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拔釘子」、破難題,老領導呂偉雄回憶中山升格地級市前後的發展歷程

「拔釘子」、破難題,老領導呂偉雄回憶中山升格地級市前後的發展歷程

2018年1月7日,中山升格地級市30周年紀念日。8日下午,本報記者專訪了親歷中山三十年起步、發展、繁榮的老領導——中山市原副市長、省僑辦原主任呂偉雄。儘管剛剛進入小寒節氣,但採訪的會議室內充滿暖意——這位七旬老人回憶起城市改革開放,開拓進取的一幕幕,感慨萬千,把人帶回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一如他生命的夏天。

■結緣中山從插隊知青成長為市領導

1964年國慶後的一個傍晚,廣州珠江西岸大基頭碼頭,一艘用機船拉動的客船,簡陋且緩慢,從省城順流而下駛往中山。當年僅有十五歲的呂偉雄,和他那群朝氣勃勃的夥伴就在船上,來到當時的中山縣港口公社插隊務農。

插隊落戶的第四年,呂偉雄以勞力冠軍領到了127元,第一次看到這麼多錢的呂偉雄毅然跑到廣州購買了一輛載重自行車。

七年後,呂偉雄被破格轉為國家幹部並任小欖公社團委副書記,數年後調入共青團佛山地委任職。再後來通過考試,呂偉雄1985年回到中山任副市長(縣級市),再次開始了他人生事業的又一個春天,更從此與中山這座城市和人民結下不解之緣,甚至選擇在中山養老。因為在他眼裡,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的,都是陪伴他成長、成熟、成業的夥伴。

■小城短板城區僅6名交警

位於富華道的八爪天橋附近,是一代中山人的集體記憶。

那是升格地級市前中山最繁華的地方。「改革開放後,有著地域優勢的中山如魚得水,商業意識走在前列,當年中山人有很多港澳和海外關係,一些中山人就通過各種關係採購回一批錄音機、錄音帶、手錶等新潮商品,在天橋附近售賣。」回憶起當年繁忙的交易情景,呂偉雄十分感慨。大量的外地商販每天都會過來拿貨,但在活躍地方經濟的同時,也給中山縣城管理帶來不少難題:垃圾隨處可見,寬廣的街道充斥著亂鬨哄的叫賣聲,為貪圖便利建好的八爪天橋也無人行走……更為尷尬的是,當時中山僅有的五六平方公里城區面積,只配備了6名交通警察,交警顧得上這頭就顧不上那頭。

「我們只能想出一個權宜之計,就是僱人在天橋的幾個上下口守著,引導、監督行人上下天橋。」呂偉雄笑稱,這一招還真管用,通過半年時間,行人慢慢養成了過馬路走天橋的習慣,中山的交通也暫時得到了改善。「在經濟活躍、人心躁動的年代,我感覺到中山縣級市的格局已經不適應未來幾十年的發展了。」呂偉雄深感城市架構、格局、氣度、資源和群眾素養、文明程度有深切的關係,縣級許可權治理已經嚴重製約中山作為廣東「四小虎」所噴發出來的極大能量和後發優勢。

這一年是1987年,剛好是改革開放第九個年頭。儘管中山表面平靜,社會秩序井然,但一場新的變革正在醞釀中:1988年元旦剛過,一頁令書從北京傳來,中山正式升格為地級市。

中山如一條活蹦亂跳的大魚,突然躍入一潭深水,暢遊無阻。

■起步維艱搞城建只有「半個」工程師

歷史的腳步悄然來到上世紀90年代,這個時期是中山形成「適宜人居」這一特點的關鍵時期。

當時在農村還有不少的茅草房要改造成磚房,城市問題更大,城區里有很多人均住宅不到6平方米的居民,大量居住在僑房裡的居民當時按政策要把房子退還給華僑,需要及時解決住處。當時個體戶、萬元戶逐漸多起來,不少老師寧可離職去當個體戶。

呂偉雄在這時成了「救火隊長」,成為「解決困難住房指揮部」總指揮,記得為了核實到底是不是「人均6平方米」以下的困難戶,他們晚上跑到人家門口去數鞋子,早上去數牙刷,還採取了公示辦法,有資格入選的「住房困難戶」的人員在居委會公示。大概用了三年半到四年時間,中山全部解決了這部分住宅困難戶,先後建設起來的柏苑新村、松苑新村和竹苑新村等小區,其高標準建設獲得了建設部頒發的「優秀建築小區」,至今還正常使用。在解決的過程,中山房地產市場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到慢慢成熟的一個過程。

「改革開放,百業待興,城市發展除了資金、技術外,還需要大量的優質人才。」呂偉雄笑言,當時人才非常缺乏,受市場經濟影響人才流失也比較嚴重。「有一個階段全市城建領域只有『半個』工程師,即一位專業為工民建的本科生。」可以想像,受人才制約,當年在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等起步何其艱難。

大量教師跳槽也困擾著市委市政府。如何留住人才?留住教師?當時主管城建工作的呂偉雄建議從安居入手,提出「三三四」政策:政府出面籌建、土地政府劃撥,建房的錢政府出三成、居民所在單位出三成、居民自己出四成,政策出來後居民反響很踴躍。「記得當時老師買房最便宜的只要每平方米二三百元,當然也要簽約起碼服務數年時間,離職要補房價,幾年下來解決了上萬套住房。」

時至今日,有了堅實的發展基礎,中山的城市面貌變化翻天覆地,獲得「聯合國人居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沉甸甸的金字招牌。

■慈善圖騰市領導集體交出「大哥大」直播「萬人行」

呂偉雄送給記者一本「中山改革騰飛親歷者口述回憶——《我生命中的夏天》」,他用口述方式生動地記錄了中山市的改革開放和城市發展進程,表現了中山人「敢為人先」的開創精神,重現了騰飛年代的熱血生活,勾勒出一幅有血有肉的中山改革開放的歷史畫卷。

翻到《細說慈善萬人行》那一章,呂偉雄指著一張照片告訴記者,從1988年算起,中山慈善萬人行也走過了三十個年頭,那是一代又一代中山人用自己的心血築起的一個活生生的圖騰。他感言當時電視攝像車是挖掘機充當的,工作人員站在上面,通過挖掘機的升降進行拍攝。更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慈善萬人行是利用移動手機「大哥大」進行電台直播,市各位領導的「大哥大」被收集起來,分發給各直播記者,記者們通過磚頭式「大哥大」將萬人行隊伍最前沿的動態和聲音及時地傳給欄目中心。

呂偉雄回顧了30年前擔任中山慈善萬人行活動總指揮的經歷,對許多故事細節記憶猶新,每每翻開這些老照片,這座城市關於慈善,關於公益精神,關於干群一家親所留下的感人故事,依然讓他回味良久。

「我的生命處於春天時,是中山這片沃土讓我茁長成長。我生命中的夏天,則遇上中山改革開放的好時機。這時機讓我能用夏天的熱力,與中山人民一起,用汗水,用熱情,用智慧一筆一划去描繪美麗的圖畫。」透過玻璃窗戶,這位中山改革騰飛親歷者眺望著城區美景,期待著用溫暖、成熟之筆繼續畫好中山美麗的圖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plus 的精彩文章:

東莞長青公益團隊去年志願服務超42000小時

TAG:南方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