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熱詞狂歡的背後,我們還應該了解點什麼?

熱詞狂歡的背後,我們還應該了解點什麼?

第70期

在柯林斯詞典發布的2017年度熱詞榜單中,「假新聞」(Fake news)榮登榜首。詞典編纂者表示,自2016年以來,「假新聞」一詞的使用率增加了365%。

其他年度高頻使用辭彙還有:迴音室效應(Echo chamber)、零工經濟(Gig economy)、獨角獸(Unicorn)、性別流動(Gender-fluid)、抱抱季(Cuffing season)。

柯林斯詞典在各類媒介上調查了45億辭彙,發現這些詞在2017年的使用頻率有了顯著的增長。他們「不評價,只研究和記錄」,但這些熱詞從無數信息中脫穎而出的背後,必然是更深層次的社會和文化因素。

再大的數據,也大不過「人」本身的力量。

- 1 -


假新聞

GIF

2016年,《牛津詞典》評出的年度熱詞是後真相(post-truth),「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

8月,小朋友畫作公益H5刷屏之後不久,「陰謀論」開始浮現,許多人開始恐慌、懷疑、聲討。

10月,一張來源不明的聊天記錄截圖又成了爆炸新聞,宣稱彭于晏和張磊出櫃。兩個主角,前者已經八無可八,於是一向低調的張磊變身主角,催生了若干爆文。

這兩個案例結果還算圓滿,當事人闢謠後輿論平息,但更多的新聞經歷反轉、甚至再反轉之後,最終成為羅生門。

就算你已經忘了年初的《就算老公一分錢股份都沒拿到……》,但最近的「賽龍突死之謎」你一定記得。

這是一個事實不足、觀點過剩的時代。人人都能表達,但到底事實是什麼,似乎對大家來說並不重要。

畢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聞一旦成了舊聞,誰還去管他?

真相?互聯網上,不存在的。

GIF

推薦閱讀

《狂熱分子》

埃里克·霍弗

如何避免陷入狂熱?民眾的思維是如何被操縱的?來看看這本書吧!作者曾是個碼頭搬運工,一個常年與底層群眾打交道的哲學家,雖然是自學成材,但他思考的深度不遜於任何知名學者。書中俯拾皆是充滿智慧的思想火花與一針見血的比喻。

【書摘分享】

◆「理論與實際愈是矛盾的群眾運動,就愈是熱衷把自己的信仰加諸別人。」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希望別人認可自己,別人的認可就成了自己生存意義的證明。」

◆熱烈相信我們對別人負有神聖義務,往往是我們遇溺的「自我」攀住一艘流經的木筏的方法。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古斯塔夫?勒龐

書中描繪的是19世紀末的眾生相,這時的人們在作者的眼裡永遠徘徊在無意識邊緣,隨時接受一切暗示的指揮;情感缺乏理性、批判力,所以他們極端的輕信他人,心甘情願地上當受騙。儘管作者與我生活的年代相去甚遠,但勒龐的很多觀點帶入當下的時代一點都不違和。

【書摘分享】

◆「單獨一個人必須要為他的行為承擔責任——法律上的和道德上的。 但是群體則不然,群體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群體就是法律,群體就是道德,群體的行為天然就是合理的。」

◆「群體的疊加只是愚蠢的疊加,而真正的智慧卻被愚蠢的洪流湮沒了。」

◆「大凡事情一旦涉入到情感領域,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消失了。」

- 2 -


迴音室效應

GIF

「假新聞」成為年度熱詞,特朗普立了不小的功。自今年1月就職以來,他一直斥責美國主流媒體散播針對他的假新聞。上任的前6個月,他在twitter上一共發了991條推文,其中82條用來駁斥「假新聞」或批評媒體。

美國總統一直是假新聞的中心。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Facebook就曾把「教皇支持特朗普」、「奧巴馬不在美國出生」等假新聞置頂,並向用戶推送,Facebook因此備受詬病。

但其後扎克伯格表態:Facebook是一家技術公司,並非媒體,不像傳統的新聞媒體那樣,有編輯策劃內容、檢查準確性,而是讓工程師編寫演算法,根據用戶的歷史偏好選擇新聞。

這麼乾的還有今日頭條,以及在今日頭條成為超級獨角獸之後對個性化推薦閱讀趨之若鶩的眾多產品。

「你關注的,才是頭條」,他們深諳人性弱點,不斷降低信息接收的心裡門檻,讓你在信息海洋里舒適地遨遊——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暗合你的價值觀,日理萬機的你感到這個世界如此令人滿意,不禁頻頻點頭。

你只看到你喜歡的,你只喜歡你看到的……個性化推薦閱讀造成的迴音室效應,會讓人在不知不覺間畫地為牢。演算法幫你過濾掉了異議,內容不再能夠開拓視野,反而只是不斷印證你的已有觀點。

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胡泳這樣描述「迴音室效應」——

在自我意識減少的同時,你也就掉進了互聯網最具誘惑力的幻象之中:在特別營造的小天地之中得到虛假的保證,彷彿與自己的信念相抵觸的事實全都不再存在。

但那些你並不關心的、甚至讓你厭惡的,也許才是真相。

《娛樂至死》

尼爾·波茲曼

當一切信息、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內容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而且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書摘分享】

◆「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奧威爾式的——文化成為一個監獄,另一種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

◆「過去,人們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搜尋信息,現在是為了讓無用的信息派上用場而製造問題。」

◆「如果一個民族分心於繁雜瑣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義為娛樂的周而復始,如果嚴肅的公眾對話變成了幼稚的嬰兒語言,總而言之,如果人民蛻化為被動的受眾,而一切公共事物形同雜耍,那麼這個民族就會發現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的命運就在劫難逃。」


- 3 -

零工經濟

GIF

柯林斯的釋義是:在這種經濟模式下,(公司內)只有少數永久僱員,大部分工作由臨時工或自由職業者承擔。

這裡的gig原指藝人接到的臨時表演工作,現在引申為個人或小團體接的「零活兒」,接活兒的人被稱為gigger。

這不就是羅振宇說過的U盤化生存:「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時插拔,自由協作。」雖然他已經在今年初的一次演講中承認這是自己給業界挖的坑——

我們剛開始講U盤化生存,轉頭我卻變成了一個「主機」,開了一家公司。很多人很憤怒,說你背叛了你自己,你不是要當U盤嗎?我當時是那麼想的,然後改主意了,我進步了。

但很多人還沒「進步」。揚言「可能一些三四十歲的老一輩企業家,他們沒辦法了解互聯網」的那位00後,也許就覺得自己和QQ群里的七八百位追隨者都會成為零工時代的「超級個體」。

00後無知者無畏,大可橫衝直撞,但80後90後的「中年」們可要小心,別被不用打卡的自由和有朝一日可能發大財的幻覺沖昏了頭腦,沒成為「超級個體」,反倒成了背鍋的「臨時工」。

GIF

零工經濟的基礎是最大程度消除信息的不對等,但互聯網上信息嘈雜,信任的成本日益增加。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看起來最有實力的那個說不定就是最專業的皮包公司。

撥開重重迷霧看到真相,我們曾把希望寄託於互聯網的發展,但前有「假新聞」,後有「迴音室效應」,網路媒介的中立性和真實性愈發可望而不可即。

看來要想玩轉「零工經濟」,去偽存真和獨立思考,可比變成「U盤」重要得多了。

《輕鬆學會獨立思考》

張志 / 黃鑫 / 胡曉

我們缺乏的不是信息,而是鑒別信息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本書重在「輕鬆」,幫助你學會提問、學會搜索、學會簡單歸納和整合信息的基礎上,掌握批判性思考。

【書摘分享】

◆「學習批判性思維不是為了贏,而是為了更好的接近真相或者追求真理,這才叫勿忘初心。」

◆「我們之所以無法堅持一件事情,主要是因為我們敗給了恐懼和壓力本身,而不是要做的事情上。」

◆「提問的目的,絕不是為了輕而易舉獲取答案,而是為了逐步獲取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形成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


- 4 -

性別流動

獨角獸=優秀的創業公司,這種貼標籤的思維模式,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因為,貼標籤能幫助我們壓縮認知成本,抽象出某個企業、某類人群的特徵。

這是我們獲得安全感的方式,也有利於我們和他人進行互動。但另一方面,刻板印象和「以貌取人」也正來源於此。

8月,@人類實驗室進行了一次網路暴力實驗——性感女、Coser、紋身男,他們在台上講述自己的愛好、經歷,但台下的觀眾似乎並不在乎這些故事,而是武斷地認定他們是「心機婊」、「腦殘」、「癮君子」。

事實上,他們都只是普通人,外表的不同也只是個人選擇,卻足以引起語言暴力,那如果我告訴你,性別也可以自由選擇呢?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被周圍的人反覆告知,世界上的人分為兩類,男人和女人,而且我們只能屬於一種。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意識到,「性別」比我們以為的要複雜的多。

性別流動就是其中一種觀點,它認為人的性別不是只有「男/女」兩個極端,而是一條連續的光譜帶。我們每個人都可能位於這條性別光譜帶上的任何位置。

從Facebook註冊時可選的56種性別,到無性別衛生間,這種努力並非想要去除生理上的差異,而是撕去性別的標籤,承認、尊重每個人不同的特質。

先於男人、女人而存在的,是「我」這個人。

《第二性》

西蒙·波伏娃

說到性別問題,忍不住推薦一本女權相關的書。波伏娃這本書被稱為「有史以來討論婦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智慧的一本書」,被譽為女權的「聖經」。

【書摘分享】

◆「但情況依然是,女人打扮得越漂亮,她就越受到尊重;她越是需要工作,絕佳的外貌對她就越是有利;姣好容貌是一種武器,一面旗幟,一種防禦,一封推薦信。」

◆「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一個人不是生下來就是女人,她是變成女人的。」

- 5 -


抱抱季

GIF

冬天來了,冷空氣和霧霾交替來襲,單身狗看著自己購物車裡的優衣庫羽絨服和3M口罩,絲毫感覺不到溫暖。

雙11、雙12、聖誕節、元旦、情人節……沒人給清空購物車也罷,熬夜購物之後想炫個富,還要被人諷刺沒有性生活。

暖氣不夠暖,刺骨的冷遍布房間的每個角落,蜷縮在被窩裡,他們又默默地打開了購物APP,1米和1米2尺寸的電熱毯都打3折,看來睡單人床的人,格外需要電熱毯啊。

怎麼辦,重重壓力之下,在逐漸變長的黑夜裡,單身狗的心開始蠢蠢欲動。

屬於他們的cuffing season到來了,交友APP們的日活,有救了。

《愛你就像愛生命》

王小波

單身汪們請收下這份狗糧!超級甜!!沒有女朋友的藍孩子好好學學!看看人家的情書!知道自己為啥單身了不【敲黑板

PS.其實我覺得朱清時的情書寫的也超蘇,但是當初看的只有書信版,有興趣的盆友可以找找看看~

【書摘分享】

◆「我把我整個靈魂都給你,連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氣,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種壞毛病。它真討厭,只有一點好,愛你。」

◆「當我跨過沉淪的一切,向著永恆開戰的時候,你是我的軍旗。」

◆「世界上好人不少,不過你是最重要的一個。你要是願意,我就永遠愛你。你要是不願意,我就永遠相思。」

你有什麼正在讀或者打算讀的書么?

在文章下留言告訴我們吧!

此外,

「破卷·共鳴」線上共讀活動

也正在書單徵集中哦,

期待你的加入!

給你一種解決閱讀焦慮的辦法~

編輯丨個個

校對丨個個

審核丨包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中醫研究生會 的精彩文章:

TAG:北中醫研究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