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進大同之一:雲岡石窟,探索北魏鮮卑族的佛國世界

走進大同之一:雲岡石窟,探索北魏鮮卑族的佛國世界

元旦從山西大同回來,一直讓我念念不忘的便是雲岡石窟,引我著迷的還有那一尊尊精美佛像背後的鮮卑族。

好奇心驅使我去查找資料,一點點去揭開鮮卑族的神秘面紗。

鮮卑拓跋族的皇權只存在了100多年,卻為後世留下了無比璀璨的佛教藝術瑰寶——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是中國第一個大規模的石窟群

坐落于山西大同武周山,一共有252個窟龕,矗立有五萬一千餘尊佛像。

最大的高達17米,最小的僅幾厘米。以氣勢恢宏、雕刻精美、衣著華麗著稱。

在講雲岡石窟之前,請大家先跟我了解一下鮮卑族的歷史,北魏五帝

這段歷史,才是雲岡石窟的靈魂所在。

等搞清楚了這個背景,再看雲岡石窟就會看得更清楚了。不會只是外行人看熱鬧,看佛像都長得一樣了。

為了防止只看文字很枯燥,我畫了一個圖,解釋了一下五個皇帝的關係。

如果覺得歷史沒意思,可以先拖到後面看圖,但是相信你一定回頭看這個人物圖的!

歷史再小白,總聽說過馮太后吧?再不濟應該也記得初中歷史課本上「說漢話、穿漢服、改漢姓、與漢族通婚」的拓跋宏吧。

【北魏五帝】

西晉時期,很多塞外少數民族趁著漢族內亂,紛紛建立屬於自己政權。

眾多少數民族中比較出名的有5個,匈奴、鮮卑、羯、羌、氐,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五胡亂華時期。

這段時期游牧民族互相爭奪地盤,但主要集中在北方,和南方的西晉(三國末年的司馬氏創立,後改名為東晉)對立。

在這段混亂的時期,聰明而彪悍的鮮卑族,越過長城,定都平城(古代的大同),建立了北魏皇朝,並且統一了北方政權,結束了五胡亂華的局面,開啟了南北朝時代。

佛教自西漢末傳入中國,至魏晉南北朝期間盛行。

【第一帝 拓跋珪】

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為了緩和鮮卑族和漢人的民族矛盾,鞏固自己的統治,與當時的佛教首領法果結盟,奉佛教為國教,大肆修建寺廟

法果想藉助皇權發揚佛教,法果吹捧拓跋珪是釋迦牟尼佛轉世,拓跋珪很滿意自己能與佛祖平起平坐,於是二人一拍即合。

拓跋珪在位24年,佛教大興。

【第二帝 拓跋嗣】

拓跋珪的兒子拓跋嗣即位時,平城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佛都

很多人為了逃避賦稅,遁入佛門。

拓跋嗣很憂慮,沒有士兵和糧草如何踏平中原呢。

但他命不太長,常年征戰勞累而卒,在位14年。

這時候佛教和統治階級的矛盾已經初現端倪。

【第三帝 拓跋濤】

第三任皇帝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太武帝,「三武一宗」滅佛就有他的手筆。

太武帝拓跋燾雄才大略,精通兵法,而且殺敵勇猛,身先士卒,個人作風也非常良好。423年繼位,439年滅了涼國,在位44年,用了17年的時間統一了北方,開啟了南北朝時代。

為什麼這麼英明的太武帝要滅佛呢?

第一:前兩任皇帝宣揚佛教留下的爛攤子甩給了拓跋燾。

如果大家都不交稅,大家都去當和尚,那糧草哪裡來?士兵哪裡來,拓跋燾天下一統,佔領中原腹地的夢想如何實現呢?

另外還發生了一件事讓太武帝怒了。就是在和尚廟裡搜出了兵器和女人,這件事成為滅佛的直接導火索

第二,有一個權臣非常厲害,名叫崔浩,在拓跋燾征戰多年的過程中出謀劃策功不可沒。這個人信奉道教,鼓動他滅佛,拓跋燾又比較信任他。

各種原因加起來,公元446年三月,拓跋燾下令:

先盡誅天下沙門,毀諸佛像,今後再言佛者一律滿門抄斬。

拓跋燾滅佛之後,佛教遭遇了傳入中國之後的第一次滅頂之災。

據說他滅佛以後,突然身染重病,然後怒殺崔浩。

不過我覺得這個傳聞可能有點不真實,因為拓跋燾去世是在452年,豈不是說他生了6年的病?

【第四帝 拓跋浚】

在經歷太武帝滅佛事件之後,佛教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北魏的皇權也開始動蕩不安。

拓跋燾的兒子拓跋晃死於宮廷內亂,其孫子拓跋浚即位,為了穩定政權,主張復興佛教。

修建雲岡石窟的,是一個著名的僧人曇曜

而曇曜和拓跋浚的歷史性會面,成為這個令人驚嘆的佛國世界打造的開端。

傳聞曇曜與拓跋浚的帝王儀仗隊相遇,拓跋浚的馬咬住了曇曜的袈裟。「馬善識人」,拓跋浚認為這是天意,任命曇曜為新任的沙門統(就是和尚的頭領),重興佛教。

公元452年,曇曜於是帶領了一千多名囚徒、奴隸和工匠前往武周山,開山鑿壁,打造了雲岡石窟的主要佛像,最有名的的是曇曜五窟。

拓跋浚提出,必須要在佛像上能看到北魏歷代皇帝的影子

那時的佛教都是古印度傳入,嚴格規定了造佛像的法度。

曇曜結合帝王的要求,經過創新和微調,在印度佛像的基礎上,讓佛像的眉眼更開闊,嘴角微翹,微妙改動,即體現了帝王的威嚴氣質,又融合了中國追求神似的含蓄美。

這種改變無形中讓佛教造像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曇曜五窟是雲岡石窟的代表,佛像分別代表了上面提到的的四個帝王,一個太子(拓跋浚他爹)。

我去玩耍的時候不知道歷史背景,拍下來的照片中,我能對上號的是四個窟,下面會帶圖解說。

【第五帝 拓跋宏】

拓跋浚的老婆是歷史上有名的馮太后,他孫子是有名的孝文帝拓跋宏。

這兩人創造了雲岡石窟最輝煌的巔峰時刻。

馮太后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女政治家,在孝文帝拓跋宏幼年時期垂簾聽政,她執政多年,政績傑出。帶領拓跋宏推行漢化政策,「說漢話、穿漢服、改漢姓、與漢族通婚。」,還是推行了影響深遠的稅制改革「均田制」。

再之後拓跋宏遷都洛陽,開鑿了新的石窟——龍門石窟,後經隋唐之手,將龍門石窟發揚光大。

如果你還能堅持看到這裡,說明我講得不是那麼爛或者你很有耐心,但是是否已經開始暈了呢,那麼請看下圖。

是不是一目了然?

這幾個重要人物科普完畢,大家可以一起跟著我來看看雲岡石窟了。

雲岡石窟—景點

雲岡石窟的大門,拍得比較丑。

買票進去以後,來到一個開闊的露天大院,院子中央佇立著曇曜的雕像。

就是前面那個名垂千古的僧人,如果不知歷史背景,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吧。

從曇曜背後的出口繼續走,會看到一排長長的石柱,底座為大象,側身應該是飛天。

這條長廊左邊是雲岡美術館,管內分上下兩層,一層很忽悠,東西很少。二層是油畫觀,有各窟的佛像的油畫版本。當時也是傻,不知道畫的是什麼,看了都一樣,就隨便瞄瞄出來了。

美術館一層。

二層油畫館,我當時可能頭昏眼花,竟然看成了「雲岡油麵館」……

還非常吃驚的問工作人員,你們二樓竟然賣面啊……

囧囧囧。

下圖好像就是曇曜五窟中我沒對上號的那個,我不是很確定。

第11窟的七子佛像(如果沒記錯的話)。

因為看不懂油畫畫的是誰,隨便溜了一會就出來了。現在非常想再看一次!

二樓的視角很好。

我與二樓的佛像對面不識,於是早早撤退前往下一個地方。

出了美術館往前走,就是這樣一棵大大的祈福樹。

再走過長長的拱橋,就來到了靈岩寺,差點聽錯了以為是濟公的靈隱寺。

天氣非常冷,湖水已經結冰了。

靈岩寺背後是一座祈福的紅塔。

紅塔後面是下邊這個大殿,大殿之後還是長橋,走過長橋就是雲岡石窟的方向了。

接下倆就是重頭戲,雲岡石窟終於露面了

雲岡石窟被編號的僅有45窟,早期由鮮卑皇族打造,中期流入很多民間作品,晚期比較雜,有皇家作品(主要是隋唐時期)也有民間作品。民間作品通常是那些比較小的窟,風化損壞非常嚴重。

說實話乍一看到下圖時,我內心很懵,覺得八十塊的門票白瞎了。

這是第3窟,初唐時期的作品。

下面這個拍糊了的是這個菩薩身旁的隨侍。

大窟外面有很多小窟。

當時零下十幾度,天氣非常冷,凍到手機都拿不穩。

我和朋友沒怎麼拍照,反而蹭了一個導遊跟著聽他講佛像背後的故事。

接下來就是驚才絕艷的第5窟和第6窟了

第5窟有雲岡石窟最大的佛像,象徵的是孝文帝拓跋宏,沒錯,就是那個搞漢化的元宏。高達17米,雙腿長15.5米,膝上可容納120人,光一隻腳上就能站立12人。

第6窟是他為馮太后祈福而打造的佛母塔

這兩窟是雲岡最豪華的配置,富麗堂皇,精妙絕倫。

拓跋宏最高,馮太后最美。

……

可惜的是禁止拍照,沒有太多的素材。

我還是趕在工作人員下令之前偷拍了一張拓跋宏。

這是5、6窟的外景。

「蜃樓疑海上,鳥道沒雲中」。這是古人讚美大同懸空寺的詩句,大同舊時還稱作雲中。我認為後一句也可以來讚美雲岡石窟。

這是我偷拍到的,高達17米的大佛拓跋宏。

下圖燈光上面那個佛,據說是這個窟最漂亮的地方。因為是偷拍,所以糊了……

第6窟是馮太后的佛母塔。

我只能用文字和大家描述一下了。

佛母塔:本窟沒有在中央建立佛像,二是建立了一個高15米的塔柱

塔柱分上下兩層,即是用來支撐窟頂,又構成了石窟的主體。

塔身九重,每層四面各開三龕,裡面雕一尊精美的坐佛(12個)

在塔柱頂層外圍,四面各雕有四尊高4.5-4.75米不等的立佛(16個)

塔柱四身雕刻了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佛的歷圖。

大殿內每一筆都精雕細琢,每一個佛無論大小皆裝飾華麗,表情生動。

令人驚嘆,在1500多年前,在那麼大的山體上打造一個這麼豪華的石窟,要耗費多少資源,更重要的是,要有多麼超前的智慧和工藝才能完成它?

下圖為佛母塔中的冰上一角,我從網上找的(除了這個圖,其他都是我實拍)。

接下來直接上雲岡石窟的代表——雲岡大佛。

為了不侵權,我只能上直接拍的照片……(沒有拍出大佛的英姿)

大佛的眼睛為亮點,據說不同角度觀察可以看到不一樣的表情。

這個大佛就是曇曜五窟之首:第20窟——開國大帝拓跋珪。

這個大佛頭和肩膀的比例為1:3,這就是俗稱的三頭身,後來成為佛教造像的標尺。

曇曜五窟之二:第19窟——拓跋嗣。

曇曜五窟之三:第18窟——拓跋濤。

拓跋濤他就躲在這裡面。

因為當時不知道他就是有名的太武帝,我就隨手一拍,沒有近照

他旁邊那個窟應該就是拓跋嗣了。

大家仔細看一下,拓跋燾穿的衣服和別的佛像不一樣。

這是一件千佛袈裟,在佛家的話里象徵的是悔過之意。左手撫胸,右手下垂,也是懺悔的一種表態,是對受難者深深的撫慰。

其實我個人覺得,太武帝滅佛與政治脫不開干係,他的豐功偉績也不是這件事能抹去的。

曇曜五窟之四:第17窟——拓跋晃。

這位可憐的太子沒當上皇帝就死了,但是文成帝拓跋浚十分尊崇自己的父親,於是也雕了他的佛像。

但是為了和其他的帝王相區別開,這尊交腳菩薩佛身下沉15米,象徵他的太子身份。

曇曜五窟之五:第16窟——拓跋浚。

這尊佛像就是下令開鑿石窟的拓跋浚了,所以他的面容最英俊,瘦骨清相,風塵僕僕,融合了游牧民族的粗獷和漢族人的細膩。

據說唇上還有兩撇小鬍子,是帝王身份在佛像上的具體體現。

但是我沒看出來……。

雲岡石窟大概就講解到這裡了。

鮮卑族構建的佛國世界,和政權的存亡息息相關。

這個民族有他們的信仰和希望,他們渴望,山在佛在,北魏的皇權就一直存在。

這個美好的願望卻沒有實現,千年已逝,山在佛仍在,北魏皇權早已消亡。

幸運地是,我們仍能透過這個精美的山中佛國,去撲捉這個絢爛而短暫的游牧民族的影子。

鮮卑族,他們通過另一種方式,與世長存,千年不滅。

————————————————————

寫在結尾的話:

終於寫完了……這周一直加班,周末又感冒,但是感冒也不能阻止我對鮮卑人的好奇。

一開始還想先科普一下鮮卑的歷史,但是又擔心扯遠了。

我認為北魏最牛的三個人物就是開國皇帝拓跋珪(建國時候才16歲)、拓跋燾(滅佛、統一北方、在位44年勵精圖治)、馮太后。

也不知道有幾個人能堅持到看作者的話。

下期預告:

走進大同之二:五嶽之恆山和力學奇蹟懸空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