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直播答題,讓你離智障越來越近
矽谷Live / 實地探訪 / 熱點探秘 /深度探討
」這都2018年了你還玩『王者』?瞧你那點出息,成天打打殺殺的!我跟你說,最近那啥在線答題可火了,答題闖關,答對了還能分錢!
「答題闖關?那不是《一站到底》么,怎麼出手機APP了?」
年初的時候,思聰的一條「撒幣」微博上了熱搜。緊接著,我的朋友圈就被各種直播答題的復活碼攻陷了。
思聰的「沖頂大會」、頭條的「百萬作戰」、花椒的「芝士超人」等多款直播答題產品讓人們再次喊出了」知識就是金錢「這個口號。
而這一切的起因,就要說到全民答題的鼻祖HQ Trivia了。HQ Trivia一經上線,立即讓美國民眾著了魔,群眾參與度比今年美國東部的大暴雪還要猛烈。
高額的獎金,唾手可得的「知識」,直播答題真的是一場金主大佬們和民眾共享的盛宴么?所謂的「益智」到底會讓你離弱智越來越遠還是越來越近?
小探今天就幫你扒一扒打著「撒錢」、「益智」、「增知」為名號的直播節目背後為吃瓜群眾準備的陷阱。
大眾參與答題類節目的前世今生:娛樂至癱
「知識問答」(Trivia)類節目作為一種文化在美國十分常見。以知識問答遊戲作為背景,很多人會把Trivia作為娛樂、社交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美國很多酒吧在周末都會以 Trivia Night 來吸引更多消費者。這些 Trivia Night 的主題從校友會、相親會、到同性戀交流會,涉及極廣。像「三國殺」一樣,偶爾玩上幾次,小夥伴們可以增進友誼,交流情感。
知識問答商業化最早起源於美國。早在上個世紀初,美國的廣播公司就把猜人名、猜價格等小問題插入廣播節目中,並受到聽眾的歡迎。
而知識問答節目真正發展起來還要在1950年末期,隨著電視在普通民眾家庭中的普及,知識問答電視節目迅速發展起來。當時,每天白天檔的知識問答節目成為了當時美國諸多家庭主婦的摯愛。
然而,60年代後,知識問答電視節目的熱潮逐漸退去,美國觀眾們對於知識問答節目都會抱著茶餘飯後自我娛樂的心態去參與到這些節目中。
直到HQ Trivia 這款直播軟體的上線。
全民都可參與,誰都可以贏錢,屏幕里不再有娛樂你的答題者,只有出題人和一道道問題。美國的媒體人用「最差產品中的佼佼者」 (「the best worst thing on the Internet」) 來形容這款產品會給美國民眾帶來的影響。
為什麼呢?
這位來自《紐約時報》的記者在答題的過程中碰到了諸如「『性(別)』這個詞在美國憲法中出現了多少次?」(「How many times does the word 『sex』 appear in the U.S. Constitution?」) 這類不能用智商來回答的問題。這位記者覺得不是自己在玩遊戲,而是遊戲在玩自己。
玩了HQ好幾局的小探發現,即使像「哈利波特的女主在哪所大學學習?」 「以下哪種小吃可以在6000年前的芬蘭找到?」(答案是口香糖,不謝!)這一類的問題,除了組團娛樂,對自己的生活、學習也沒有什麼真正的意義。因為這些不是「知識」,更像是「知道」。
而HQ Trivia的締造者Rus Yusupov卻大言不慚地認為自己的產品「是一個能讓人們獲得無限樂趣的好機會,贏了就有錢拿,即使輸了也能學習到新的知識。」
但是,這種碎片化的信息我們需要麼?
相比之下,中國各大直播平台的帶給我們的「知識」是不是就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呢?
「螃蟹幾條腿?」 「米其林輪胎人新加了哪個家庭成員?」試了幾個中國平台的題庫,小探想起了5歲的時候媽媽教過的「一隻螃蟹八條腿,兩隻眼睛一張嘴」,這麼多年過去了沒想到還能有機會複習一下以前學過的知識點?!
前腳美國出了一個HQ Trivia,中國一下子冒出了六個,是因為中國人口是美國的近六倍么?
在這些在線直播答題產品中,除了延續了HQ Trivia的基本功能,大佬們又想出了諸如邀請好友獲得復活機會這樣的營銷手段。
為了獲取流量,為了讓你上癮,也為了讓你身邊的人跟著上癮,人家可是下了血本啊!
從美國的HQ Trivia的出現,到中國一哄而上的跟風,大眾在線直播答題不僅把大眾娛樂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更可怕的是,它通過遊戲、贏錢的形式重新定義了「知識」,或者說是曲解了「知識」的真正含義。
真正的知識不是在一個一個概念中展現的,而是通過人類的思考,通過對這個世界不斷的探尋中才不斷形成的。人類走過的每一步都是把系統性的信息整合,加工,完善,應用,從而去更好地認知這個世界。
但是直播平台中傳播的」知識「,卻像笑氣一樣,讓人在愉快的麻木中喪失了自己本該去追求真正的知識的思索能力。
在美國媒體文化研究的典範《娛樂至死》一書中,作者波茲曼曾經提出了「媒體即隱喻」這一觀點。
作為媒體,對於某種特殊內容的偏好,以觀眾喜愛的形式表現出來,最終會塑造整個文化的特徵。而這種強大卻隱蔽的力量足以「定義現實世界」。
娛樂至死。雖未死,但已癱。
之前我曾經問過朋友一個問題:為什麼美國的殘疾人停車位這麼多?似乎平時沒見過很多殘疾人啊?朋友想了想,答到:「可能是腦殘的多吧」。
裹著糖衣的「王者榮耀」,你舔還是不舔?
在中國,雖然知識問答類節目出現比美國晚了近三十年,但是其發展的速度卻非常快。從最早期的《正大綜藝》(暴露年齡了),到《開心辭典》,《幸運52》, 再到《一站到底》,《詩詞大會》,這些每周一播出的節目曾是許多中國家庭晚飯後活動的「背景音」。
娛樂,無可厚非,但是讓答題者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還打著「益智類」遊戲的旗號掛羊頭賣狗肉就顯得過於心機了。
記得《開心辭典》線下海選剛剛開始的時候,小探的大表姐在日日夜夜奮戰在答題第一線。
在當時網路還沒有那麼發達,度娘還沒有上線的時候,小探我常常拿著一本百科全書,坐在網吧里陪著大表姐一起答題。
後來,長大後的小探也參加了不少「益智」,「長知識」類的活動,拿了不少獎,但也背了不少題庫。到如今,小探不禁開始反思,我們為何會如此迷戀於答題活動?
記得一位《一站到底》的季冠軍曾經直言,為了比賽,他曾把先後登上月球的10個人的名字統統背了一遍,以防被考。
這簡是在浪費腦細胞啊!背下十個人的名字有什麼意義呢?是能讓你和他們能約個飯?或者跟別人顯擺一下你學識淵博?還是心底默默地為這些無名英雄祝福?
有這時間我們為什麼不去了解一下整個登陸的過程?或者以去查一下為什麼美國會突然趕超蘇聯成為第一個登月的國家?再進一步去思考一下這些登月的人後來的人生軌跡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這個世界需不需要你cosplay「度娘」的輸入框。
當然,答題網站上永遠不會問你這些問題,就像是應試教育除了死記硬背不需要你別的套路一樣。
而如今的全民直播答題遊戲,已經赤裸裸地把這些心機做到了極致。「智」與「知」的真正含義被篡改得面目全非。
普通的娛樂節目主要靠商家的炒作,而這一次被炒的是你的智商。
那麼直播答題和前一度時間被熱議的「王者榮耀」到底有什麼區別么?
它比「王者榮耀」更甜,也比「王者榮耀」更毒。
你或許要問吃糖有什麼不好?
科學研究者發現,糖比海洛因更容易讓人上癮。
這裹著蜜糖的「王者榮耀」因為金錢與所謂的「知識」的誘惑讓人上癮卻不自知。
拒絕「奶嘴」,還我深度思考的能力
去年,當大家都在著迷於「王者榮耀」的遊戲時,微信朋友圈有一篇題為《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被一步一步毀掉的》的文章。在文中,作者提到了「精英」如何謀劃對陣「屌絲」的故事。
1995年,來自全球的各界精英匯聚在美國舊金山開了一個如何應對全球化的會議。
會上,與會者一致認為,全球化會加劇貧富差距,會使財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也就是所謂的」精英「手上,而80%的人則會成為」屌絲「。
為了化解80%「屌絲」和20%「精英」之間的衝突,美國高級智囊布熱津斯基認為想出了一個給80%「屌絲」塞上一個娛樂信息的「奶嘴」的辦法。讓這些人在甜蜜中麻痹自我。
具體來說,就是發展諸如色情、賭博等發泄性的產業,和諸如大眾娛樂滿足性的產品來讓「屌絲」們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最終讓媒體成為他們的「代言人」。
今天,發展了半個世紀的知識問答節目,從最初的只有明星參與,到如今的大眾共參與,雖然具體內容變了,但是娛樂大眾的本質卻從未改變。而今天出現的各種直播平台節目,無論中美,在小探看來,就是這個「奶嘴」。
它讓你在拿著獎金,看著答案,組著團伙的過程中,把你的深度思維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一步一步弱化。最終的你,在滿足於一個個零星的信息點,興奮於十幾塊的獎金, 捧著心愛的iPhone,在一片鬧哄哄的歡笑聲中把你的智商還給了媒體。
※區塊鏈里的 「Oracle」是什麼?和甲骨文公司有關係嗎?一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