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個共產主義不太冷

這個共產主義不太冷




在80年代,改革開放才沒多久,正是引進外來事物的好時候。一對日本舞者,山口繁雄和小林彌壽枝,首次來到中國,向中國人傳授拉丁舞。沒過多久,國標舞和交誼舞這兩個詞便成了時髦的代名詞。倫巴、恰恰,這些在加勒比海被那些非裔古巴人創造的民間舞蹈,成了他們向中國間接輸出的一個最有影響力的文化符號。而更能代表古巴精神的薩爾薩舞,卻直到21世紀初,才開始傳入中國。




古巴肖像






嬉皮士的精神偶像



古巴是個充滿符號的國度。雪茄、朗姆酒、拉丁爵士樂,種種引人聯想的符號,讓人們以為這座遙遠的島嶼是一個充滿自由和熱情的國度。





60年代是個革命的年代,法國電影界興起了一股新浪潮運動,中國掀起了一場文化大革命,而美國,那些反對越戰的年輕人,則創造了一場嬉皮士運動,搖滾樂開始成了年輕人反叛的標誌,此時的古巴與美國已經斷交,但古巴的革命領袖切·格瓦拉卻成了這些嬉皮士們的精神符號。




切·格瓦拉  

  




這個熱愛抗爭游擊隊員,騎著摩托車遊歷了整個拉美,一路見證了拉美各國的多場革命,始終夢想著推翻獨裁,實現自由平等。但這一政治理想,直到他來到古巴方才實現。嬉皮士們將這位共產黨員視為革命的理想化身,直到他在玻利維亞被政府槍決之後,更成了神一樣的人物。切·格瓦拉長著濃密的鬍鬚,和一副燈塔守衛者的眼神,面容婉如剛從十字架上降下、叼著雪茄的耶穌。





雪茄和朗姆酒的天堂



不管人們對切·格瓦拉有過多少誤會,但是他們對反叛、自由以及和平的熱愛,卻需要造出一個精神載體,需要一個被神化的英雄符號,而切·格瓦拉正是他們理想的化身。切·格瓦拉本阿根廷人,在墨西哥結識了當時正在逃亡的卡斯特羅之後,開始投身於古巴的革命運動,革命成功之後,才獲得古巴公民身份,並在此從政。




切·格瓦拉與卡斯特羅  




切·格瓦拉代言了幾代年輕人的精神理想,同時也代言了古巴當地的雪茄。拜古巴當地的土壤所賜,讓這裡成了種植煙草的天堂,全世界的雪茄愛好者都理所當然地把這裡當成了精神家園。卡斯特羅和切·格瓦拉都是古巴雪茄的深度愛好者,丘吉爾也成了古巴雪茄的免費代言人,甚至封鎖了古巴貿易往來的肯尼迪總統,也忍不住在私下裡偷偷享用。




海明威    




另一個著名的古巴雪茄客海明威,一生中在古巴度過了三分之一的時光,當時美國尚未與古巴交惡,哈瓦那還是加勒比海上的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當時哈瓦那人甚至有資格嘲笑邁阿密人為鄉巴佬。




Ambos Mundos 酒店




海明威每次來到哈瓦那,都會在 Ambos Mundos 酒店的511房間下榻,如今這裡正是哈瓦那的繁華地段。西班牙內戰時期,海明威正是在這個房間寫下了《喪鐘為何而鳴》,而這個房間如今被改造成了海明威博物館,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更為著名的《老人與海》雖然是在巴哈馬寫作,但故事依然是以古巴為背景。




海明威與卡斯特羅  

 




多年的生活,讓海明威成了一個地道的古巴人,他嗜愛古巴雪茄、朗姆酒,也喜歡海釣。他和漁民們一起出海捕魚,也和卡斯特羅談笑風生,他會在寫作時點燃一支雪茄,也會在酒館裡喝上一杯朗姆酒。朗姆酒是一種用甘蔗釀造的烈酒,和雪茄一樣,甘蔗在古巴也有著一段不光彩的歷史。




在跨大西洋的黑奴貿易中,西方人在美國南部和加勒比海地區建造了大量的種植園,因為古巴當地的土壤剛好適宜種植甘蔗和煙草,於是糖和煙草成了古巴重要的傳統產業。






當時那些土著人無法在他們帶來的天花病毒中健康生存,於是他們開始在西非海岸掠取無數的黑奴運往這裡,為他們提供免費的勞力。而生產出來的煙草和糖,又乘著一艘艘貨船運往歐洲,如此構成了大西洋海面上罪惡的三角貿易。如今人們不願意再提起這段歷史,正如海明威所說,朗姆酒讓人忘記了時間。人們品嘗著清涼而甘甜的 Mojito 雞尾酒,卻不知這甘甜的背後有過怎樣的苦澀。





獻給世界的音樂



這些來自西非海岸的黑人,早已和歐洲人的血液融於一爐。他們曾是被嚴酷對待的奴隸,也是長著黑色皮膚的俄耳甫斯。和美國三角洲地區的種植園一樣,那些黑人們在這片土地創造出了藍調和爵士樂。而古巴種植園中的黑奴們,則創造了風靡世界的拉丁音樂。




拉丁音樂是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在這個大的分類之下,還有異常豐富而迥異的種類,非裔古巴音樂正是拉丁音樂中最重要的派別之一。倫巴、曼波、恰恰恰、薩爾薩,這些獨特的音樂節奏,不隻影響了全世界的流行音樂,也為爵士樂帶來了極大的養分。古巴音樂不只給爵士樂帶來了新鮮的節奏,也帶來了豐富的打擊樂音色。今天,一個爵士樂手如果不懂得薩爾薩音樂中的 Clave 節奏,是技術不完備的。






但直到20世紀末,古巴爵士也沒有真正從它的誕生地走向世界,古美關係的交惡讓古巴封閉了幾十年,但古巴的音樂卻不脛而走,經由周邊的拉美國家傳了出去。20世紀50年代,100多萬的波多黎各移民帶著古巴音樂來到美國,不經意間給美國的爵士樂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大量的非拉丁裔爵士樂手開始把這種 Clave 節奏移植到爵士樂當中。




Buena Vista Social Club 樂隊    




儘管古巴音樂已經在美國風靡了幾十年,但古巴當地的樂手卻始終默默無聞,難以走出國門。直到20世紀的最後幾年,一群老年樂手組成的一支樂隊Buena Vista Social Club,才開始受到外界的注意,此時有些樂手已經到了90多歲的高齡,有些樂手沒過幾年就已經辭世了。




Ry Cooder     





1997年,一位美國吉他手 Ry Cooder,為他們發行了第一張唱片,第二年便獲得格萊美獎。隨後他們才開始有機會在古巴的小酒吧之外的地方演出,美國人終於有機會在卡耐基音樂廳聽到古巴人的音樂現場,而這些樂手們來到紐約這個大都市,彷彿見到了另一個世界。




樂隊同名紀錄片《Buena Vista Social Club》,1999   




德國導演文德斯為這支樂隊拍攝了一部紀錄片,講述了古巴音樂中這不為人知的一段歷史,從此古巴人自己創造的音樂,終於開始風靡世界了。




這個創造出各種文化符號,為世界帶來豐富給養的小國,現實中卻並非人們想像中的那麼美好浪漫。這裡充滿著奇異的色彩,也充斥著喧鬧和混亂,有蔚藍而平靜的大海,也有令人聒噪的街道。只有當你深入到古巴街頭的各個角落,才會看到一個更加真實的古巴,正如短片中記錄的這些浮光掠影,或許會為你完成對古巴的另一種想像。





繼續觀影




  


撰文 / Sizhe  


編輯 / Wu Yin 、 Anran


??

點擊下圖訂閱季度雜誌即可獲贈ITMUG權利遊戲系列時尚藝術馬克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封面故事 | 任何考驗都是人類的修行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