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中國美術要聞回眸

2017中國美術要聞回眸

《中國美術報》第97期 頭條

過去的一年,紛繁熱鬧。然而,「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總有些瞬間觸動了我們的視覺和情感——

這一年,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產生;這一年,十九大報告中說「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年,北京的冬天少了許多的霧霾天;這一年,保溫杯里泡著枸杞、手裡盤著串兒的「60、70後」有了「中年油膩大叔」的新名號,而「我們80年代的新一輩」也已開始步入佛系……

顛顛仆仆走到年終歲尾,為了這個ending,大家騰挪跌宕。這時,盤點似乎成為一種帶有儀式感的工作。

2017年,就美術領域而言,文化自信更為凸顯,我們感受到,傳統經典似乎在「創新性轉化」的號角之下,開始於沉睡的庫房中抖動「身上」的塵土。而近期,保利秋拍之夜,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中國最貴藝術品9.315億元的成交額,以及中國嘉德在新落成的藝術中心交出的2017秋季拍賣會30.39億元的總成交額,也讓許多看客和從業者血脈僨張,以為藝術的春天正在叩門。

與此同時,2017年,北京藝術片區陷入大規模拆遷浪潮;798文創公司出讓35%的股權,老牌藝術區尋找新出路;尤倫斯藝術中心易主……國外資本在中國藝術市場分羹之時而來,卻在調整之際退出。我們一度認為傳統漸行漸遠,然而事實讓我們堅信:埋沒在時間裡的精髓,總會再現。

在社會轉型、革故鼎新的時代背景中,2017之於中國美術,與其說有了怎樣的巨變,不如說是問題更加清晰、反思成為共識、機遇有了新語境。不妨讓我們一起回顧:

致敬:回望傳統經典

2017年的古代繪畫展和大師展層出不窮——1月22日,清寂鶩影——林風眠藝術精品展;4月1日,天津博物館「清代前期繪畫特展」;5月2日,民族翰骨——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活動;5月7日,故宮博物院藏四僧書畫展;8月3日,上海博物館藏明代吳門書畫家書札精品展;8月10日,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9月5日,故宮博物院「趙孟頫書畫特展」;9月15日,故宮博物院「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9月16日,中國國家博物館「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學藝術大師作品展」;9月17日,中國國家博物館「秦漢文明」展;11月3日,中國美術館「滄海一粟——劉海粟藝術展」;11月30日,中國國家博物館「為畫而生——宗其香百年誕辰藝術展」「回眸600年——從明四家到當代吳門」「紀念李可染誕辰110周年——墨天神跡·李可染最後十年作品展」……

清代前期繪畫特展

民族翰骨——潘天壽誕辰 120 周年紀念大展

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

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

的確,如浙江畫院院長孫永在《中國畫畫刊》雜誌年末一期的卷首語中寫的,「今年似乎成了業界先賢大師的『血拚』之年——從南至北風生水起間有點目不暇接,讓趨之若鶩的『吃瓜群眾』翹首引頸而疲於圍觀,頗有一番盛世崇藝、文化復興之態勢……」然而,他也質疑這山海般的圍觀中,又有幾人能讀懂大師?「絕大多數只不過又一次佐證了國人的陋習通病——『特好奇』『湊熱鬧』『好盲從』以及『附庸風雅』。」

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學藝術大師作品展

但筆者以為,無論去看熱鬧,還是去看門道,觀眾排隊「擠展」的熱情,足見公眾文化自覺意識的覺醒。清初四王之一的王原祁說:「學不思古,如夜行無火。」維也納表現主義畫家埃貢·席勒也曾言:「藝術不可能現代,藝術永恆地回歸起源。」在接近傳統、接近古人、理解古意的過程中,其更為重要的意義,或在於建構出一種「回複式創造」的成果。

秦漢文明展

如果說重建文化自信當有多種內在理路的話,「回複式創造」就應是一種極為有益的方式。而這種「回複式創造」並非單就當下的藝術創作者而言,它同時包含普羅大眾對傳統經典認知的再理解,這種理解無論從大眾美學素養,還是社會文化的進階層面上,都不無裨益。

探索:學術和創作共進

除了目不暇接的大師展,主題性美術創作越來越多地搶佔了美術創作領域的話語權和熱點流量。尤其,中國國家畫院「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作為當前體量最大、國內外參與度最廣的主題性創作工程,於2013年啟動至今,舉全院以至更廣範圍的力量,目前到了要驗收項目成果的攻堅時刻。10月21日,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的「2017中國國家畫院『一帶一路』採風寫生作品展」在京舉辦,是該院自啟動「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以來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的集中展示。此外,5月17日,「中華家園」美術創作項目在京啟動;7月11日,文化部「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啟動;11月23日,文化部在京舉辦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班開班儀式暨座談會……由此而言,在今天這樣一個文化博弈的時代,重大歷史題材創作作為講述和發揚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已然成為越來越多藝術家的共識。

中國國家畫院「一帶一路」採風寫生作品展

如果說,對本民族重大主題的藝術描繪是文化自信的一種自覺反映,那麼相應的,對國外藝術的包容和互鑒同樣是一個重要方面。3月17日,浴火重光——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寶藏展;4月19日,伏爾加河之聲——中國美術館藏俄羅斯油畫精品展;5月7日,從莫奈到蘇拉熱——西方現代繪畫之路(1800—1980)展;5月26日,中德兩國副總理見證「德國8」簽約;6月17日,倫勃朗和他的時代:美國萊頓收藏館收藏展;10月8日,中國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中國·日本版畫交流展,以及3月1日,卡塞爾文獻展歷史上第一次有關其歷史發展與沿革的歷史性展覽「文獻展的神話——阿爾諾德·博德與他的後繼者們」;11月25日,美術史在中國——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學科創立6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11屆中國高等院校美術史學年會等,所有這些活動的舉辦,其背後所表徵的話語邏輯是文化自信基礎上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第五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

談到文化自覺與自信,還有三件事不得不說。2月26日,由文化部藝術司支持,中國國家畫院、江蘇省文化廳主辦的「第五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以「絲路情懷與現實理想」為主題,展出的400餘件作品較好地體現了畫院在中國畫學傳承與探索上所具有的強大優勢。這一展覽的前身為「全國畫院雙年展」,自2007年至今中斷十年,重新出發,這對全國畫院系統而言,有著特別的意義:它是一個組織平台,更是聚合畫院力量的權威聯盟。9月24日,2017·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以「絲路與世界文明」為主題,共展出了102國567位藝術家的 601件作品。無疑,「絲路文明」「一帶一路」在國家宏觀倡議之下,繼續作為一個歷史概念、文化概念成為美術創作領域的重要題材。

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 90 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暨第13屆全軍美術作品展覽

2017·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9月22日至10月29日,「2017鳳凰藝術年展」的舉辦喚醒了鳳凰這座古城獨有的文化基因,來自中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盧森堡、瑞士六國的19位藝術家,通過200餘件作品穿越歷史與國界進行對話,賦予了今日的鳳凰新的文化內涵。由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凌所提出的「超當代」的概念,其最重要的學術依託正是高度的文化自信。

鳳凰藝術年展

學習:創新不止,轉化不斷

2017年是砥礪奮進五年的收穫之年。十九大報告中,專辟出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一節,為文藝發展指明了具體的航向,美協、畫院、美院等各系統掀起的學習領會十九大精神的熱潮仍在持續。10月10日,由中央宣傳部指導,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主辦的「最美中國人——慶祝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大型美術作品展」開幕。10月16日,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的「砥礪奮進中的五年——中國國家畫院發展成果文獻展」在京舉辦。11月19日,中國美術館「美在新時代——慶祝『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特展」開幕。這些學習、展覽活動,所彰顯出的態度是明確的,就美術創作研究而言,「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這必將是一個長期而持久的方向。

20世紀以來的中國藝術史雄辯地說明,藝術的現代性並不僅僅意味著追求形式的變和表現語言的新,更不意味著要拋棄傳統。我們對自己文化藝術的來源了解得越深入、越透徹,就會越有文化的自覺和自信,就越能對當前紛亂複雜的藝術面貌做出正確的判斷,中國的藝術也就越有面對未來的生命力。

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卡爾認為,「歷史開始於傳統的傳遞,傳統意味著把過去的習慣和教訓傳遞到未來之中」。但在新時代的要求下,傳統僅僅滿足於傳遞習慣和教訓必然是不夠的,如何轉化和發展仍是關鍵。當然,這要基於大家能夠充分認知傳統究竟好在哪兒。如果一件藝術品只是因各種炒作和天價成交額才被大眾所熟知,絕對是藝術本身的異化。讓藝術回歸藝術,仍是滄桑正道。

不管時代怎麼變幻,屬於人性根本的文明與文化不會喪失其光芒。畢竟,立足傳統,才是成就藝術變革的基本前提。因此,我們致敬經典,我們擁有文化自信,我們盼望藝術的春天。傅雷先生曾言「往深處去」,在這個歲末年初,或可視為期許。

2018年,期待我們聽到的由遠及近的黃鐘大呂之聲,承載的是中國美術的正大氣象。

關注 | 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讓我們心生好奇: 乾隆為何愛西湖?

《千里江山圖》卷的隱義

美術獻禮十九大之三 | 回望20世紀的藝術源頭 記「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化藝術巨匠作品展」

關注 | 周末約起,去看秦漢文明的三個表情

久未謀面的101件作品,展現劉海粟壯麗一生

宗其香、李可染、明四家......個個展覽都有亮點

弘揚中國美術精神 彰顯中國美術氣派

關注美術前沿熱點 報道中外美術新聞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單位:中國國家畫院

國內統一刊號:CN11-0292

國內郵發代號:1-17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報 的精彩文章:

「超當代」:中國當代藝術的考量與機遇

TAG:中國美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