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D012:如何獲得幸福的感覺?

D012:如何獲得幸福的感覺?

這是2018年的第12篇文章

幸福是什麼?

或許100個人就會有100種答案。維基百科關於幸福的解釋,是指一種無法言喻的愉快心情,一種滿足感。並且不與快樂畫上等號,所以說你快樂並不一定就代表你幸福。

1

幸福是成就感

前不久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段話,我覺得很有道理,今天拿出來和大家分享。這段話是關於幸福的來源,文章出自《摩根寫給自己兒子的32封信》。

「法蘭克爾博士的著作《醫師和心志》一書中,幸福所下的定義是成就感。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至於你生而具備的健康的身體,以及幸福的家庭,那是另一回事。幸福絕不可能從天而降,幸福也不會因物質而產生。正如法蘭克爾博士所言,要享受幸福,就必須制定目標。小至打掃庭院這樣的事,也要儘力做好。幸福可以來自任何地方:比如學習騎車、在校成績優良、和朋友相處愉快、駕駛私人轎車等,如果把它們做好,就能獲得幸福的感覺。 」。

「戰勝困難,實現自己制定的目標,這樣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高質量的生活工作能夠提高生活品質,進而使人生充滿意義。確實,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因此,當你遇到了挫折,也要勇往直前,不畏艱險。唯有如此,你才能深刻地體驗人生的意義,品嘗幸福的果實。 」

這就是摩根家族的奠定者——約翰?皮爾龐特?摩根給兒子小約翰?皮爾龐特?摩根的信件中提到的幸福感。

2

那些幸福的瞬間

回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憑著記憶摸索,也有一些不經意的時刻會讓自己覺得有瞬間的成就感。

因為工作的需要,我有好幾個信號。現在已經分不清哪個是工作號,哪個是私人號了。

朋友圈發的幾乎都是和工作相關的內容,除了工作平時也沒有太多可以發的東西。畢竟生活是自己,還是要給自己留一些私人的空間。

大概幾年前,我對外開放了一個微信號,專門用來做相親交友的信息推送服務。不過因為精力有限,這件事只做了幾天就暫停了。但是,就是這幾天,竟然促成了一對美好的姻緣,現在他們的孩子應該都會走路了吧。

記得當時把男生女生的交友信息發到朋友圈,他們互加了好友。彼此聊得很來,於是兩三個月後就領證了。

後來女生跑過來,邀請我去參加她們的婚禮。當然,那時候比較「封閉」的我給她發了個紅包「婉拒」了邀請。

那一刻,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很酷的事情。還記得當時特意發了一條朋友圈,不過現在已經找不到了,可能是被我刪除了。

那是純義務做的事情,也不賺錢,是當下的興趣使然。但是,這種促成美好姻緣的成就感可比賺錢快樂多了。

還有一件小事,這事就發生在上周末,看到工作室有點亂亂的,就動手收拾了起來。

一邊開著音響聽著音樂,一邊收拾著,窗外陽光灑進屋子,落在地板上照在臉上,那種感覺特別好。看著被自己收拾乾淨的房間,心情都好了很多。我想,這就是一種幸福感。

現在挺忙的,幾乎都是定期叫阿姨來打掃。不過我發現,偶爾自己親力親為一些生活中很小的事情,這是一種很不錯的體驗,而這種感覺又是別人給予不了的,只能自己給自己。毛主席還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3

有人愛有事做有所期待

俞敏洪老師曾經做過一個演講,叫《願你的青春不負夢想》。他提到,有三句話,他每天都在問自己有沒有做到,叫「有人愛、有事做、有所期待」,說起來簡單,但做到卻很難。

俞老師說,有人愛是開心的。這裡的愛不僅僅是指你被人愛,我更願意理解成「有人被你愛」,也就是你有愛其他人的能力。愛,是寒冬的一把火,可以溫暖彼此內心的冰涼。

俞老師說,有事做其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兒。比如,每天早上起來我知道要寫作;知道自己一天的日程都安排的滿滿的,心裡也就踏實了。知道自己每天都要幹什麼,生活就不會迷茫、彷徨和焦慮。

迷茫是因為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彷徨是因為沒有行動起來,焦慮是因為沒有持續不斷地去做事情。

解決焦慮的唯一辦法,就是持續行動,持續行動,持續行動。

俞老師說,期待讓我們成長,也給了我們更加努力的動力。我們期待未來更加富有,有房有車;期待未來有更多的人成為自己的朋友;期待未來有更高的社會地位......

期待是一點一點疊加的,每一天的生活雖然看不出變化,但是人生加起來,由於我們的期待和努力,就會變成一件大事。

我們不僅期待自己,而且祈禱我們的家人能夠更加平安,父母的身體能夠更加健康,只有他們身體健康了,我們才能沒有後顧之憂,背上行囊走遍世界,才能更加開心。

我想,這或許就是俞老師眼中的幸福。有事做,不空虛;有人愛,不孤獨;對生活有所期待,日子也就過得有盼頭了。

你,幸福嗎?

留言說說你眼中的幸福是什麼?

每日思考

幸福就是有事做、有人愛、有所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北京之聲 的精彩文章:

TAG:北京北京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