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胖為美」的盛世王朝(下)

「以胖為美」的盛世王朝(下)

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光輝的時代。當時生產力高度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富裕,由於採取開放的對外政策,唐朝的國際威望也達到了頂峰,對外戰爭取得接連的勝利,連續百餘年保持連續不斷的進攻態勢,疆土極度擴張,朝鮮、漠北、西域的遼闊疆土相繼併入中國的版圖,西部疆土直達今中亞細亞塔什干城。盛唐的文明程度在當時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長安是當時世界的文化交流中心,是世界各國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陽光地帶」。唐王朝像一位雍容大度、不卑不亢的智者,歡迎四面八方的來客。唐朝是一個我們民族充滿陽剛之氣的時代。她的自信、開放、寬宏、博大、發達,讓我們民族的聲威撒播四海。自唐以來,歐洲的「老外」就是把我們叫做「唐人」。今天看來,唐朝的那種振奮人心、蓬勃向上的精神和氣質,應該作為我們民族永久的精神脊樑,並不斷傳承下去。這是盛唐時期的政治到了後期唐朝的繁盛時期也就結束了,後期爆發的安史之亂也將唐朝推向衰落的。

唐朝疆域(741年)

安史之亂

唐玄宗改元天寶後,志得意滿,決意放縱享樂,從此不問國事。在納楊玉環為貴妃後,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還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八年,使得朝政敗壞。此時期又開始出現了宦官干政的局面。由於唐玄宗尊孔崇儒,中央集權力量削弱。隨著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間屢次開疆拓土、先後討平了東、西突厥,吐谷渾等,使盛唐建立了一個極為遼闊的邊境。為了加強中央對邊疆的控制、鞏固邊防和統領異族,唐玄宗在邊地設十個兵鎮,由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管理。然而,此等每以數州為一鎮的節度使不單管理軍事,而且因兼領區內的行政、財政、人民戶口、土地等大權。節度使因而雄據一方,尾大不掉,成為朝廷的隱患。公元755年,身兼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以誅殺楊國忠為名,在范陽(今北京)叛亂,攻下洛陽。朝廷的抵抗沒能有效阻擋反叛軍隊的進攻。次年,安祿山稱帝,攻下長安,戰亂達到頂峰。唐玄宗不得已逃離長安,到了馬嵬坡途中將士飢疲,六軍不發,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請殺楊國忠父子和楊貴妃。楊國忠被亂刀砍死,無奈的玄宗命令高力士縊死楊貴妃,這就是歷史上的馬嵬坡兵變。之後,玄宗引兵入蜀。太子李亨在靈州自行登基,是為唐肅宗,郭子儀被封為朔方節度使,奉詔討伐,次年郭子儀上表推薦李光弼擔任河東節度使,聯合李光弼分兵進軍河北,兩軍在常山(河北正定)會師,擊敗安祿山部將史思明,收復河北一帶。公元757年,安祿山被其兒子安慶緒所殺。公元759年,安部將史思明又將安慶緒殺掉,再攻洛陽。兩年後史思明被兒子史朝義所殺。公元763年史朝義自殺。叛亂前後歷時近八年,始告平定。戰亂雖平,但安史部將勢力並未消滅,藩鎮割據局面由此形成,中原戰亂地區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吐藩對唐的侵擾也是日益頻繁,唐朝國力大為削弱。安史之亂成為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此後雖有短暫的「元和中興」(唐憲宗時期),但其全盛時代也就從此結束了。

昭陵六駿之一

元和中興

自此以後,唐朝有吐蕃、回紇、南詔等外患,內有宦官掌權,禁軍兵權甚至皇帝的擁立都由宦官決定。節度使對地方有獨立於中央的管理權。唐德宗死後,經過了順宗的過渡階段,然後由永貞內禪而受宦官支持的唐憲宗登基,憲宗即位以後,經常閱讀歷朝實錄,每讀到貞觀、開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憲宗以祖上聖明之君為榜樣,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比較注重發揮群臣的作用,敢於任用能臣為宰相,他在延英殿與宰相議事,都是很晚才退朝。憲宗在位15年間,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從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並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興氣象。長期以來,唐朝皇帝得到評價較高的有三人:唐太宗、唐玄宗、唐憲宗。憲宗沒有能夠像太宗和玄宗那樣開創一個輝煌盛世,卻能夠和他們並駕齊驅、相提並論,這也正說明了他的不同尋常。憲宗的政績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暫時平定了割據藩鎮,使安史之亂後的唐朝一度獲得再次統一。史稱「元和中興」。

唐朝疆域(820年)

宦官之禍

憲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牛黨、李黨相繼執政,史稱「牛李黨爭」。唐文宗在太和九年(公元835年)與李訓和鄭注等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失敗。甘露之變而後,宦官團結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鎮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埋下晚唐時藩鎮和宦官直接衝突的種子。文宗死後,唐武宗繼位,建元會昌。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擁立下,經過派系鬥爭而繼位。武宗重用李黨首領李德裕,削減仇士良的權力。李德裕在執政期間,中書省的職能作用發揮較好,因而宦官的勢力被削弱了。對於宦官也有諸多不滿的唐武宗,沒有像唐文宗那樣,採取極端措施來進行解決。而是吸取唐文宗失敗的教訓,改用陽為尊祟,實則逐漸冷淡的手段。在會昌二年四月,大宦官頭子仇士良見武宗日益親重李德裕,害怕宦官失去權勢,便散布流言蜚語,稱宰相與度支商定,要削減禁軍衣糧和馬草料等費用,欲以此激怒禁軍鬧事。李德裕聞訊後立即向武宗面奏此事。武宗很憤慨,唐武宗拿出了君主的作派,遣中使到神策左、右軍去宜布御旨:「此事純系謠傳,一切都是朕的安排,無關宰相之事,爾等不得信口雌黃。」將士們被震懾住了。仇士良的陰謀被揭穿以後,只好惶恐地向武宗謝罪。在仇士良的陰謀被挫敗後,唐武宗沒有乘勢對他採取進一步的行動,而是將他提升為觀軍容使,以領神策左、右二軍。名義上得到了升遷,實則卻被剝奪了對禁軍的控制權。仇士良明白唐武宗對他的態度,知道自己的處境不妙,以退為進,以身體有疾提出了辭職。唐武宗順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辭呈,將他改任為內侍監。內侍監沒做多久,基於大勢已去,無東山再起的希望,仇士良被迫致仕。唐武宗對外擊潰回鶻烏介可汗及其部眾,對內平定澤潞鎮叛亂。在位時期藩鎮降服。武宗一連串振興朝廷的政績,史稱會昌中興。武宗重視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為三武滅佛的其中一位稱號武字的君主。又稱為會昌滅佛。

唐朝名臣白居易

宣宗之治

唐武宗死去後,唐宣宗在宦官的協助之下繼位。未即位前的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君主。但即位以後勵精圖治。一改唐武宗的封殺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唐宣宗時期沙州人張議潮領導沙州等地人民 擺脫吐蕃貴族統治的首領,驅逐了河西地區的吐蕃守將,使瓜、沙等十一州又重新回歸唐朝。咸通七年(公元866年)二月,張議潮表奏朝廷,已令回鶻首領仆固俊克複西州、北庭、輪台、清鎮等城。同年十月,又令仆固俊與吐蕃大將尚恐熱交戰,大敗吐蕃軍,並斬殺尚恐熱,傳首京師。吐蕃餘眾逃奔秦州,途中遭尚延心襲擊,再敗,奏遷於嶺南。吐蕃遂衰亡。河西肅清,使唐廷無西顧之憂。

走向滅亡

宣宗之後,唐懿宗與唐僖宗是著名的無能昏君,使唐朝一直走下坡。唐朝後期,戰爭不斷,經濟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爆發農民起義,經過黃巢的打擊,唐朝統治名存實亡。經過黃巢起義後,把唐朝的基礎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軍也損失過重,所以宰相與宦官爭權不斷。黃巢起義後,唐僖宗在唐末的動亂中死去,由弟唐昭宗繼位。公元898年,發生了神策軍中尉劉季述等人的政變,昭宗被軟禁,太子李裕開始監國,同一天宦官假傳聖旨,說昭宗已自稱太上皇,並令皇太子即位,年號光化。到了天復元年(公元901年),宰相崔胤聯合禁軍將領孫德昭打敗了劉季述,迎昭宗複位,李裕復降德王。而朱溫與李克用成為唐末的風雲人物,在朝廷各樹黨派,在朱溫的支持下,宰相派勝利,朱溫入宮盡誅宦官。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朱溫挾持唐昭宗遷都洛陽,之後不久將唐昭宗殺害。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朱全忠大肆貶逐朝官,並將三十餘位朝臣殺死於白馬驛,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柷禪位,改國號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定都於開封。唐朝滅亡,立國共290年。唐朝滅亡後,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後唐和十國的南唐都自稱是唐朝的承繼者而用「唐」作為國號。事實上他們的皇帝與唐朝的皇帝並無血緣關係。

唐末民變形勢圖

這就是唐朝由全盛轉為失敗的的過程,但不得不說雖然唐朝滅亡,但唐王朝在那段時間中對當代人們的生活包括政治、文化等等都做出了極大地貢獻,也在那一段時間,達到鼎盛階段。

我們愛歷史

點個關注再走吧

繼續關注,為你們帶來越來越好的文章,讓我們一起來銘記歷史,來閱讀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迷思:為什麼我們註定孤獨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