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向標第124期:《尼斯:瘋狂的心》
影向標周末版-第一百二十四期:《尼斯·瘋狂的心》
《尼斯·瘋狂的心》得分:6.9分
1. U兔:8分
電影書籍譯者,電影活動企劃。
當本尊出現時還是情不自禁感動了。影片比想像得好。拍攝非常有數,開始手持鏡頭的晃動很好地表現了醫院面臨狀況、主角心理的不安,用鏡頭語言引發觀眾的生理呼應;之後進入平緩的藝術治療期,鏡頭也隨之穩定、平和,色調也溫暖起來,而殺狗時又進入晃動……很好地用鏡頭語言敘事。人物塑造也讓人印象深刻,故事講得波瀾不驚,削弱一些刻意的戲劇衝突,非常舒適。
2. 陸支羽:8分
微信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運營者,「鯨魚放映室」聯合創始人,著有電影隨筆集《小丑,馬戲團的眼淚》。
他說,「我不是瘋子,我只是被瘋狂抓住了。」影片中這句台詞如此戳中我,以至於讓我再次深思馬莉導演在《囚》中拋給我們的那個命題:世人哪個不是精神病呢?拋開東京電影節兩項大獎的光環,我只是純粹動容於每個角色傾注靈魂的表演,恰與那些色彩斑斕的畫作相得益彰。要說有什麼不足,還是劇作上太過單薄,沒有真正懾人心魄的時刻。
3. 胤祥:7分
電影學者。
女演員的表演的確富有統治力,精神病人們的群像雖說套路但也算有細緻觀察。劇作上用性別政治話語去取代實際上必然存在的學術爭論(塑造一個被一群白男人無視和打壓的偉光正女性),不免過於取巧;而潛意識和藝術之關係的引入又沖淡了精神病院可能帶來的其它話題。結尾的真實影像很有力。
4. 閔思嘉:7分
影評人。
精神病治療歷史上的某個片段,因為戲劇化敘事和尼斯的治療方法而具備了感人的力量。貼近病人身體和畫作的鏡頭以身體力量與影像產生對話、傳達痛苦。藝術、愛與瘋狂編織出的有關救贖的主題,亦提供了重新看待、定義「精神分裂」的視角。正如片中那句台詞,「人們決定什麼是垃圾」。
5. 徐元:7分
電影媒體人,曾任《電影世界》主編,現為《人間電影》製作人及「槍稿」公眾號主筆。
非常標準的歐洲文藝片,題材、結構、鏡頭、剪輯、情緒都是獲獎片模範生。問題就在於太純熟太規矩了,尤其缺了「巴西」這片獨特的土地該有的粗野質感,以至於總的來說還是那種《讀者文摘》暖心感人的調調。
6. 時代映畫社:7分
媒體人,公眾號「奇遇電影」聯合創始人。
題材本身夠硬,難得幾乎每個病號的演員都很精彩。惜乎劇本四平八穩、平鋪直敘,若不是台詞、攝影的加分,會淪為電視片水平。最後劇中人物原型出場,短短几分鐘魅力之出彩,讓「表演」頓時相形見絀。
7. 西帕克:6分
影評人,電影網站主編。
中規中矩的傳記片,有趣的地方在於將藝術和才華與人的潛意識掛鉤,但其實並沒有深入,非常遺憾。
8. 把噗:5分
影評人。
相當工整、模式化的傳記片。我們給予它讚譽,無非是因為電影自身的題材(精神病人-藝術)和影片中尼斯醫生的人格,而不是電影使用的技法或演員做出的精彩演繹。電影所講述的事件(反對電擊,一場「革命」)也為影片最後的成功添磚加瓦,但這都是電影之外的東西了。最後的真人出鏡其實很沒必要,除了顯示齣電影的虛假性,還能有什麼作用呢?就像《親愛的》最後,真實的人物一出來,感動的瞬間來襲只會讓觀眾覺得自己已經被狠狠騙走了眼淚。
TAG:桃桃淘電影 |