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易兩護山東運河道考
清代文人生平
家世研究系列
許雋超教授論文選
貳
往期回顧
第一期
《綠野仙蹤》作者李百川
生平家世考實
本期內容
黃易兩護山東運河道考
下期預告
第三期
首任哈爾濱關道杜學瀛生年家世考
第四期
清末濱江廳同知何厚琦生平家世考
黃易兩護山東運河道考
摘要:乾嘉金石、書畫大家黃易,服官東河二十餘年,曾以運河同知,兩次護理山東運河道。初次護理在嘉慶六年正月至三月,嘉慶六年十月至翌年二月再護,且病歿於交卸運河道的前一晚。深入研究黃易的生平仕履,為進一步探討其金石、書畫、篆刻成就,提供了真實的社會、生活背景。
關鍵詞:黃易 乾嘉學者 護理 山東運河道
「聽松」,見日本谷田雅夫先生藏《秋盦書畫笧》
乾嘉金石、書畫大家黃易(1744~1802)的生平事迹,早已進入研究者的視野。其中,《故宮藏黃易尺牘研究·手跡》,《故宮藏黃易尺牘研究·考釋》二書【1】,內容豐富,考訂細緻,嘉惠學林。黃易晚年曾護理山東運河道,翁方綱《黃秋盦傳》有云:
初佐治州境,輒有能聲。既而出仕東河,歷縣倅,分刺東平,擢蘭儀同知。前後兩任兗州府運河同知,兩護運河兵備道事。其才足以大受,而志未竟,是可哀也!【2】
潘庭筠《山東兗州府運河同知錢塘黃君墓志銘》有云:
嘉慶二年服闋,借補捕河,四年題補運河,六年護運河道。自三年冬在南旺感寒濕疾,三閱寒暑,未嘗一日在告。至七年春頓劇,將交替,而先夕不起,時二月二十三日也。距其生乾隆九年十月十九日,享年五十有九。【3】
山東運河道,官署駐濟寧直隸州
翁方綱的「兩護運河兵備道事」,與潘庭筠的「六年護運河道」,措辭微有區別。楊國棟先生認為:「這一年十月濟寧運河道缺任,黃易作為同知暫為護理。據翁方綱記載黃易『兩護運河兵備道』,另一次護理時間不詳。【4】」已有所得。今綜合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台北「故宮博物院」、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內閣大庫,以及《嘉慶帝起居注》、《嘉慶朝上諭檔》等檔案史料,試就黃易護理山東運河道,做一番細緻梳理,求教於學界同仁。
按,以小官暫代大官篆務,稱為「護理」。黃易第一次護理運河道,在嘉慶六年正月二十八日。王秉韜、惠齡有《奏為委任黃易護理運河道篆並阮廣曾兼署運河同知事》折,全文迻錄如下:
河東總督臣王秉韜,山東巡撫臣惠齡跪奏,為委護道篆,循例具奏事。竊查山東運河道策丹,於嘉慶四年四月內,六年俸滿,例應送部引見。緣維時有督修纖道工程,經前河臣咨部,暫緩給咨。又臣於上年重運過境,及冬挑運河工程,亦經奏明暫緩給咨各在案。今挑工事竣,即當給咨送部。查運河道一缺,專管塘長,河道一切蓄泄機宜,時屆春令,正當籌辦各湖收水,預備重運經臨,所關匪細。
茲查有運河同知黃易,熟悉運務,辦事實心。以之護理運河道篆,堪資料理。其運河同知事務,委泇河同知阮廣曾兼署,亦可無誤。臣等謹合詞恭摺奏聞,伏乞皇上睿鑒。謹奏。嘉慶六年正月二十八日。嘉慶帝硃批:「覽奏俱悉。」【5】
圖1《奏為委任黃易護理運河道篆
並阮廣曾兼署運河同知事》折
山東運河道策丹,俸滿送部引見,河督、巡撫委運河同知黃易護理。河東河道總督、山東運河道、兗州府運河同知皆駐濟寧,同城辦公,河督一面拜折,一面札飭黃易,黃易接護運河道,應即在嘉慶六年正月二十八日當日。【6】
黃易護理運河道時的職銜,王秉韜、惠齡奏摺中明言「運河同知黃易」,實際上也有進一步澄清的必要。大學士暫署吏部尚書慶桂,嘉慶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吏部為兗州府運河同知准以黃易調署》題本有云:「應如河東河道總督吳璥所請,兗州府運河同知龔士煃病故遺缺,准以熟悉河務,辦事詳慎之同知借補兗州府捕河通判黃易調署。」批紅:「依議。」【7】又,《嘉慶帝起居注》嘉慶六年五月二十三日條載:「又議河東河道總督王秉韜題,兗州府運河同知黃易試署期滿請實授一疏,奉諭旨:『黃易依議用。余依議』。」【8】兩條材料中的「調署」、「試署」字樣,皆明確揭出,黃易護理運河道時的職銜,是署運河同知。嘉慶六年五月二十三日,黃易始實授運河同知。運河道秩正四品,知府從四品,府同知正五品。黃易以正五品試署運河同知,護理正四品運河道篆,故錢維喬稱之為「榮攝。」【9】
黃易卸護運河道篆,當在原任策丹返濟寧時。《嘉慶朝上諭檔》嘉慶六年三月初十日載:「本月初九日,吏部將俸滿之山東運河道策丹一員帶領引見,奉旨:『交軍機處記名』。」【10】策丹離京回運河道任,黃易回運河同知本任,當在三月中下旬,具體日期俟考。
嘉慶六年十月初一日,山東按察使方維甸補授河南布政使,山東運河道策丹補授山東按察使。十月初四日,陳鍾琛調補山東按察使,策丹調補河南按察使,沈啟震補授山東運河道。十月初九日,沈啟震病故。【11】二十二日,黃易再護運河道。王秉韜《奏為委員護理山東運河道印務事》折云:
河東總河奴才王秉韜,山東巡撫奴才惠齡跪奏,為委護道篆,循例具奏事。竊查山東運河道策丹,現奉諭旨,補授山東按察使,調補河南按察使。所遺運河道一缺,經管運河一切蓄泄機宜,時屆冬挑,正當籌辦各湖收水,以備來年重運之需,應即委員護理,以重河防。
查有運河同知黃易,運務熟悉,前經委護道篆,並無貽誤,堪以護理運河道。其運河同知,委捐升同知,現任泉河通判王轂兼署。除一面札委遞署外,謹循例合詞恭摺奏聞,伏乞皇上睿鑒。謹奏。嘉慶六年十月二十二日。
嘉慶帝硃批:「知道了。」【12】
圖2《奏為委員護理山東運河道印務事》折
因上次護理運河道篆並無貽誤,王秉韜此番復委黃易護理。需要說明的是,策丹此時並不在濟寧辦公,黃易未與之當面交接印篆,且策丹十一月上旬仍在山東督工,正可見運河道員之繁累辛苦。按,漕運總督鐵保、東河總督王秉韜嘉慶六年十月初九日《奏為回空尾幫全入臨清閘內及十字河淺處通順緣由事》折有云:
茲於十月初三日,將尾幫催入臨清閘內。查彭口十字河,因本年夏秋髮水過多,噴沙更甚,時交冬令,未免淺澀。臣王秉韜親赴該處,督同廳、營,倍僱人夫、器具,上緊撈挖。各幫隨到隨行,並無阻滯,現已過淺者,共八十三幫。臣等仍委運河道策丹,專駐該處督辦,以期得力。【13】
據此,知策丹十月上旬專駐彭口(在兗州府滕縣,泇河同知所轄),督辦十字河淺處撈挖。十一月七日,東河總督王秉韜、山東巡撫惠齡、巡視東漕樑上國《奏聞臣等會勘運河挑工情形及估定土方銀數緣由》折又云:
至彭口塘河,因十字河山水漲發,較往年多至七八次,是以停淤亦多。嶧汛八閘,大泛口、牛山泉等處,山泉匯注,間有沙淤。臣等先飭升任運河道策丹,督率委員,會同各廳,逐細確切估計,不許絲毫冒銷。茲據該道等開折呈送前來,惟臨清、彭口二處塘河,較上年添估募夫銀兩,而滕汛連長河計算,較上年仍有節減。
知運河挑工及估定土方銀數事關重大,「升任運河道策丹」因經手未完,十一月七日仍在山東,未能赴河南就任。故河南巡撫顏檢十一月初九日具折,催促策丹速來開封交接。【14】
至於黃易再卸運河道任的時間,潘庭筠說的很明白,「將交替,而先夕不起,時(嘉慶七年)二月二十三日也。」二月二十三日,新任運河道高三畏已抵濟寧【15】,本擬次日交接印篆,而黃易乃於當晚辭世。要之,黃易再護運河道,始於嘉慶六年十月二十二日,迄於嘉慶七年二月二十三日辭世。所遺運河同知缺,旋由泇河同知徐日簪調補。【16】
黃易再護運河道四閱月內,其職事為協助東河總督、巡漕御史,督催山東運河冬挑工程,來春開閘放水。十一月初四日,新任巡視東漕御史樑上國,抵濟寧任事。【17】冬挑期間,王秉韜、樑上國率同「護運河道黃易,往來督催,承辦各員乘天氣晴和,多加人夫,趕緊挑挖辦理。」至十二月十二日,工程已完五分。【18】至嘉慶七年正月二十六七八等日,山東運河冬挑全線完工,王秉韜隨即由濟寧而北,樑上國由濟寧而南,逐一查驗。驗收後,王秉韜、樑上國「飭護運河道黃易,將湖口閘啟板放水,由八閘下達江南邳、宿運河一帶,以資接濟。於二月初六日,將分水口壩工開放,使汶水南北鋪灌下注。」【19】黃易首次護理運河道,在任兩月余;再護運河道,在任四閱月。嘉慶七年二月二十三日病逝於濟寧,實因過勞而歿。
值得一提的是,與黃易共事兩年的河督王秉韜,五個月後亦卒於工次。王秉韜嘉慶五年二月十三日有《奏為恭謝天恩著臣補授河臣事》折,嘉慶帝硃批:「蒞任後,盡心辦公,清查積弊,莫辭辛苦,以實修防。能此數件,必邀河神垂佑,永慶安瀾矣。勉之。」【20】對王秉韜期望甚殷,勉以「莫辭辛苦」。嘉慶七年七月三十日,河南巡撫馬慧裕奏云:「本年七月三十日,據河北道羅正墀稟報,河臣王秉韜駐札廟工防汛,於二十九日巳刻,忽得痰症,昏迷不省人事。當即延醫診視,服藥無效,於是日酉刻痰壅身故。」享年七十三歲。【21】王秉韜、沈啟震、黃易之盡心王事,不辭辛苦,終以過勞殞身,亦可見乾嘉間河工之艱巨矣。
注釋:
【1】《故宮藏黃易尺牘研究·手跡》,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出版社2014年版。《故宮藏黃易尺牘研究·考釋》,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出版社2015年版。
【2】翁方綱《復初齋文集》卷十三《黃秋盦傳》,清刻本。
【3】載《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11卷,文物出版社1994年版,第131頁。
【4】楊國棟《黃易活動年表簡編》,載《黃易與金石學論集》,秦明主編,故宮出版社2012年版,第391頁。
【5】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宮中硃批奏摺,檔號04-01-13-0135-034。
【6】 實際上,為節約行政成本,暫護向有先例。運河同知沈惇彝暫護運河道篆,亦嘉慶初事,見《宮中檔嘉慶朝奏摺》,台北「故宮博物院」編,台北「故宮博物院」1993~1995年影印本,第34輯,第447頁。
【7】見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內閣大庫檔案,登錄號000597-001。
【8】《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影印,第6冊,第84頁。
【9】見《故宮藏黃易尺牘研究·考釋》,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出版社2015年版,第85頁。
【10】《嘉慶帝起居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影印,第6冊,第273頁。
【11】沈啟震,字位東、青齋,浙江嘉興府桐鄉縣人。乾隆二十五年舉人,三十四年中正榜。由內閣中書,仕至山東運河道。著有《慎一齋詩集》。兩江總督費淳、南河總督吳璥嘉慶六年十月二十一日《奏為江南河庫道葉雯休致由候補道沈啟震暫署在案今該道病故遴員接護印篆循例奏聞事》折有云:「竊照江南河庫道葉雯休致遺缺,前經臣等奏明,委令候補道沈啟震暫署在案。該道沈啟震自上年到工,幫辦邵壩堵築事宜,盡心竭力,撙節錢糧,不辭勞怨。大工合龍後,蒙恩賞加按察使銜,該道倍加感奮。今春督辦善後各工,並協防徐屬伏秋大汛,晝夜勤勞,不避暑雨,致患瘧疾。醫治甫愈,仍力疾辦公,心血虧損,復患脾虛,泄瀉不止,於十月初九日身故。」載《宮中檔嘉慶朝奏摺》,第10輯,第791頁。
【12】《宮中檔嘉慶朝奏摺》,第10輯,第801頁。
【13】《宮中檔嘉慶朝奏摺》,第10輯,第624頁。
【14】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河南巡撫顏檢,嘉慶六年十一月初九日《奏為令策丹陳鍾琛接交藩篆事》折,檔號03-1701-098。河南按察使陳鍾琛,時署理河南布政使,故云「接交藩篆」。
【15】《嘉慶朝上諭檔》載:「嘉慶六年十一月初二日,內閣奉上諭:『山東運河道,著高三畏補授。欽此』。」載《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影印,第6冊,第438頁。高三畏,字惕若,河南汝州郟縣人。乾隆四十四年舉人,翌年中進士,由吏部主事,仕至山東運河道。
【16】 王秉韜嘉慶七年三月二十二日《題請以泇河同知徐日簪調署兗州府運河同知黃易病故所遺運河同知員缺》題本有云:「臣查山東省兗州府運河同知黃易病故,現經恭疏題報在案。所遺運河同知員缺,經管濟寧、嘉祥、魚台、巨野、汶上五州縣河道工程,並蜀山、南旺等湖,有修防堤工,疏浚蓄泄,以及催攢漕運之責,所關最為緊要,必得勤干熟諳之員,方克勝任。查有泇河同知徐日簪,才具明敏,諳習修防,堪以調署運河同知,相應遵例具題。」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內閣大庫檔案,登錄號108961-001。按,徐日簪,字冠之,號柳塘(堂),江蘇常州府陽湖縣人。乾隆二十年(1755)十一月初六日生,嘉慶間卒。恩蔭生,由安徽巢縣知縣,仕至山東濟南知府,署濟東道。事具光緒《新河徐氏宗譜》卷四。
【17】樑上國嘉慶六年十一月初四日有《奏聞臣沿途查勘運道情形併到濟任事日期》折,雲「十一月初二日到南旺一帶,查驗煞壩挑浚各事宜,初三日傍晚抵濟寧」,初四日任事,黃易例應祗陪。載《宮中檔嘉慶朝奏摺》,第11輯,第77頁。樑上國,字斯儀、九山,福建福州府長樂縣人。乾隆十三年(1748)生,嘉慶二十年(1815)五月二十八日卒。乾隆三十三年舉於鄉,四十年成進士,由翰林院編修,仕至廣西學政。著有《古文尚書條辨》。事具陳壽祺《左海文集》卷九《皇清誥受通議大夫太常寺卿廣西提督學政梁公墓系銘》。
【18】王秉韜、樑上國嘉慶六年十二月十四日《奏為恭報山東運河挑工分數事》折,載《宮中檔嘉慶朝奏摺》,第11輯,第714頁。
【19】王秉韜、樑上國嘉慶七年二月初六日《奏為會勘運河挑工一律妥竣及啟放閘口事》折,載《宮中檔嘉慶朝奏摺》,第12輯,第433頁。
【20】《宮中檔嘉慶朝奏摺》,第8輯,第92頁。王秉韜,字含溪,鑲紅旗漢軍人。雍正八年(1730)生,嘉慶七年(1802)卒。乾隆十二年舉人,由陝西三原知縣,仕至河東河道總督。著有《含谿詩草》。事具《清國史》之《王秉韜列傳》。
【21】河南巡撫馬慧裕嘉慶七年七月三十日《奏聞河臣王秉韜病故日期及酌令藩司按察使策丹暫護河道總督關防緣由》折,載《宮中檔嘉慶朝奏摺》,第15輯,第157頁。
參考文獻:
[1]故宮博物院編,《故宮藏黃易尺牘研究·考釋》,故宮出版社2015年版。
[2]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影印。
[3]台北「故宮博物院」編,《宮中檔嘉慶朝奏摺》,台北「故宮博物院」1993~1995年影印本。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洪亮吉年譜」(15BZW101)階段性研究成果,原載於許昌學院學報2017年第3期,經作者授權轉發。
TAG:文獻與文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