇最終沒有得到長生不老的丹藥,而他滿懷希望派出的求葯團也一去不回。

而徐福最終去哪了呢,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有學者認為,三神山一般是指日本國。日本目前還保存有很多有關徐福的遺迹,如徐福登陸地、徐福祠、徐福冢、徐福井等。也有學者說,徐福當時去的地方是韓國,因為也在韓國找到了徐福行動的軌跡,甚至在韓國也有三神山的傳說。還有說去美洲的,各方的說法不一。但是徐福去哪裡了,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如果真的能證明是去了韓國和日本,想想都.......)

10、秦朝十二銅人下落之謎

提起秦始皇,可以說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位千古一帝一生幹了許多了不起的大事情,如掃六合、兼天下、築長城、通直道、書同文、車同軌、統度量......在他完成了中國的大一統,建立起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大帝國,所以他希望讓這帝國延續下去,以至萬世。所以秦始皇便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有一條措施就是下令收繳天下兵器,鑄成十二銅人,立於咸陽。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又據史書記載,銅人背後銘刻著李斯篆、蒙恬書:「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諸侯為郡縣,一法律,同度量」等字樣。銅人造形之大,製作之精巧考究,為歷史上所罕見。

後來十二銅人不翼而飛,讓後世百思不得其解。關於十二銅人下落,有三種猜測:有人說,西楚霸王攻克咸陽,火燒阿房宮,十二銅人一併燒毀。有人說,十二銅人毀於東漢末年,董卓鑄造銅錢用掉十個,另外兩個被苻堅銷毀。還有一種說法比較樂觀,據史料記載,十二銅人並未銷毀,十二銅人是秦始皇最愛之物,在陵墓營造好後,隨同其它珠寶一起陪葬。由於一些原因,秦陵挖掘暫時不能開展,因此十二銅人下落,至今無人能說清楚。

11、明朝《永樂大典》正本下落之謎

《永樂大典》算得上千古奇書!據說有三千人參與編纂,歷時三年,全書兩萬兩千卷,明成祖甚是滿意,親自作序賜名。令人遺憾的是,自《永樂大典》問世,直到明末清初,正本去向成為公案。

一種說法認為,明英宗將此書殉葬於永陵,明朝有殉葬書籍傳統,從明英宗酷愛大典來看,極有可能「生死相連」。另一種說法認為,正本毀於明亡之際,文淵閣失火,正本可能毀於一旦。

12、青銅劍「不銹」之謎

秦始皇兵馬俑,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是二十世紀最偉大考古發現之一!隨同兵馬俑一道,同時出土一批青銅劍,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地下沉睡兩千多年,光亮如新,鋒利無比。

無獨有偶,考古隊在挖掘春秋古墓時,意外發現一把越王勾踐劍,做工精細,削鐵如泥,兩大考古發現立即傳遍大江南北,更大奇蹟還在後面,經過科研人員檢測,寶劍鋒面有一層鉻鹽化合物,此為千年不銹之故。

這一發現轟動世界,因為這種鉻鹽氧化處理方法,是近代先進工藝。要知道,鉻是一種稀有金屬,熔點高達4000攝氏度,提取甚為不易,在當時的工藝條件下可以說完全不可能。究竟當時是誰,有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至今也是迷霧重重。

13、武則天立無字碑

公元705年11月,中國歷史上執政21年的女皇帝武則天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寬2.1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見唐代所刻一字。武則天為什麼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歷代學者為此爭執不休,聚訟紛紜。縱觀諸說,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

其一,武則天自知自己執政中,篡權改制,濫殺無辜,荒淫無道,罪孽深重,無功可記,無德可載,與其貽笑後世,不如一字不鐫。其二,武則天自認為她在位時,扶植寒弱,打擊豪門,發展科舉,獎勵農桑,繼貞觀之治,啟開元全盛,政績蜚然,彪炳史冊,遠非一塊碑文所能容納,留下空碑一座,以示自己功蓋過世。其三,武則天一生聰穎機警,常作驚人之舉,立無字之碑,意在千秋功罪,讓後人評說。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菜葉網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菜葉奇聞 的精彩文章:

歷來統治階層對長生不老有著瘋狂的追求,人到底能不能長生不老?

TAG:菜葉奇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