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藥材古法解:芡實別名雞頭米 古中醫的養生智慧

藥材古法解:芡實別名雞頭米 古中醫的養生智慧

入口之物,當遵循古籍,判斷其用。不可人云亦云,不求甚解!

藥材介紹:

芡實為睡蓮科植物芡的成熟種仁。主產於湖南、江蘇、安徽、山東等地。原植物生於池塘、沼澤及水田中,喜溫暖濕潤氣候和陽光充足。

傳說藥性:

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之功效。常用於遺精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白濁,帶下。

古籍摘錄:

(以《本草經》及《名醫別錄》為準,參考古代醫家的醫案和藥性解,《綱目》及現代本草為補充)

《神農本草經》:味甘,平。主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

《本經逢原》:芡生水中而能益脾利濕,觀《本經》所主,皆脾腎之病。遺精濁帶,小便不禁者宜之。

《本草新編》

視之若平常,用之大有利益。可君可臣,而又可佐使者也。其功全在補腎去濕。

《本草求真》

利脾濕,澀腎氣

《本草經解》

中者脾也,味甘益脾,故能補中。暴疾多屬於火,得水之精者,多能抑火,芡實味甘屬土,而生於水,所以制火而主暴疾。

《隨息居飲食譜》

甘平。補氣,益腎,固精,耐饑渴,治二便不禁,強腰膝,止崩淋帶濁。

白話講解:

雖說芡實現在作為雜糧代餐的材料,遍布全國,但是芡實確實是藥材,作為養生之品濫用,略微不妥。(同蓮子)

簡單來說,芡實的功能只有健脾祛濕,澀精斂腎兩個功能,而健脾之物,多能傷腎氣。固腎之物,多能助濕能傷脾。芡實性甚平和,能一物兼得兩用,確實難得。至於這方面的優點,很多養生節目和專家都說過了。只是如此平和之物,並沒有吹的那麼神罷了。而且芡實一定要生用,才可以取脾腎同補之效。炒制則損其本性,用來固澀雖好,但是對腎不益。

古代醫家在使用芡實時,會有很奇妙的用法,比如清代名醫-張錫純。就利用其收斂沖氣之性,治療沖氣上沖的病症。

「參赭鎮氣湯」治陰陽兩虛,喘逆迫促,有將脫之勢。亦治腎虛不攝,沖氣上干,致胃氣不降作滿悶。用芡實以固下焦氣化,使葯之降者、墜者,有所底止,且以收斂沖氣,而不使再上沖也。(切勿亂用)

服用禁忌:

藥性平和,幾乎人人可服,但須配伍使用,不可做為代餐粉濫用。

此物非食,乃藥材。切記!

《雷公藥性解》

多食壅氣,最難消化,嬰兒食之不長,老人服之延年。

《吳子野》

人之食芡,必枚嚙而細嚼之,使華液流通,轉相灌溉,其功勝於乳石也。

《隨息居飲食譜》

必蒸煮極熟,枚齒細咀,使津液流通。凡外感前後、瘧、疸、疳、痔、氣鬱痞脹、溺赤便秘、食不運化及新產後皆忌之。

嬰兒腎氣強盛,發動流行於全身,則骨長肉充。決不可收澀其升發之氣。老人元氣耗散,用芡實收斂則可。

如果作為食療,芡實收澀之性,過多,切勿隨意服食。可以用干山藥代之(鮮山藥不堪用)。

健脾收澀之物,皆能生氣於中焦,但如果氣不得以流行,則必須搭配行氣通經之葯輔助則可。否則反生痰飲。

最重要的是:痰濕,脹氣,氣滯,苔厚,濕熱,便秘,排便無力等證狀。絕對不可輕用。需要辯證及嚴格的配伍。所以,五穀代餐粉什麼的。可免則免。胡亂搭配,全無章法。久服必生它疾。

尤其芡實,蓮子,山藥,枸杞,芝麻,核桃等,收澀與滋膩並用。如果打粉食用。等於把本來可以流通的東西全部封鎖在了脾胃,生濕之速,不言而喻。不可不知。

其實,現代人的身體比較複雜,多少都有些氣滯痰飲什麼的,芡實可以作為輔佐,但用量一定要少。另外雖然收澀性強,但是很多時候,腹瀉是排出體內熱毒的重要途徑,所以如果是濕熱下注引起的熱痢。絕不可用。阻礙邪熱排出。則生痔瘡和肛瘺等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予自然 的精彩文章:

TAG:予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