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茶道與香道 清凈又淡泊

茶道與香道 清凈又淡泊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凈筵。」宋代詩人蘇軾的這句詩,形象描繪出文人騷客焚香品茗的風雅逸致。焚一段香,看裊裊青煙,氤氳而上,繚繞四周。泡一壺茶,聞茶香四溢,慢啜細飲,齒頰留芳。此情此景,愜意極了。

香與茶,兩生花,無論古今。在中山市沉香協會會長李漢超看來,香與茶的結合,源自於人類對美好事物的嚮往。

中山曾因沉香得名

見到李漢超時,一坐下,他就從口袋裡掏出一薄薄的木片,一手點燃打火機,對著木片的邊緣燒開一小角,「來,聞一下。」甘甜混合著清涼感,進入鼻腔後幽幽上升,沿著腦門直達百會,清幽舒爽,沁人心脾。「這是白木香。」李漢超說。

「白木香?不是沉香嗎?」我不禁疑惑。

「這是目前很多人對沉香的誤解。」沉香屬於大自然極為罕見的珍貴植物香料資源,樹木受外來因素影響產生病變,緩慢在樹身中積聚樹脂分泌而結香的油脂,便稱為沉香。據目前植物學觀點上區分,有四個科目的樹木有機會結出沉香脂,分別是瑞香科、橄欖科、樟科和大戟科。「中山本地種的都是瑞香科的白木香。」

中山與沉香的淵源由來已久。它曾用名香山,明代嘉靖年間編的《香山縣誌》曾對香山的取名說法作了注釋:「舊《志》云:以地宜香木得名。」後來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才在1925年時改名。

據史料載,隋唐以前,這裡就是著名的沉香生產地,沉香已經成為一種「道地藥材」,並且有專門從事種植、養護、採收工作的「香農」。當時,不管是上貢朝廷,還是銷售和出口、與鄭和一起「下西洋」的沉香,都叫做莞香,因為當時香山屬東莞縣管轄。每年,香農們把採收後的沉香交到政府專門設立的收購地點「香山場」,集中包裝好運到珠海「香洲」等候裝船,並運送到伶仃洋對岸的港口集散,此地至今都叫做「香港」。

「沉香文化在歷史上斷層百餘年。清末,國家積貧積弱,沉香需求減少,加上外國化學合成香水進入我國市場,沉香作為傳統的奢侈品和藥用品逐漸被民間淡忘。」直到上世紀90年代,沉香以二級瀕危保護植物的身份而引起大眾注意,重新走入百姓視野。2010年,李漢超、藍均熾、藍惠歧聯合中山當地的沉香愛好者,聯合發起了中山市沉香協會,普及沉香知識,研髮結香技術。

中山種植著數量眾多的白木香,白木香無損不香,自然結香有很大的偶然性,多是受風吹折、蟲蟻蛀食、人為損傷之後才能結香。受此啟發,人們開始實行人工損害結香,結成的香才叫沉香。據藍均熾介紹,目前由中山市自主研發的人工結香技術,結香率已經達到99%。

茶與香,兩生花

中國對沉香的使用可追溯到商周時期。最初,人們以香為葯,古代香山(今中山)民間女兒出嫁,娘家會將一片沉香放在嫁妝的箱底,為女兒生產時活血止痛所用。唐代,統治者以香為敬,沉香成為皇室貴族、達官貴胄的專屬香料。到了宋代,文人雅士以香為樂,將品香、點茶、插花、掛畫納為「四藝」,其中又以茶與香最為合拍。當今社會裡,生活在人們快節奏高壓力下的人們,嚮往古人的清凈淡泊,茶與香,成了最好的媒介。

李漢超認為,茶和香的共通之處在於它們都是植物,源於自然,經過加工製作之後,有提神醒腦、驅邪避蟲的功效,又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愉悅感受。

中山市沉香協會秘書長藍惠歧痴迷茶道和香道,他有專門的茶室和香室,在我們喝茶的時候,他取出一小截沉香,用雕刻刀輕輕削下木屑,小心翼翼置於預熱好的香爐里。不一會兒,香氣從爐中溢出,在整個空間瀰漫。藍惠歧正襟危坐,一手執香爐,一手捂著爐口聚香,深深吸氣,轉頭呼氣,反覆三次。

在藍惠歧看來,品茶和品香的過程都可以令人靜心,充分體驗專註之美。要想品出茶湯中的美好,不僅需要安靜的環境,更要讓平素焦灼忙碌的心緒暫停、舒展,專註於口舌的味覺和觸感。品香時,需要屏氣凝神地捕捉縹緲的香煙,處理香料時更需專註,不能有一絲急躁和恍惚。當茶與香交融時,需要在身心寧靜的狀態細細品味。

線香、盤香、香篆是目前茶友們喝茶時用香的主要方式,但是還有兩種方式很多人不太了解,那就是用沉香直接煮水當茶品嘗和用煮開的沉香水泡茶。

使用沉香煮水前,先將沉香香材刷洗乾淨,放到水壺裡煮開,就可以直接品嘗了。煮好的沉香水香氣濃郁,口感醇厚。而用沉香水來沖泡茶葉,又是另一番體驗了。老香客愛用沉香水沖泡普洱茶,認為它們有相似之處,香氣高雅,味道清澈。當茶葉本身的花香果香和沉香特有的甜味涼味融合在一起時,不覺生出妙香來。

請移步附近郵局

訂閱《茶行天下》雜誌,刊號CN44-1694/S;郵發代號:46-546;雙月刊全年定價90元

茶行天下∣讓中國茶走得更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高山蜜蘭香明前春茶三重炭焙禮品裝僅460元!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