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先把生活過得好,便有光

先把生活過得好,便有光

圖片攝影:草祭@六感生活館

先把生活過得好,便有光

——記蔡永和老師的【光影茶旅】茶人攝影課

2018年初始,

正躊躕於眾多的開課邀請和安排中,

有點茫然之際,

決定暫且放下,

脫掉老師的身份,

先做一個謙虛的學生。

一月六、七日兩天,

我恭敬地上了台灣著名茶攝影(詩)家蔡永和老師在香港的六感生活館開辦的課。

圖片攝影:素黑

什麼心便長什麼眼,

什麼氣度便傳達什麼聲音。

蔡永和的心量如他在作品裡用光奏出的音符,

在淡然的動靜中透出一線光的柔情,

恰如一雙母親溫柔修養的手輕撫過後,

一切便在靜止和無為中安好,

縷縷茶煙,與時間緲緲繾綣……

幽默的、傻傻的、隨性且嚴謹的,

兩天的課,冷天的雨,

幽暗的課堂里滲透著柔軟微黃的暖光。

與其說蔡永和是一位出色的攝影師,

不如說他更像是一位與光熱戀的詩人,

把安與靜的內涵輕輕的拍出來。

假如電影的創作美學是塔可夫斯基鏡頭下時間、記憶和夢境的雕刻時光,

那蔡永和的攝影美學便是以光影之詩創作的時間雕塑,

宛如奇蹟的作品並沒有離地,

蔡老師告訴你,

絕美的光影之詩就在你身邊,

把眼睛調向那詩句的方位,詩便出現了。

正如文字一直在,

詩只是詩人把文字重新游移的裝置。

老師喜歡引用法國攝影家尚·杜傑德(Jean Dieuzaide)的話:

「攝影並非人類歷史的偶然發現,而是其片刻的化身。

然而他選擇了光為他發出聲音……」

圖片攝影:草祭@六感生活館

同學問,茶人和文人的素養分別在哪裡?

老師說,茶人是生活化,

道盡茶的美學修養源於也安於生活,

踏踏實實,卻可以充滿詩意和美感。

他即場示範如何把當下的空間回歸零後魔法變身,

從先擦乾淨茶桌子開始,

因為,這是茶席的最基本!

老師親手就地取材,

是魔術師的變奏,一試再試的減與加,

幽默風趣的他此刻變回一絲不苟和嚴肅的創作者,

一雙妙手和洞見的心眼,

讓原來不被察覺的美物呈現出來。

好的東西,從來已在身邊,

要調動的只是心和眼,

不怕太少,只嫌太多。

夢幻一樣的茶席變好了,

卻發現茶老是泡不好,為什麼?

老師鍥而不捨地追蹤問題的源頭,

發現是香港的水質問題,

泡不出台灣高山茶的真面貌。

解決這問題遠比繼續修改茶席的美感更重要,

茶不好,什麼都是次要。

茶席的最基本不是創意或什麼,

還是要回到茶的本身,

水的嚴謹選取。

圖片攝影:草祭@六感生活館

關於重視基本和仔細是老師給我最大的鼓舞。

細想我對演講或開課的場地及合作團隊的要求十年如一,

只求兩件事:尊重和追求仔細。

可一直只是孤獨地堅持,

明白的人並不多。

為何我選場地和合作人那麼挑,

為何我需要先和場地對話,看它是否願意,它想要什麼;

為何我要求減約,把多餘的東西拿走,減少不必要的雜物干擾振頻;

為何我會蹲在地上用膠貼逐粒貼走看似微不足道的垃圾,

先拿掃把把地板掃乾淨,

這,原是我二十年前的劇場訓練,

先擦乾淨地板,讓它乾乾淨淨,

是對場地和演出者最基本的尊重,

也是真正的修行者最基本甚至是唯一需要做好的事情,

然後才可以談道理,搞創作,說修行。

經年接連遇上不理解的眼神,

到今天我還是堅持先把桌椅擺放好,

確保所有人坐下來視線沒有被前面擋住,能看到老師;

確保音響和音效清晰,一而再地測試。

然後是燈光,不能讓同學感到不舒服,

注意拍攝的效果和光源,預計所有拍攝角度的明暗位;

還有空調的嘈音,風的方向不能直吹向同學,

爭取開場前先讓場地最少有半小時的安靜,

讓老師安靜,讓演出者安靜,工作人員也安靜,定好心。

準備好,是對一件事情的尊重,

對老師和參與者的敬重。

基本的做好了,其他的不完美便不打緊,

毋需執著,

只要老師夠專業,

老師和同學的互動能把不夠好的調好。

準備功夫不能馬虎苟且,

其他的,自是彈性和緣分。

圖片攝影:素黑

同學問老師,

一個茶人,一個對生活有追求和要求的人需要怎樣裝備自己?

茶席攝影是什麼?茶人的素養是什麼?

如何把照片拍得更好,做到想要的茶席美感,

如何突破自己泡茶和創作的死穴?

老師說,這些都是次要,

首要的是,應該先把生活過好,

讓自己流動,不執、無為原是無所不為。

這是茶的境界美,茶教曉我們的生活智慧。

嗯,先把生活過得好。

我想起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的話:

「哲學若脫離了生活便是無力的。」

圖片攝影:素黑

對於茶人攝影課,

老師說:「重點不在引導大家拍出好照片的技術傳導,

核心基礎無非想指引一個美學基礎的觀看方式。

觀看之道包含外在形式與內涵,即是閱讀人事的方法。

美學不能只做為知識學識的概念而已,

將它融入生活享受與實踐才是目的!

珍惜大家課堂上的因緣,

對我而言,

學茶就是對精神對美的探索與追求,

而不只是對茶的科普與口感滋味。

眼睛是心的窗子,手是心眼的門徒。

回到初衷以為本真,靈感自由流動,

欣然接受自己成長與改變。」

老師說,茶人的其中一種素養是「慎獨」,

在茶席上或是在家裡獨自泡茶,

態度和準備都應貫徹如一,

不可苟且馬虎或偷懶。

老師說,上完課而不去實習、實踐的人,是傲慢。

高質素的老師能遇上高質素和兼容的辦課方是完美的福份,

感恩這次邀請老師來香港的六感生活館館主兼茶人草祭,

她也是我在香港辦活動的指定合作人兼多年好朋友。

她做事的嚴謹、對美的追求和要求是我敬佩的。

這次由於是上、下午課的關係,

她細心地找來剛移居香港的台灣料理網站「味嚼喃喃」主理人包周小姐,

為課程構思和料理私房忘憂午餐及別緻茶食。

圖片攝影:bow chow

圖片攝影:草祭@六感生活館

什麼人選擇和什麼人合作,

包小姐事前為構思還繪畫了可愛的草圖,

讓草祭一同參與和準備,

一席意外驚喜的心思美食,用心極致。

圖片攝影:草祭@六感生活館

圖片攝影:草祭@六感生活館

是老師的特別要求嗎?

不,是草祭對自己的要求,

也是對這個課的敬禮。

是必要的嗎?

不,不是一般課會包含的流程。

這是草祭對辦課的要求,

不止一絲不苟,

更要做到前所未有的圓滿和升華。

香港的優雅茶文化剛起步,

她把台灣頂級的茶人引進香港,

在六感生活館推動高質素茶事,

為香港的茶文化奠下重要的美學根基。

這個女子,默默地誠懇地帶動了香港茶人修養的典範。

圖片攝影:草祭@六感生活館

我極欣賞對人對事有真要求和恭敬心的人,

記起十多年前到日本跟隨尺八大師海山親手造尺八時他跟我說過的話:

「你可以就這樣完成一件事,但若能多修改一點點會讓它更完美的話,why not?」

好的老師,是教你如何抱持要求和一絲不苟地做好一件事,

而老師本身必須先以身作則。

我是個直言的人,

請容我這樣說:你應該夠膽量瞧不起教人尊重別人卻會沒理由遲到的老師,

你也應該停止崇拜那些教你種種做人的道理,

而私生活和修為卻是另一回事的所謂高人或大師。

謙和、大器、分享、嚴謹、洞見、以身作則,

慶幸我遇上了這麼優質的茶人攝影老師和合作人,

啟發了我對茶和茶修更高層次的領悟和欣賞。

過往我較偏重茶的本質,

如今受到老師的啟蒙,

開始懂得欣賞茶席和其美學背後的道行。

茶是茶也不只是茶,

更多是茶人學習在天地人於時間流轉中,

謙遜地收,洒脫地放,

心修仔細,卻細而不執,

逸而不浮,願踏踏實實,

在生活中展現美的力量。

說到底,茶修是什麼?

是茶與人各自的內涵之圓融,

缺一不可。

圖片攝影:草祭@六感生活館

老師說:

「相識並不局限於型態,

一席深刻的茶敘、一段雋永的文字、一張的照片的印象,

雨中的大樓一抹搖曳的樹影、光影下淡淡的茶香,慢條斯理的一句話。

怦然心動間,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的映照,

也是看見了內在深埋的碎片與渴望,

感知萬物正是以種種這樣的方式來提示著自己的美好與歸屬。

我們最終會認識出彼此,並相互追隨、觀照。」

課程的完結是為前方風景點燈的開始,

課後老師親切地在微信里回應每位同學的留言和攝影習作,

令人動容,戀戀不捨。

冷雨日夜天際邊閃亮的星宿,

剎那流進凡間歇息後再出走,

光的尾巴留下了瀟洒的影子。

一茶一遇,一期一會,

感恩這兩天老師和同學們的遇見,

分享茶與美的修為,

在光影無常的人間世,

柔撫當下極致美。

2018.1.9

*****

蔡永和簡介:

台灣資深攝影人,

以影像寫茶生活的愛茶人,

長期從事茶相關的影像創作,

師法攝影減法原理,

簡約的美學實踐,

詮釋茶的當代風貌。

透過影像,細緻傳達茶事陰翳之美。

目前從事茶影像創作與美學相關課程分享,

為兩岸發行的【tea茶雜誌】?影茶手抄?專欄作者,

茶家李曙韻老師經典著作【茶味的初相】影像作者。

【蔡永和.光影茶旅】茶人攝影課:

2017年巡迴了台北、南昌、景德鎮、廣州、武漢、杭州,

2018年第一站:香港。

蔡老師除了解析當代茶事美學發展脈絡外,

焦點還是落在他對飄渺茶煙的捕捉,

讓你從課里學習茶席間的美學原理,

即使手上拿的是手機,

也可拍出充滿美感的茶席照片。

課程的重點不在引導大家拍出好照片的技術傳導,

核心基礎無非想指引一個美學基礎的觀看方式。

觀看之道包含外在形式與內涵,即是閱讀人事的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黑 的精彩文章:

有種人就是無動於衷,怎樣醫?

TAG:素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