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北多順民?你可知國歌是為誰而作?

東北多順民?你可知國歌是為誰而作?

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向榮臻發出的不抵抗「魚電」,張學良的錯誤和遲鈍直接導致了關東軍冒險成功,在幾個月內就丟掉了整個東北,三千多萬同胞從此淪於日本的殖民統治之下。甚至當今部分網民以此攻訐東北多「順民」。

但中國自古英雄皆自屠狗輩,面對養育三千萬人民的黑土地,面對外敵入侵的殘酷殺戮,東北人怎麼可能放棄抵抗。

一部分東北軍他們憑著樸素的愛國心,憑著軍人的職業本能,向進犯的日軍開火了——東北固然是最早淪陷的國土,但同時也是在這片土地上,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

瀋陽城內:部分東北軍官兵忍無可忍,砸開庫房,取出槍支彈藥,進行了殊死抵抗,中校以下官兵傷亡290餘人。2000多名警察和公安隊向日軍開火,在死傷400多人。

駐長春南嶺兵的炮兵團與前來偷襲的第四聯隊激戰,斃敵66人,擊傷76人,日軍大尉倉本茂被手榴彈炸死。

在遼吉淪陷,有人投敵有人逃跑,馬占山召集龍江各界人士,拍案而起:吾奉命為一省主席,守土有責,不能為降將軍!決不能讓黑龍江寸土尺地給日本人奪去。我知道自己的力量不夠,但日本人欺負到咱們頭上,咱們也只好與他拚命!為了保衛國家領土,為了保護父老鄉親,我馬占山心意已決,就是要和日本人拚命!要是我打錯了,給國家惹下亂子,就請你們把我的頭割下,關到中央領罪。」七七事變後,他被任命為東北挺進軍總司令。

還有在黑龍劍堅持抗戰的蘇炳文將軍,直至彈盡糧絕才撤退到蘇聯境內。

吉林警備司令馮占海,九一八之後組織了吉林抗日救國軍,率部與日寇激戰百餘次,一直堅持到1932年底,終因孤立無援撤往熱河,所部改編為63軍,參加了熱河保衛戰和長城抗戰。七七事變後,帶領吉林子弟堅持抗戰,7000多吉林子弟浴血沙場。

而撤到到關內的東北軍,頭上始終頂著一個「不抵抗」的惡名,為了洗刷恥辱,同時被蔣介石整編,不管在什麼地方,只要在抗戰的戰場上,他們就堅持死戰不退,以此證明,渴望有一天能打回老家去。

吳克仁,退入關內後任67軍軍長,在淞滬戰役中犧牲

唐聚五,東北游擊中將總司令,,1939年5月18日在遷安平台山殉國

李蘭池,57軍112師336旅672團上校團長,犧牲於南京保衛戰

……

當然,東北軍中堅決抗日的將領並不止上面幾位。「義勇軍」一詞,最早就是由東北軍將領黃顯聲所創造。黃顯聲,遼寧岫岩人,他有一個頗有深意的字——「警鐘」,在九一八事變前,他的職務是瀋陽市公安局局長,正是由於他的高度警惕,提前分發了槍支彈藥,瀋陽的警察部隊才能在第一時間投入戰鬥。

而參加抗擊的瀋陽市公安就是在局長黃顯生的帶領下提前準備,進行抗擊的,但張學良擔心授予番號會給日本人口實,遲遲不授予番號,於是,黃顯聲給自己的部隊起了一個響亮的稱號——「遼寧抗日義勇軍」。

由於「義勇軍」這個名字響亮貼切,逐漸成為東北各地抗日軍民的統稱。1935年,田漢和聶耳合作為電影《風雲兒女》譜寫了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這首膾炙人口的戰歌,後來成為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國歌。

「義勇軍」最初是指哪一支部隊其實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這個名稱所代表的,正是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的東北人,乃至全體中國人不屈的精神!

除了奮起抵抗的東北軍將領,更多的「義勇軍」是民間自發形成的抵抗組織。以普通老百姓的身份,以極其簡陋的武器,對抗武裝到牙齒的日軍,幾乎看不到勝利的希望,但他們仍然起來反抗了,以槍聲向日寇宣告——東北人,是有種的!

自衛軍的鈔票

義勇軍遍布白山黑水,毛澤東在1936年這樣評價他們:「我們東北抗日義勇軍能夠進行繼續英勇的抗日鬥爭,敵人的報紙都承認東北義軍已使敵人損失「十萬以上的生命和幾萬萬的金錢」,並使日本帝國主義不能很快地侵入中國內地。雖然他們還未取得徹底的勝利,可是對於國家、民族已有了巨大的功勞與幫助。」

當然,還有我當領導的抗日力量,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再贅述了。

據不完全統計,東北抗日聯軍對日作戰次數10餘萬次,牽制日軍76萬,殲敵18萬,打死日軍將軍19人(含義勇軍戰績)。先後參加東北抗聯的5萬多將士大部分血染疆場(絕大多數是東北人),120多位師以上幹部戰死。聽上去這個數字並不算出色,但重要的作用是為中國人樹起了一座抗日的旗幟,不屈的中國人不會放棄希望,一直在抵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青梅 的精彩文章:

周總理與鄧大姐,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TAG:煮酒青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