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讓王思聰、周鴻禕都自認「大撒幣」的爆紅節目,讓我看到了知識的力量

這個讓王思聰、周鴻禕都自認「大撒幣」的爆紅節目,讓我看到了知識的力量

活了二十多年,這兩天才真正明白什麼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和「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真諦。

——努力提升學歷的彼得·潘

在2009年的時候,一部名為《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電影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等7項奧斯卡大獎。

當時,彼得·潘看了非常震撼,第一次深切感受到知識就是財富。然而,畢竟是電影,有包含很多戲劇成分,覺得知識變現離我們比較遠。

其實,類似於影片中的這種競答類電視節目也曾在國內也是風靡一時。

其中,大家耳熟能詳的有中央電視台的兩檔王牌競答類節目《開心辭典》和《幸運52》,隨著節目的熱播也分別帶紅了兩位節目主此人王小丫和李詠。可惜兩檔節目早已停播,只在我們記憶中還留有餘香。但是,這樣的節目也很清楚地向我們詮釋了一個訊息:「知識就是財富。」

儘管這些節目里的獎金不如電影里那麼多,但是選手用知識獲取到的成就感和關注度也能給予個人很大的滿足,畢竟都是全國矚目的。

競答節目經歷了電視時代,電視+互聯網時代,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視也逐漸淡出歷史舞台,那麼接下來會出現競答節目的純互聯網時代嗎?

這到底是什麼樣的節目,能讓大佬們寧願自認「撒幣」也要為自己的平台賣力宣傳呢?

其實,這是一種基於移動端的直播類競答形式的節目。每天在規定的時間點進入App即可觀看直播,主持人以幽默的話風出題,題目皆為選擇題。參與者的移動端屏幕上會出現題目和候選答案,點擊屏幕選擇你認為的正確答案即可。當參與者成功答對12道題目,既可以平分本場節目的總獎金。

這樣一個看似簡單更像是炒冷飯的節目形式,竟然吸引了單場100多萬的在線參與人數,為何它們會如此火爆呢?

彼得·潘覺得是競答節目與我們的距離被拉近了。以前的電視節目都是找個別人員參與,而我們平民百姓只有看的份兒,獎金和獎品都是別人的。但此次的直播競答,無論你是誰,無論你在何地,只要有網路就可以參與。只要你的知識面廣,反應敏捷都有可能拿到最終獎金。這讓我感到把知識變為財富簡直太直觀太便捷了。最主要的是知識變現之後,知識還在,而錢卻增加了,何樂而不為呢?

那麼,我們的知識到底能變多少現金呢?其實和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里的差不多,單場獎金就有5萬到200萬不等。彼得·潘覺得這些數字特別夢幻,第一次這麼強烈感到「書中自有黃金屋」原來並不是傳說。難怪前面提到的那些大佬都強調自己是「撒幣」,其實並不是「SB」,而是正兒八經地為我們的知識「狂撒人民幣」。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這麼多獎金擺在我的面前,我卻無法得到它。」這是這兩天彼得·潘參與這項火爆的直播競答類題目的一個內心獨白。

比如下面這道高中生能秒答出來的題目,彼得·潘看了一臉懵逼,巴不得馬上給化學老師打call。

看著這麼多獎金被別人領走,而我因為匱乏的知識常常在前六題即被淘汰,只恨「書到用時方恨少」。

其實,這樣的競答遊戲無非是現象級的小遊戲。令彼得·潘感到焦慮的是在人生的考場上,我所擁有這有限的知識勢必會被人碾壓甚至淘汰,而此前我儘管有所警覺卻沒有付諸於行動去提升自己,改變落後於人的境地。

而今,我只是在一個小遊戲中便已接連受挫,如果我們再不學習,那麼在社會上?在職場上?在商場上?鐵定也會被碾壓得體無完膚。

即使,知識無法呈現立竿見影的收益,即使學習不會使人一朝一夕即可進步,但我們日積月累的付出,不就是為了他日水到渠成的時代犒賞嗎?

所以,點開下方【自考小程序】,打開學習之門,改變從現在開始,擁有更多知識才能積累更多財富。

作者:彼得·潘

圖片來源:網路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BA學習平台 的精彩文章:

TAG:MBA學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